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 社運發電機

【新聞稿】青年作主與礁共生,返鄉投票三接遷址

文/青年挺藻礁

一群來自各大學的青年「素人」,在藻礁導覽、淨灘、公投連署、及講座等場合中認識彼此,在公投前兩周出面,集結為「青年挺藻礁」。呼籲青年一定要返鄉投票,讓三接遷到最適當的地點,繼續與藻礁這位家人相依相生。記者會以「Algal Reef, Our home(藻礁,我們的家)」這首歌,作為青年的吶喊,指出第20案公投的三接遷址,不能只看眼前三年的2025非核家園,而是三十年的2050淨零碳排,甚至要想著三百年後如何與這片土地永續共生。無論公投結果如何,「青年挺藻礁」也會繼續監督能源轉型、藻礁生態保育,並推動環評制度的改革,以避免未來更多無生的土地因為「政治干預環評」而犧牲,青年無法容忍環境和世代的不正義。

因為,藻礁這片海域的土地利用,青年要使用的時間是更長的,對青年的影響最大,最應該實踐公民參與。批判只聚焦蓋與不蓋三接,短視近利,完全沒有考慮下一代的未來。許多長期地根本性的問題,因這場粉紅風暴被反應出來,必須在這場社會大型溝通時,檢討更根源的制度問題,培養文化涵養與人與島嶼的共同意識,這才是重要的事情。「Algal Reef, Our home(藻礁,我們的家)」一首由「青年挺藻礁」成員王偉軒自編的曲目作為青年的吶喊,指出看待藻礁公投一事,不能忽略文化永續跟生態永續的視野,「想要與藻礁相依相生直到下一代」一點也不激進,只是一個卑微的要求。

「青年挺藻礁」之所以集結在一起,主要是由藻礁導覽志工、淨灘志工,擔任過公投連署的志工、參加過講座或是讀書會…等場合認識彼此,大多不屬於任何學運團體或學生會。大家的經歷不同,成員挺藻礁的原因也不盡相同,展現社會多元面貌。而共同呼籲青年一定要返鄉投票,共同做出三接遷址的決定,為了自己和後世,也為了世界留下如此珍貴的地景生態系。

台灣藻礁在當地已存在7600年,是當地人的大冰箱,也是他們童年遊憩、午後捕魚的好去處,孕育出全台唯一的客家漁港。過去數年來,許多學校的孩子也曾到過藻礁,在志工的導引下尋找螃蟹和各種生物的蹤跡,對當地的文化和教育深具意義。

藻礁的價值如同神木,是需要萬年前的條件創造、千年的時間積累才能形成。藻礁不同於歷史建築、不同於古蹟有辦法異地復建、一旦遭到破壞,在人類短暫不到百年的生命週期內,是永不可回復的傷害。呼籲大家投下同意票,讓三接遷離,未來,台灣人也可以很驕傲的向世界介紹台灣的海洋瑰寶,藻礁。

「青年挺藻礁」最主要的兩大不滿,第一個不滿是不民主,政府對待自然環境、漁民、居民沒有誠意,過程中發生許多爭議,也沒有開啟對話,是民主制度的缺失,也應該要啟動改革。呼籲公民不應該輕易地忘記,因為不民主的過程,很可能土地接續被犧牲。第二點是過於重視這「過渡時期」的「替代」能源,忽略其它更長遠的人文、生態、經濟的視角,因小失大。

有程序正義才有真正的環境民主

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學士班王偉軒,同時擔任藻礁導覽志工三年,不只關心自己家鄉的環境議題,更包含整個島嶼:「藻礁就是藻礁,無關藍綠,不應該成為政治口水的陪葬品。我希望三接遷走,但我也不希望在台灣任何其他地方,面臨跟我家鄉一樣的受壓迫。」

文化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學系初承宣強調,沒有程序正義就沒有實質正義:「完全的不正義會資訊不對等,政府的處理態度令青年蠻失望的,不溝通、不傾聽,就想讓三接強行過關。」

