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勞動部吳姓公務員因遭霸凌而輕生,被爆出公務體系中長期職場霸凌和過勞,引發眾怒。繼第498集《燦爛時光會客室》邀請台灣公務革新力量聯盟理事長洪瑞壕,討論為何應爭取公務員納入《職安法》,第501集邀請陽明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副教授邱羽凡,討論職場中的強迫勞動後,本集節目邀請到請台灣公務革新力量聯盟成員曾執轡,將分享他在第一線從事公務員的觀察,公務員存在著哪些不合理的勞動問題?為何職場霸凌難以在體制內申訴?有何改善方式?
有苦難言 揭露公務員職場霸凌
「我們從來沒有討論過官僚體制需不需要民主轉型。」曾執轡直言,公務體系內普遍存在的聽命辦事的職場文化,遇到不合理的要求時,公務員只能將苦往肚子裡吞,更害怕表達意見。他笑稱自己待在「天地會」中,由於仍顧慮此次受訪可能影響未來職涯,他選擇以隱身的方式受訪。
在公務機關任職十年間,曾執轡觀察到多樣的職場霸凌形式,包含「積極性侮辱」,例如摔公文、侮辱等,另外涉及孤立、冷凍、不提供新進人員指導的「消極性冷暴力」、「精神上施壓」、「合法但踰越常理的要求」以及「過度勞力負荷」等,皆是公務機關中常出現的霸凌惡行。
曾執轡以自身經驗為例,他表示,剛考上公職分發單位後,主管和輔導員不僅對他不理不睬,也無職務指導、交接,讓當時仍是菜鳥的他陷入「不會」及「被罵」的惡性循環,主管不時以言語恐嚇他「試用期成績自己看著辦」、「小心考績」,倘若試用期成績不及格,便會喪失好不容易考上的公務員資格,讓他備感壓力。另外,他也曾遇過惡意退公文、長期過度加班的壓迫,加班時數最高達每月100小時以上,甚至曾連續工作21天無休,導致他曾有過「希望自己被車撞,就不用去上班」的負面想法,嚴重影響心理健康。他強調,霸凌需要考量受害者的身心壯況,許多人常會懷疑霸凌事件受害者是否「抗壓性太低」,對此他嚴正表示這樣的說詞是在為主管卸責。
官官相護 申訴機制形同虛設
曾執轡表示,「行政倫理」在公部門扮演重要角色,在台灣公家機關文化中,十分強調「下對上的服從」,霸凌受害者只能默默承受一切。主持人詢問,若遇到霸凌事件,公務員該如何尋求救濟管道?曾執轡坦言,體制內的申訴機制形同虛設,儘管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已訂定「員工職場霸凌防治與處理建議作為」、「員工職場霸凌處理標準作業流程」兩份針對職場霸凌的文件,但內容只規範程序及霸凌發生前後的關懷輔導,並沒有著墨於霸凌條件認定,條文對加害者的調查、究責及懲罰十分空洞薄弱,難有約束力。最後,職場霸凌受害者只能走向忍耐、離開職場及開記者會控訴三條路,不過曾執轡坦言,截至目前還沒有人找過聯盟開記者會過,這個方式對個人的公職生涯風險極高,且需要付出巨大代價。
在勞動部霸凌案發生後,勞動部隨即展開兩次調查,曾執轡指出,從這兩次調查報告中,便能驗證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頒布的這兩份規定多麼無用。在第一次的調查報告中,調查委員會中的9位委員,其中高達6位是勞動部高階官員、1位中階官員及2位外部委員(包含法律學者及諮商師),儘管報告中承認謝宜容有霸凌事實,卻使用了7個「惟」字、4個「但」字、2個「雖」字、1個「然」字的轉折連接詞,替謝宜容緩頰,全文充斥著軟性關懷,讓曾執轡嘆這份報告「沒有加害者,只有受害者」。在報告公開後,因為輿論譴責,導致勞動部重啟第二次調查。
