獨媒

向綠色小組致敬!

圖 / 李瓊月

文 / 管中祥

2013年 3月 15日,是台灣另類/獨立媒體史上值得紀念與慶賀的日子。在台灣民主發展重要關鍵的 1980年代,記錄台灣社會運動發展與民主轉型的「綠色小組影像資料庫」正式啓用,這些紀錄台灣解嚴初期的重要社會運動影像,在塵封近 20年後,終於重現江湖。

「綠色小組」成立於 1986年 10月,當時台灣還未解嚴,媒體亦未開放。人民對社會的理解,除非是親身參與,否則只能透過黨國控制的兩大報及三家無線電視台,以及少數不斷被政府打壓、查封的「黨外雜誌」。

王智章是「綠色小組」的主要發起者。當年,他邀請李三沖、林信誼、傅島一起創辦了這個台灣解嚴前唯一有組織的反對派電子媒體,不僅給黨國體制及所控制的媒體帶來不少壓力,也開啓人民新的視野。

1986年 12月,當時的海外流亡人士許信良意圖闖關回台,大批群眾前往中正機場迎接。不過,政府卻派出大批憲警,出動坦克、直升機,鋪天蓋地阻擋前往機場的路,雙方僵持近 10小時,爆發激烈衝突,群眾最後遭到鎮壓驅散。國家粗爆鎮壓行動一一紀錄在「綠色小組」的攝影機中,很短時間快速傳播到台灣各地,引發社會極大震憾!

「綠色小組」紀錄的不只是「政治運動」,也關注弱勢聲音。從早期自立救濟模式的社區抗爭,到環保、學生、農民、勞工及原住民運動。透過影音的紀錄與流通,不僅解構政治權力的神話,終結強人歷史的專斷論述,擔負起教育組織群眾的功能,更紀錄當下重要的公民行動。

將紀錄時間長達 10年,總計3000小時的珍貴影像數碼化並不是容易的事。在台南藝術大學井迎瑞教授及眾多朋友的努力下,歷經 15年,雖然一度因經費不足、影片格式轉換而停擺,終於大功告成,如今可以透過網絡觀看,了解台灣重要歷史。計劃主持人井迎瑞也在「綠色小組社會運動紀錄片」的網站明白指出這項工程的意義:

「綠色小組」在解嚴前後的台灣歷史舞台上出現,不僅見證了台灣整個民主化的過程,它所實踐的獨立媒體精神價值也成為台灣媒體民主化的重要推動力量。今天要回顧 80年代那個轉型中的台灣,這是一批不可或缺的資料,又由於 3000捲錄影帶數量龐大而且完整,今天台灣在歷史書寫時斷然無法忽視它們的存在。

的確,公民行動的歷史豈能忘記!

這幾年在大學開設的「另類媒體」課堂上,為了讓學生了解台灣另類媒體與民主運動的發展,我會播放過去社會運動的紀錄影片。曾有同學看後感動且震驚地說:「原來台灣的民主化過程不像課本說的那麽『簡單』, 那樣『自然而然』,原來是這麽多人的努力和犧牲才有今天的成果。」

這些影像不只對「後來」的人有啓發,對當時的我更是重要的啓蒙。

我是個在黨國體制教育成長的乖小孩,對於社會的認識大多來自於學校及當年被黨國控制的主流媒體。1988年台灣爆發戰後最大規模的農民請願行動「5·20」事件,警民發生激烈衝突。當時的主流媒體不斷醜化農民是暴民,並且預藏器具破壞公共設施、攻擊警察。然而,當時我卻在「綠色小組」拍攝的錄影帶中,看見「暴警」挑釁群眾,並用警棍毆打手無寸鐵的老農、老婦與學生。這些與主流媒體完全相反的影像,讓我大為震憾:這難道不是同一時間、同一地點,發生的同一件事嗎?為什麽我看到的竟是截然不同的畫面?自此,我開始對政治、媒體產生許多疑惑,甚至開始試着從不同的角度理解世界。

即使到今天,主流媒體及學校仍漠視批判性的公民行動。然而,獨立/另類媒體卻是重要的社會紀錄與歷史資產,不僅衝撞當下的政治體制與思想價值,也讓後人有多樣的視角看待歷史。就好比「台灣綠色小組影像紀錄永續協會」理事長王智章所强調的:「街頭上的悲憤、吶喊,淚水或歡笑雖然早已隨風飄逝,但現在這些紀錄畫面終將被呈現,讓人們得以穿越歷史的牆從中學習與警惕」。

標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