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權, 外稿

【外稿】牆的兩端:會客與寄菜日常

要先抽號碼牌,等輪到號碼時,再按批次進會客室,此為台北看守所會客等候室。圖/詹斯閔

文/詹斯閔(廢話電子報特約記者)

二月份春節剛過,在這個團聚的日子裡,親友齊聚迎新年。然而,被一道牆阻隔起來的同學(對監所收容人的稱呼)以及同學家人們來說,農曆過年是怎麼過的?本報訪問到同學家屬,請他們分享經驗。

得來不易的見面
一般來說,去探視要先抽號碼牌,等輪到號碼時,再按批次進會客室。死刑犯屬於重大刑度的「重見」;死刑犯目前都關在看守所,如果是在台北看守所,你要繞過大門,從另個入口走至等候室。好不容易輪到你了,管理員會領著你穿越一片柏油停車場,通過層層鐵門,最後是一個小房間,你可以隔著玻璃和同學用話筒通話,管理員在一旁監聽記錄,全程十五分鐘左右。這還是友人訪視的情形,只有親人得以在三節懇親,才不必隔著玻璃。

今年過年期間訪視流程照樣,懇親則因疫情改為類似探視的方式,必須隔著一層玻璃。但來訪人數爆多,監所只好縮短每組訪客的會面時間。林媽媽說,今年除夕懇親他們等了三個多小時,只見到三、五分鐘。有些人被關進去,養家重擔就落在外頭的家人身上,也許伴侶已離開,小孩就會留給老爸媽照顧。很多時候,家人求餬口都來不及了,只能趁春節勉強擠出時間來探望,一年也就來看這麼一次。如果關在台中,親人住台北,甚至要翻山越嶺才能見上一面。

疫情期間的變化
2021年初,每位同學收到會客菜的次數開始有更多限制,每三天只能收一次,親屬寄送才有例外。2021年中,疫情最嚴重的時期,曾停止接見和寄菜兩個多月,而後才部份開放。通常春節、端午和中秋都有懇親會,在一個開放室內空間,同學可以和家人面對面兩小時,沒有平常會客的玻璃阻隔。近兩年因為疫情的緣故,三節的懇親時而取消,時而改為同樣隔著玻璃的探視。

寄菜彌補伙食
目前每位收容人一個月伙食公家預算是兩千元,算算一餐頂多20幾塊錢,餓不死,但要談營養美味,恐怕是強求。親友都想趁年節幫同學加菜,吃得熱鬧豐盛一點,這也是過年訪客特別多的原因之一。裡面伙食如何?有這麼一句傳聞:「連狗看了都會搖頭。」林媽媽說,他曾看過一桶桶餿食從監所載出來,他不明白為何伙食這麼糟。所以同學都很期待他們之中有人收到會客菜,如果某個同學出去會客,回來沒有帶菜,大家還會特別失落。得到菜的人也會分享給鄰近舍房、較要好的幾位。

寄菜不像叫UberEats,什麼都能寄、什麼都能送。湯裡有胡椒的不可以、紅豆鍋餅上頭有芝麻不可以、麥當勞薯條不能加鹽巴,因為所方擔心摻雜毒品。漢堡有夾生菜不可以、披薩上面有美乃滋不可以。林媽媽說他有次燉豬腳,結果豬骨頭不行,只好當場把骨頭一根根挑起來;他一邊想:「沒有骨頭的豬腳算什麼豬腳,那下次送豬肉就好啦。」我們也聽過,有人在寄菜窗口把整桶炸雞的脆皮剝掉,因為監所怕裡頭包東西。如果寄包子水餃,一律都會被剪開來檢查,小籠湯包不會有湯。魚只能是魚片,有頭有尾的整隻在檢查時也會被戳得糊糊裂裂。

寄菜每次限兩公斤,為了節省重量,不可能有任何盒子或擺飾,通通用最俗常的塑膠袋裝。一袋袋菜會被甩在櫃台上,堆堆成排,供管理員檢驗。林媽媽一家早已熟悉規矩,為了搶在人潮變多以前抵達,他們會在八點左右出門。林媽媽前一天先備好食材,大清早七點多就起來煮,出門前要先秤看看有沒有超重,「像最近天氣冷,提到那裡就「堅凍kian-tàng」(湯汁遇冷凝結)了,我都會用保溫袋包好。」鍋爐上看起來美味可口、滿溢溫暖的料理,端到同學眼前,也許已經變成完全不同模樣的東西。

寄菜每次限兩公斤,超過或有不通過的食材,只得現場解決或直接被退回。圖/詹斯閔

寄送生活物品
在那道牆的兩端,所有精神和物質往來都要受到檢查。曾有夥伴去寄運動褲給同學,到櫃台才被告知,褲頭鬆緊帶必須拆下來,褲子變得鬆垮垮也根本不能穿了。另外,會面時可寄少量的書,若要採郵寄或數量較多,同學必須打報告申請,核准後外面的人才可以寄送。

如果有視力問題,監所會幫忙驗光,同學要自己拿度數請外面的親友幫忙配。林媽媽曾為兒子的眼鏡大傷腦筋,那時第一次買,想說鏡框挑好一點,送進去之後才知道某些材質不行,就算那種材質只佔鏡架的一點點也不允許,弄到第三支才順利過關。不久,林媽媽的兒子竟然說眼鏡弄斷了,家人們只得勞師動眾、重新再來。這次同樣配到第三支才妥當,這過程花了許多冤枉錢。

上述種種不行和不可以,對同學的親友來說,就像猜謎語;他們只能悶著頭去試去做,被所方打回票了才曉得有這些規定,事先根本無法獲得完整的告知。

裡外都不容易
談到美食和養生,有一句話很流行:「你吃的東西決定了你是誰 (You are what you eat.)。」那麼,被這些生活和飲食規定約束的同學們,被決定成怎樣的人呢?值得想想。我們也必須看見,同學在裡面連基本的生活品質都沒有;對外頭他的家人和親友來說,更是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