談到職場霸凌防治相關法令的修法方向,曾執轡認為需滿足三點,其一,公部門應有一套完善機制定義職場霸凌,可參考私部門的勞檢程序;其二,懲處會議及考績委員會須擁有公正調查程序,限制組織內主管數量,並加入一定數量的外部委員,避免官官相護;其三,應設有具嚇阻性的明確罰則,才能落實公部門職場霸凌防治效果。
加班費作假帳? 偽善的加班時數規範
在「行政院與所屬中央及地方各機關(構)公務員服勤實施辦法」中,對公務員的加班時數訂定上限,不過曾執轡卻表示這個辦法「有訂和沒訂一樣」,是一項偽善的規範。曾執轡說明,該法規實施前,公務員並無工時上限,工時視單位主管而定;辦法訂定後,公部門開始出現加班時數「作假帳」的情形,單位會在公務員差勤系統設置每月加班時數20小時的上限,若實際工時超過該時數,也只能以20小時計算,他感嘆這套規定擁有雙重標準,只謹守加班費上限,卻不遵守工時上限。若公務員身兼其他專案,即使有專案加班的額外時數,當每月申報加班時數45小時以上時,便會遭主管關切工作狀況,成為另類施壓。
員額不足? 非典型人力數量增
員額不足是造成公務員職場環境惡劣的因素之一,「中央政府機關總員額法」內規範全台中央政府機關總員額為16萬,且每兩年將依各機關員額合理性、政策和業務狀況進行評鑑。為了讓公部門有更充足的人力,曾執轡表示,在固定員額16萬之外,還有公立學校職員、公營事業職員、非典型人力這類「外掛」人力能使用,由於沒有員額上限,近年數量持續增加,據統計非典型人力就占了11萬人,換句話說,平均每個機關就有超過三分之一屬於非典型人力。
曾執轡指出,儘管政府的人力正持續膨脹中,第一線的公務員卻始終覺得人力不足,原因有三:公權力需不斷應付民眾無盡的需求、公務濫用KPI、繁文縟節過多。他舉例,每年百貨公司周年慶需要警察額外配合交通指揮、勞動檢查員常收到「公司冷氣不冷」這類濫用資源的投訴,或是公務員需應付無意義的KPI,這類小事都成了公務員的負擔。他也提及,每天處理的公文有高達八成是「廢文」,例如經濟部曾發文給各機關邀請參與市集等,這些與工作內容無關的內容讓他十分困擾。
業務量過重 缺乏妥善人員管理
「對政府來說,可以白忙一場,但絕對不能程序沒做到。」曾執轡談到,實務上公務員難以去區分哪些工作內容屬於核心業務、具公共性而優先處理,在公部門內每件事情都要用同樣的精力去執行,導致長時間浪費時間在枝微末節的雜事上,排擠到重要業務,才導致工作量堆積如山。他指出,不懂得善用人力資源的管理者是問題根本,他建議可統一將非核心業務交由非經國家考試的職員處理,或是依照單位需求,通過面試約聘雇專業人才,適材適用,才能提升行政效率。
曾執轡表示,約用承攬人員儘管無法和公務員享有同等的薪資、升遷及福利待遇,因為其身分適用《勞動基準法》,面對職場霸凌可以透過勞資協商、組工會、勞動檢查爭取權益,從勞動條件上能獲得更充分法制上的保障。曾執轡直言,曾聽到有高階主管提及臨時人員「不好用」,需遵守《勞動基準法》的加班費、補修及一例一休規定,而公務員的規範則相對沒有這麼嚴苛。另外,約聘雇人員因不適用《勞動基準法》,也不享有公務員的福利,是公部門人力內最弱勢的群體。
公務體系如何改善?提出六大方向
針對目前公務員面臨的困境,曾執轡提出幾個改善方向,第一、可制定KPI數量上限,避免過多不必要目標;第二、廢除公文時效限制,減輕公務員壓力;三、讓工時「透明化」,廢除加班費上限,將未休假加班費返還給公務員;四、解決不當管理,訂定霸凌構成要件,並擁有公正的調查程序;五、設計屬於公部門的勞動檢查制度;六、允許公務員組工會,建立與機關主管對等的溝通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