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佈欄, 外稿

社運集粹,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本文轉貼自生命力新聞
【記者魏珮帆、黃于庭/台北市報導】「這是一個最壞的年代,也是一個凝聚公民 力量最強的時代。」從《公民不冷血》這本書可以看到這句話深刻地激起許多社會 運動參與者的鬥志,燃起人民對改善社會的熱情,因為裡面紀錄了從二◯◯七年開 始珍貴的台灣社會公民行動回憶。
中正大學傳播學系副教授管中祥以及他的學生共同討論,集結了許多社運代表性的 故事,出版成《公民不冷血》,是取材自「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的資料,與部 分社運參與者的分享,融合成一本台灣近年來社會運動的經典回憶錄。

公庫不因國科會計畫停止而結束

《公民不冷血》是新世紀台灣公民行動事件的集合,在今年七月中旬出版。書中各 個故事的精華來源,最重要的部分便是「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簡稱「公 庫」)。「公庫」是包含在國科會的數位典藏計劃的其中一項,該計畫從二◯◯七 年到二◯一二年,共五年的時間由國科會補助經費。目前雖然計劃已經結束,但是 這個平台至今仍以影音的方式,針對近年台灣重大的社會議題詳盡地記錄報導, 如文林苑都更案、樂生保留運動、國光石化等。

管中祥是「公庫」的計畫主持人,目前任教於中正傳播學系,他長期參與社會運動 與媒體改革,將媒體改革的路徑擴展成多元的方式,「公庫」就是其中一種。為了 將公民行動的影音內容以文字的形式呈現,管中祥與他的學生協力完成這本書。出 版日期比預期之中延宕了幾個月的時間,但是剛好與主流媒體大肆報導大埔農民徵 收土地的事件時間相吻合。因出版日期碰巧遇上備受關注的重大時事,不但豐富了 這本書的內容,並且使它更加受到民眾的矚目,對這本書造成一股意外的推力。

設定給高中生閱讀

「二◯一二年六月,苗栗大埔事件爆發怪獸毀田事件,大暴龍協助將居民拍攝的毀 田過程影片剪輯上傳,充滿衝突性的影片上傳至People公民新聞平台……」「公民 記者大暴龍通常在白天進行採訪與拍攝,下午、晚上則用來剪輯影片,一至兩天產 製一則新聞…」在書中談到社運者的篇章中,以簡單易懂故事來描述社運者是如何 成為一個紀錄者和參與者的過程。

這樣的內容安排,就是因為他設定的目標族群是高中生,內容都是由短篇文章集結 而成,為了讓高中生輕鬆上手,故用詞淺顯易懂。管中祥還表示,甚至有學校老師 拿來當成公民課的補充教材,從基礎教育來加強學生的公民素養。

結合主流媒體 讓更多人關心社會 雖然主流媒體與獨立媒體看似對立,但管中祥認為,主流媒體其實可以成為推動獨 立媒體內容或出版物的一種管道。如同《公民不冷血》雖然是由獨立出版社完成, 但是仍能夠透過博客來、誠品等主流通路達到宣傳效果,使更多人看見這本書。

「我家曾經遭小偷,為了不讓這種事情再發生,所以提醒了同棟樓的每戶鄰居要小 心小偷。」管中祥以自身例子談論,這個社會不應只是「自掃門前雪」,更應該要 關心公共議題,參與這個社會的大小事,因為這不只是外在環境的問題,也會間接 或直接地影響到自身的權益。管中祥說,今日的民眾會對社會議題如此冷漠,是因 為主流媒體經常扭曲甚至直接忽視社會議題,讓民眾對社會運動有負面觀感,若要 促使民眾關心、參與公共事務,獨立媒體將扮演了重要角色。

政府財團聯手 社運日益困難

管中祥在推行社會運動的過程中,深刻感受到今昔對比的政治環境。過去的運動是 向政府爭取民主言論自由 ,如同過去台灣在一九九◯年曾經發生的「野百合運動」,近六千名的學生集結在中正紀念堂(今日的自由廣場),提出「解散國民大 會」、「廢除臨時條款」等訴求以爭取民主與言論自由; 而今日則是充斥著資本 主義的社會,經常可見政府與財團聯手壓迫人民,而導致社會運動推行的困難,如 近幾年來關於土地議題的大埔事件與文林苑都更事件。

「公庫」記者拍攝過程中,曾經幾度遭受警方阻擋拍攝,或是進入公家機關採訪遭 到拒絕。攝製人員楊鵑如說:「在去年拍攝士林文林苑強拆王家現場時,因警方不 認識公庫這個媒體,而將我驅離現場。」今年四月華光社區第二波強拆現場,記者 陳家豐也因為警方不認識「公庫」,而將陳家豐阻擋在管制區外,透過新聞記者協 會的協調才得以進入。

反核議題因為福島核災的爆發,使得國人更注意反核的議題。楊鵑如說:「近五年的社運議題記錄,讓我看到各種議題的演進,以及少數公民力量的集結。」不只是 反核議題,近年來也有許多新的事件發生,例如都更爭議。在「公庫」進行影音記錄,使她能夠更具體看到政府與警方對人民展現更強硬的壓迫手段,致使人民各種權利遭受損害。

標籤: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