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庫記者楊鵑如
隨機割喉女童案引發全台民眾對於校園治安危機的恐慌,在民怨四起之下,法務部趁機秘密執行槍決六死刑犯,六人於今晚(6/5)晚間7點10分伏法。對於政府用執行死刑回應民怨的作法,廢除死刑推動聯盟偕同親子、人權、司改、婦女及綠盟等民團代表在法務部前開記者會,聲明譴責政府「隨機執行死刑」無法解決校園安全、保障被害人等問題,反而是推卸責任。民團訴求法務部應告訴社會大眾如何審查並決定執行六人,並且應負起止痛療傷的責任,而非做出殺人的「廉價正義」政策。法務部次長陳明堂則同時開記者會表示,本次執行順序參酌受刑人犯罪動機、犯罪手段,對被害人及其家屬造成傷害,對台灣治安危害程度,無論犯罪動機及手段都殘暴冷酷。
廢除死刑推動聯盟執行長林欣怡表示,死刑存廢需要更多社會對話,現在台灣社會更重要的是止痛療傷,而執行槍決死囚並未回應民眾對社會安全的期待,死刑是為正義還是為政治需求服務?她譴責政府只要在重大殺人案件發生後,挑起死刑存廢議題,事件背後應該被檢討的每個環節都會順利卸責。
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召集人黃嵩立表示,法務部長羅瑩雪做這樣決定違反冷靜、理性、公平原則,並沒有把人性尊嚴放在第一位的考慮。政策過程任意、血腥、暴力,辜負人民對法律的信任。「以暴制暴根本不是解決暴力的方法,法律制度若無法秉持公正及人性尊嚴,法務部就只是國家機器施行私下報復性行為,無法建立互相信任的社會。」
民間司改會執行長高榮志提出對法務部的憂慮,擔心法務部是不是在台灣社會再度經歷無差別殺人事件後束手無策?感覺像輪迴,每每重大事件後,法務部就要殺死囚來讓家長兒童心安、讓人民安全。高榮智說,他相信法務部有能力執行好的刑事政策,能夠讓台灣回到穩定平安狀態。但在這樣恐慌的時機中再度執行死刑,他擔心法務部因為無法提出具體因應對策,而真心把槍決死囚當成解決無差別殺人的方法?
高榮志表示:「我們跟美國、日本社會達到同樣成熟狀態,台灣社會逐漸增加無差別殺人案件,應學習美、日提出嚴謹對策。」無差別殺人犯案成因多半基於被孤立、對立與排除,
但法務部並沒有沒有對症下藥。「今天並非為死刑存廢議題而來,而是希望法務部提出好的刑事對策。」
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理事長張淑惠提到,父母都在討論這件事情,光想像就很痛苦,因此更是以沉重的心情呼籲政府:執行槍決是處理複雜社會與犯罪問題最低等、最差勁的手法。「你(法務部)以為槍決死囚,就可以避掉更難以處理的社會問題,就使父母陷入無止盡的恐慌中。」她說,死刑對於一心想死的犯罪者沒有用,她更想問政府做多少研究?是否啟動各種資源照顧受害者?
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郭怡青表示,今天法務部的作法最讓人不能接受的是轉移焦點。「政府讓人民免於恐懼是義務,執行死刑加深人民恐懼以及對立,被害人保護是更重要的一環。」就在郭怡青講話的同時,反廢死民眾馮建程在一旁惡言相向,對著郭怡青大喊:「是不是要被強暴了你才來原諒他?」對於這樣立場不同的民眾遭言語威脅,令人感到遺憾。人本教育基金會副執行長謝淑美說:「只因為立場不同就能妖魔化別人嗎?這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嗎?」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執行長崔愫欣表示,台灣根本沒有廢死,雖然連五年每年都執行死刑,但真的讓社會安全了嗎?她認為去年捷運殺人案後,政府不思改進,今年又再度發生隨機殺人;若政府沒有真心對待社會問題,反而把死刑當成活期存款,遇到爭議事件就執行,「真的能避免第三次嗎?」她說,去年四月反核行動歷經林義雄絕食、占領忠孝西路行動,全民不滿政府,428水車鎮暴驅離民眾,隔天429即宣布執行死刑,企圖拉抬政府民意,轉移媒體焦點,把生命工具化,「這是讓社會更好的態度嗎?」
雖然台灣刑法中,死刑一直存在,從2010年來政府每年都執行槍決,多數支持死刑民眾仍不滿廢除死刑者的主張,經常要求廢死團體對重大命案與治安問題負責,形成謬誤。今天前來嗆聲的反廢死民眾馮建程、熊金應不滿民團代表的發言,在民團開記者會過程中回應:「受害者可以原諒加害者,但只能原諒加害他家屬的加害人,不能代替其他受害者家屬去原諒其他加害人。」「今天六個死刑犯哪個不可惡?都是殺了兩、三條人命!支持廢死就是縱容殺人,嚴刑峻法才能除暴安良。」「原諒是上帝的工作,法務部不執行叫做瀆職,死刑沒用就要廢死,作奸犯科沒有用是不是就不需要監牢?永遠都有犯罪者啊!」台灣人權促進會秘書長邱伊翎現場多次遭反廢死民眾打斷發言,她擔心執行死刑的負面效應是謾罵,包括現場聽到的仇恨性言語,讓台灣逐漸邁向保守仇恨的社會。
最後,林欣怡回應,「我們跟反廢死者有個共同點,我們都擔心這個社會變可怕、擔心社會安全,不一樣的地方在於我們的憤怒針對政府,他們的憤怒針對我們。希望此時大家可以冷靜看看新聞稿,我們對社會安全的渴求、希望是一樣的。我們要政府給一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