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倪世傑
12月10日,我們一齊見識了臺灣的「鳥籠民主」。回顧這10天,還真是步步驚心!不妨,就讓我們一起來回顧這10天i-voting過程到底發生了哪些問題。
民主歧途一:
一個感覺像是從「勞工後援會」剪下來、貼上去的「勞動局長」遴選委員會,
就這樣決定了誰能夠進入第一階段的10人名單與第二階段的5人名單。
沒有人告訴臺北市民,這份遴選委員會的名單係依據何種選拔標準而來?
民主歧途二:
沒有人告訴臺北市民,為何輿論已經出現遴選委員會召集委員身上還有詐欺案件,柯辦卻充耳不聞?
民主歧途三:
沒有人告訴臺北市民,為何輿論上揭露遴選委員會各界代表性不足,且充斥職業工會「資方代表」,這份名單卻依然故我,八風吹不動?
民主歧途四:
沒有人告訴臺北市民,為何輿論上發現,原本在遴選委員會的兩位當事人,能夠報名勞動局長參選人?
我們在等待,可能發生的民主歧途五:
輿論上表示柯辦應該透明化整個作業體系,包括公布
勞動局長遴選標準,究竟有哪些評量標準?
每一位參加者的被評鑑狀況為何?
第一階段備選的23人完整名單與政見為何
23人取10人的遴選標準與評鑑狀況為何?
10人取5人的遴選標準與評鑑狀況為何?
市民給予i-voting相當大的期許,認為這是開放政府的具體實踐。但是,整個過程從遴選委員會公布那一天起,一直到12月10日,整個過程不僅相當粗糙,更絲毫不願意誠懇面對來自社會各界的質疑。以致於,一個可以進行的民主政治實驗,硬生生地在市民跟前失去了信用,也埋葬了開放政府一絲絲微弱的希望,更踐踏了85萬民意支持,也許,也因為這樣高的支持度,迅速地帶來了權力的傲慢。
後記:「老工運」賀端蕃在鏡頭前都說了,他要花2個月的時間來熟悉他並不熟悉的臺北是勞工局業務。這透露了什麼樣的警訊?尤其,賀端蕃自1980年代初期就開始投入臺灣工人運動(新潮流系),同時,也擔任過勞委會主委陳菊的主秘,對勞工事務是如生命般的熟稔,為他也保守的說,要花兩個月?如果連「老賀」這樣的「卡司」都要花兩個月,您覺得一個沒有實務經驗只在大學紙上談兵過的教授,或是工會幹部,能有多少能耐熟悉勞工局業務?不要忘了,全台灣每年有五分之一的勞資爭議案件發生在台北市,這是一個不缺勞資隱形內戰煙硝味的城市!
這就是「黑箱作業」的弊病。不過,筆者所指的不是遴選委員會這一種低層級的黑箱,而是首長制下制度性的黑箱!公民投票給首長,將權力委任給首長,由首長完全的自由來任命一級局處首長,這是權力的高度集中!
如果,臺灣各級政府都採用「議會制」,老賀就不需要在多花兩個月的時間熟悉北市勞政。因為政黨的影子內閣中的成員,或許已經在台北市深耕這個都市勞動議題「好幾屆」了,一切都相當熟稔,隨時可以上手治理。這,才是臺灣競爭力的來源,但這個來源,在首長制下都不可存在,所以,我們要繼續賠錢,讓當選總統的人花時間、領(全)薪水學會當總統,讓當選市長的花時間、領(全)薪水學會當市長。議會制,就是讓你在當議員的時候就要心中有治理、腦袋有政策觀,立刻上手,才能提昇行政效率。該是告別首長制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