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工, 社運發電機

【新聞稿】勞動節開心不起來!全台近百萬非典勞動者,只能當勞權次等公民?

文/立委范雲國會辦公室

立委范雲在五一勞動節前夕,邀請了五個具有非典型勞動特性產職業的工會團體,一同召開五一勞動節「非典勞動人數攀升,法制化保障要跟上腳步!」記者會,道出不同行業中的非典型勞動者,因為缺乏傳統僱傭關係保障而面臨的勞動困境。

范雲指出,非典型勞動者其實比一般人想像的還多,台灣目前至少近百萬人。比較「傳統」的非典型勞動者,又稱非典型就業者,仍屬於受僱勞工,例如打工族、短期契約人力、派遣人力;台灣近年來人數約在80萬初頭,通常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

但近年來「新興」非典型勞動者快速增加,而他們通常缺乏明確雇主,更不受勞基法保障,例如自己接案的自然人承攬工作者、零工經濟工作者如美食外送員;美食外送員人數近年來快速增長,全台已超過10萬人。

立委范雲指出,台灣現行的勞動法制和社會保障體系難以完整涵蓋非典型勞動者,使得他們缺乏就業保障,容易在社會變動下成為首當其衝的犧牲者;例如在疫情衝擊之下,2020年的非典型就業者人數出現九年首次下滑,但全時正式工作者人數卻是持平。此外還有普遍低薪、勞動環境不安全等問題;尤其數據顯示非典型就業者以15-24歲為大宗,連帶易加深青年貧困的問題。

全國外送產業工會理事長陳昱安表示,美食外送服務已經成為台灣人生活中重要的一環,但產業存在諸多不平等,無法在現行法令下解決。平台業者長期聲稱外送員是承攬制,把多數營運成本、風險甩鍋給外送員承擔,外送員也沒有薪資保障與相關社會保障,只能被迫接受平台給予極低的薪資,夥伴還常常遇到平台無故停權、扣錢的狀況,往往申訴無門。應跳脫承攬、僱傭的既有思維,設計一套通盤可用的外送行業專用法規。

臺灣勞動派遣產業工會、臺灣汽車貨運暨倉儲業產業工會都指出,不論是公部門或是大企業,都利用委外人力,來降低人事成本,「假承攬、真僱傭」的現象也仍屢見不鮮。

臺灣勞動派遣產業工會專員吳昭儒表示,自2018年行政院宣布「派遣歸零」政策以來,僅有一部份公家機關逐漸將人力改為以約聘僱或臨時人員的方式自僱,但大多數的公務機關及國公營事業,僅只是將「勞動派遣」改為「勞務承攬」,換湯不換藥,仍是由公家機關直接指揮監督這些所謂「承攬人力」。

臺北市紀錄片從業人員職業工會則從職場安全健康的角度出發,指出影視從業人員中,因不少人屬於沒有雇主的自行接案者,若是遇上職場性騷擾,也無法成為性別工作平等法的保護對象。

新北市職能治療師職業工會則表示,隨著時代變遷,職能治療師已從過去多在單一醫療機構服務的狀態,漸漸有許多人轉變為自行接案、兼職等非典型的執業模式,也配合政策發展投入長照、健康促進、職業安全促進等社區型服務。然而健保法的設計卻仍然停留在舊思維,導致無一定雇主的職能治療師無法透過工會加保;而且有規定最低投保級距,就算實際收入並不到,也必須繳納不符合收入的超額保費。

長期關注台灣非典勞動議題的台灣勞工陣線副秘書長楊書瑋指出,蔡英文總統在2016年競選時承諾「立法保障非典型勞工」,然而至今仍不見派遣專法、部份工時勞工保護法!另外,為了進一步消除部分工時勞工面臨的低薪勞動風險,也著實應加速完成最低工資法的立法。此外,為促進勞資關係對等,捍衛「勞動尊嚴」,行政部門應透過有效的政策協助,落實團結權與協商權的效用。

立委范雲總結指出,以上各職業面臨的非典勞動者困境,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1️⃣因勞動身分有別於傳統受僱勞工,而受到差別待遇
2️⃣社會保險保障不足
3️⃣職場不安全,不論是職業傷害或是職場性騷擾都缺乏保護

與會者共同呼籲,在勞動市場追求彈性的趨勢下,工作型態只會越來越多元;台灣不只對於傳統非典勞工的法制保障及落實上還不足夠,對新興的非典型勞動者更是缺乏法制!

今天是五一勞動節,政府應務實面對勞動者多元化的趨勢,盡速提供法制化的保障,跟上非典勞動者人數增長的腳步,讓人人都能夠有尊嚴地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