東海大學景觀系謝瑞恩指出,亂象源自沒有聽證會,政府遲遲沒有舉辦聽證會,因為沒有聽證會,民眾一直有著缺電的擔憂而無法做選擇,實際上,依照經濟部今年公佈的能源供需報告指出,三接延期改建並不缺電,7.8.9號機組照樣能陸續上線供電。

而空污的問題也並非政府主張非得多燒500萬噸的煤,依據環評承諾,電廠有管制燒煤的規範,且政府也有其他因應方案,因此不應該用供電量直接換算燃煤量以偏概全,將電廠所造成的空污影響過度放大。不民主的過程,很可能讓無法發聲的土地接續被犧牲。環境保留或能源開發,不該是藍與綠的二分題,誠摯的希望,藉由這場公投,讓台灣人能深深思考,讓這些問題在這場大型社會溝通中,受到檢討,並建立文化、人、島嶼環環相扣的共同體意識。

我們的島就這麼大 開發無限擴張 電永遠不夠用

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蔡都樣:「我的研究與藻礁有關,從三接還沒施工到今天的破壞,我全程歷歷在目。我除了關心桃園的藻礁,也關心基隆外木山的豐富的海洋生態,我們用電量已經超出島嶼的環境負載力,擠壓到這些生態敏感區,這正是大人超支青年的未來。

我也質疑,如果為了25年的能源計畫,破壞7000年的藻礁,在這樣的取捨下,我們人生後面七十年沒有漁場、七十年的生態旅遊的損失算進去,這顯而易見這是不理性的價值取捨。」

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李坤璋談到自己研究調查的過程中,我體會到自然界的運作是多麼不簡單:以為沒有生物的地方,到了夜晚卻生機盎然。拿著手電筒行走,都怕踩到螃蟹。以為指甲大小的螃蟹是幼蟹,沒想到是另一種螃蟹。以為沙子下的礁體什麼都沒有,沙子沖走後,才發現粉紅色的殼狀珊瑚藻。我們對於藻礁生態瞭解仍有限,在還沒做研究調查清楚之前,就決定開發,且判定這樣的開發不會有影響,沒有了解,怎麼知道有沒有影響?這非常不尊重科學。」

台師大環境教育所王南昕:「台灣的電價是全東亞最低,是因為政府補貼浪費電的人,而這次COP26會議,就要求各國政府移除不當補貼。如果不改革,電力永遠不夠用的。台灣過去放任的用電管理,現在政府用缺電恐慌人民,就好像情緒勒索的父母從來沒有在記帳,一直說缺錢,要小孩給錢,讓人難以接受。台灣用電管理政策不當,被三接和核四議題凸顯出來。過去放任的用電管理,實在讓青年難以支持,一定會投下支持三接遷址的同意票。」

「青年挺藻礁」呼籲投下反對核四重啟+同意遷移三接,投完票並不是結束,而是將力量轉化為促成能源轉型正義的啟動:這將是檢討壞掉環評制度的開始、是正視台灣用電需求管理的開始、是關心台灣綠能發展的開始。

過去「青年挺藻礁」的成員們在藻礁公投擔任不同腳色:最年輕十九歲的王偉軒擔任藻礁導覽志工三年,曾經赴日本早稻田大學宣講台灣的藻礁生態和藻礁志工隊的服務狀況;謝瑞恩和初承宣上街頭進行公投連署超過百次;李坤璋和蔡都樣都是研究桃園海岸生態的研究生,每個月都會去海邊進行研究,其中李坤璋論文已發表在國際期刊zoological studies;王南昕擔任藻礁環境教育教材的編寫。

「青年挺藻礁」集結成立之後,接下來的兩周,將會繼續到各地街頭演講,並持續環境教育活動,直到公投結束。公投無論結果如何,即使三接遷移,「青年挺藻礁」仍然會繼續關心台灣能源轉型、進行台灣藻礁生態研究、督促台灣環評制度的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