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管中祥
台灣新聞的表現讓人搖頭,不只被認為是社會亂源,新聞品質也讓人不敢恭維。的確,許多記者朋友因為工作態度,或限於工作條件,也許不夠認真,內容真的不夠好。但大部分的人可能都不清楚,一篇看似「腦殘」的報導,說不定是一位認真的記者和他的上司拼死命抗爭的結果,要不然這則報導恐怕會更糟。
觀眾大多把自己當作是「消費者」,看新聞時,較在意的是這個新聞「商品」好不好,消費/觀看的當下爽不爽,能不能得到滿足。但很少會關心,生產這個產品的工人是不是受到剝削?他會面臨什麼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他的公司是不是血汗工廠?也很少會了解有些勞工為了提供客人更好的新聞品質,正在和無良老闆默默對抗。這些對消費者來說,一點都不重要。
雖然我們對新聞表現很不滿意,但其實許多認真的記者為了跑好新聞,為了公共利益,經常會陷入理想與現實的倫理掙扎。
例如,該如何報導真實而不會引來殺身之禍?拒絕老闆置入性行銷的要求,卻還能不被記恨?如何讓社會新聞好看又符合正義,而不會傷及無辜?如何套出真話,卻不會說太多謊?如何踼爆醜聞,又不會落於腥煽?如何修理權勢,又不會讓人自以為是?如何在良心與收視率之間取得「平衡」?這些恐怕都是許多記者日常工作的必要選擇。
換句話說,一位想實踐理想的記者,不只經常得面臨許許多多的道德、倫理的掙扎,還得和消息來源、上頭長官展開各式各樣的肉搏戰。但這些新聞生產背後的故事,只想消費新聞商品的觀眾通常不太明瞭。
《記者囧很大:一個新聞記者的採訪現場與省思》這本書卻讓我們看見記者工作時遇到的「微」掙扎,讓讀者一窺新聞生產背後的倫理爭議。
《記者囧很大:一個新聞記者的採訪現場與省思》是公視林靜梅的工作日記、心靈筆記,也是一本實務新聞學,不只記下了初衷的小理想,也自曝了內心的小宇宙;告訴大家她如何跟主管討價還價,如何跟消息來源爾虞我詐,如何透過「蠻力」或巧思對抗官方對新聞自由的控制。這本書雖然稱不上完整的媒體「職場現實記」,但卻真實且誠懇地寫下台灣當代台灣新聞界荒謬且艱難的處境。
林靜梅是一位很愛「碎碎念」的記者,不論是在網路上或在生活裡,她常用超直白的語言,夾雜著她自我掙扎的「內心戲」訴說正義或大吐苦水,她會像個鄰家大姐叨叨絮絮、清清楚楚地告訴你,她的理想、她的矛盾、她的熱情、她的抱怨、她的堅持,淺白和真實的語言,讓你不知不覺上了一堂「實務新聞學」。不過,這本書最可貴的是她的自白與自省。她說:
紮根與無根的道德課題,始終在我身體內拉扯、爭執不息;我努力抗拒意志輕鬆選邊站,並非出於唯我獨尊的信心充滿,更不是不愛與人為友,相反的,正是因為愛…追求不為自我滿足的獨利,儘管一路走來發現追求不為獨利,反倒踏進孤獨之境。希望這份堅持,不是幻聽,而是職業的召喚。
這應該是這本書最嚴肅的段落,是林靜梅最認真的告白,但也是許多人進入新聞行業的初衷。不過,和許多記者比起來,林靜梅是相對幸運的,至少她在一個相對自主,不受商業力量影響的環境工作,即使充滿著許多的無奈與掙扎,仍然能夠保有那起初的美好。然而,許多在商業媒體工作的記者面臨的挑戰恐怕更加嚴峻,一個有理想記者所面臨的衝突、選擇、掙扎與無奈,並不會比林靜梅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