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
剝奪下一代就讀公校的機會,不是因應少子女化的出路!
擴大政府公共教育經費,維持總體教師員額,才能長遠保障公私校師生權益!
兩週前,大專院校的資方團體(私校協進會與私立科大協進會)才大動作對媒體釋出政府應「公立大學同步減招」與「放寬學費管制」的呼籲。無獨有偶,今日上午台灣民眾黨亦招開記者會,竟似乎同步聲援大學資方團體的高教訴求!?甚至其發佈之統計數據顯有錯誤,除嚴重影響大眾視聽,亦恐惡化台灣高教現行嚴重私有化之亂象,加重弱勢學生之學費負擔,長期而言也無助於改善私校教師處境。
對此,高教工會提出反駁數據與論點,也呼籲民眾黨應更正發佈之錯誤統計數據,同時亦要求政府應「提高對公私立大專的公共補助,以OECD國家標準為目標」、「逐年增加高教公校師生容量比例」、「逐年降低生師比」、「儘速研商公私併之可能性」、「維持總體高教編制內教師員額」,來因應少子女化衝擊。
民眾黨今日記者會中公布數據表示:「若國立大學招生員額不變、家長及學生先公立後私立想法不改,10年後恐怕只有2.4萬人會選讀私立大學,全台僅5、6所大型私校能生存。」此為嚴重錯誤數據。
根據教育部統計處所發佈的我國大專學生人數統計,目前110學年度我國大學校院招收的一年級大學生(含大學部、四技、二技,不含碩士、博士、專科)共有204,584人,其中公立一年級大學生為71,876人(佔35%),私立一年級大學生為132,708人(佔65%)。換言之,截至目前為止,我國就讀高等教育的學生,只有35%的學生有機會就讀公校,65%的學生必須就讀私校。
而依教育部統計處發佈之「大專校院大學 1 年級學生人數預測分析報告(108~123 學年度)」,其中「大學 1 年級學生人數推估趨勢圖」(頁5),2022年(111學年度)之人數為19.4萬,2032年(121學年度)之人數為18.1萬,僅減少1.3萬人。儘管推估減少的1.3萬名學生,通通都減少在私校,而公校也毫不減招,則2032年時我國大學校院一年級大學中,就讀公校一年級大學生維持為7.1萬人(39%),私校一年級學生則仍有11萬人(61%)。超過6成大學生仍就讀於私校,何來「10年後恐怕只有2.4萬人會選讀私立大學,全台僅5、6所大型私校能生存」之說?
少子女化對部分私立大專校院招生產生衝擊,並且導致位處非都會地區的私立大專退場。而這背後的原因也在於,我國私立大專長期以來缺乏政府公共補助與妥適公共監管,導致需要高度依賴學雜費辦學。
由此來看,要解決目前私校所面臨的少子女化危機,反而應該逐年降低私校依賴學雜費辦學的現象,而改由透過政府擴大教育公共補貼,亦即以「高教公共化」模式來替代,才可能同時改善私校生師比,擴充教育資源,並提升學生教學品質。倘若繼續放任私校調漲學雜費,強化私校辦學對於學雜費的依賴程度,長遠來說,非都會地區私校經營危機非但無法解決,反而更是讓私校教職員鎮日活在成本考量下「工作隨時不保」的危機中,無法專心教學研究,提供學生良好教育環境。
除此之外,在公共經費合理提升之情況,公立大專院校為追求改善生師比之目標,應持續擴充編制內專任教師員額、大幅減少編制外聘用;或者政府在審查私校捐贈或併入公校之過程,應同步要求公校擴充教師員額,並優先進用過去任職於私校之優秀教師,使總體高教教師員額不減。種種方法也有助在退場浪潮中的私校教師仍有尋得其他工作之機會。
綜合而言,私校正常發展的條件,不可能、也不應該是倚靠限縮下一代就讀公校的機會。少子女化造成的衝擊,是要靠擴大政府公共教育經費來替代過去對學雜費的倚賴,來確保合適的高等教育人才仍能有合理的工作機會。我們嚴正呼籲我國應以「提高對公私立大專的公共補助,以OECD國家標準為目標」、「逐年增加高教公校師生容量」、「逐年改善生師比」、「儘速研商公私併之可能性」、「維持總體高教編制內教師員額」,來因應少子女化衝擊,而絕非走上「公校減招」或「調漲學費」等傷害社會大眾與師生利益的錯誤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