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社福

街友,不是你想像的那種樣子

圖、文/張貴瑛 (靜宜大學學生)

街友,其實就是無家可歸或有家歸不得者。成為街友的主要原因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簡單,他們可能因為是本身的個人因素,像是健康問題、被遺棄者、家庭暴力受害者等,也可能是因為社會問題而導致他們不得不成為街友。我們對街友們時常抱著很大的疑惑,有很多的負面評價,他們骯髒凌亂,感覺對於生活不抱持目標,甚至讓人覺得他們是有些危險的,所以當遇上他們則是避之唯恐不及。街友隨處可見,藉由訪問近距離的接觸街友,讓我更進一步了解街友實際狀況打破迷思。

 

街友這條路

雖然做為街友,但其實平常偶爾也是會打臨工,非必要的話,其實鮮少向人乞討。身為街友的陳瑋(阿瑋),他做為街友三個月的時間裡,平常會出陣團賺取微薄的生活費,也很剛好的跑陣頭是他的願望,所以他也樂此不疲,其實阿瑋也是有一個很好的家庭,會做為街友是個機緣最後也是他願意的。

花蓮人的阿瑋,原本打算要到斗六工作,不過一到彰化遇見朋友敘舊喝酒喝多了沒有錢,最後選擇到台中來生活,其實阿瑋有能力也有機會找一份穩定的工作,不過到台中的第一天發現在這地下道有一位年長82歲的老人,他看起來總是精神恍惚,走路也時常不是很穩定,最後他毅然決然的決定要在這裡留下照顧老人家。

照顧其他街的友們

台中地下道錯綜複雜,阿瑋才來到這裡短短三個月,就把一小部分管理得完好,街友們彼此之間會互相照應,我起了一個疑問:「為什麼不整個一起管呢?」阿瑋表示,在這地下道的另一群街友就沒有這麼得好講話,他們容易起疑心、比較現實,喝了酒也容易打架鬧事,制自力不夠。以我這樣聽起來他們是比較像是典型的因個人問題而造成現況,所以比較不容易和大家相處。

在阿瑋「管理」的範圍裡其中有一位街友年紀很輕,他因為家裡的管教不妥當讓他產生壓力與陰影,甚至在精神上也產生一些問題,最後他也寧可流落在這地下道,因為在這裡他找到了安全感與歸屬感,阿瑋像是他的大哥一樣,其他街友們也都很照顧他。

台中人很熱情、友善

很多人面對街友感到惶恐、害怕,甚至有些人會感到鄙視與唾棄,絲毫也不給街友一點尊重,不過在台中這裡處處有人情,阿瑋表示他身為街友的期間裡,會有很多民眾與同學們自發性的對他們付出關懷。

B

街友們平常休閒活動範圍幾乎不遠離地下道,他們常坐在附近公園或是戶外聊上好幾小時或者發呆,曾經阿瑋遇過有民眾主動遞上100塊錢,是希望能夠讓他多吃飽穿足,或者是有阿姨想要給他水果的,不過阿瑋都沒有接受對方的好意,反而告知對方還有哪些人更需要幫助。另外大概每個禮拜約有三天在夜晚2點到3點的這段時間會有四個女生到台中地下道送便當及飲料,這樣子的情況也持續了好幾個月。

仰給於人VS. 自給自足

我認為街友們大概分為兩種形態,一種是我們刻板印象裡的那種難以親近的模樣,根據這幾個月常提供給街友工作機會的小朱說到,「這些人因為長期成為街友,生活模式習慣久了,心態也越來越跟一般人不一樣。」例如我們準備熱騰騰新鮮的便當他們不會願意接受,反而還是喜歡翻垃圾桶或廚餘裡的食物。另外像是麵包,他們也很喜歡儲存起來,若是有一天想到要食用,即使放到發霉了他們仍是照吃不誤。其實也很納悶為什麼他們好像從來都不生病一樣?

通常為了使這些街友們接受好意,會選擇在他們睡覺的時候將食物放置於他們身邊,以這樣的方式雖然在他們醒來的同時或許食物也已不那麼新鮮,不過這樣冷卻的便當仍是比在垃圾桶裡的好上很多。

另一種則是像阿瑋還保持著正面生活的心態。也是有大多數的街友們白天會打臨工自給自足,他們雖然沒有太大的目標,但還是會追求三餐溫飽為了生活,也是會看看報紙關心了解時事,一點也不和社會脫節,這些街友們的生活物質需求不大,甚至也有自己的交友生活圈,很滿足現況覺得生活很自在。

仍是對社會付出

即使阿瑋身為街友,看似需要這個社會的協助,但他也很有正義感,像是之前在地下道附近遇過夫妻家暴的時候,他會主動勸說,另外在訪談中他也提到在前幾天看見有個小孩子在火車站哭著向爸爸說:「我不要離開台中,不要把我帶走。」他意識到不對勁也認為父親的教育方式不對也會立刻上前制止。

C12

在前述有提到阿瑋選擇在這裡長期做街友的原因是為了照顧那年長82歲的老人,在這期間裡他很用心的了解那位爺爺,詢問其他比較資深的街友下打聽到爺爺事實上有個完整的家庭,甚至衣食都不缺,但當自己的兒孫來特地遠道而來接他也不願意回家,爺爺從不透露原因,在阿瑋苦口婆心之下有天爺爺話也不說就提著行李回家,但是過了三天爺爺仍是回到這個老地方。地下道雖然勉強還是個能夠遮風避雨的地方,但是阿瑋仍心疼爺爺一直待在地下道生活,他向我透露出他未來想找個穩定工作能夠替爺爺在外面出個房子,使爺爺的生活品質能夠更好一些。

詢問阿瑋從什麼時候開始出現這些正義感,他說:「自從剛學會騎機車的時候他常常看到一些阿嬤會背著籃子在路上走,從此之後就開始會幫助老人家,載著需要幫助的人到每個目的地;就算坐遠程的火車時他也會在火車上讓座,一路從嘉義站到花蓮。」所以從小時開始,阿瑋開始對社會關懷表達自己的心意。

現在阿瑋最期盼的是希望爺爺可以回家,他也很幽默說:「要是那個老人家回家不待在這了,那這邊的街友也都會離開回歸到正常生活了。」由此可知其實大部分的街友們都會為了「幫助」才選擇願意生活在此。

過來人的回饋

小朱,他表示他曾經也是街友的一份子,因為曾經困苦過,所以當他現在有能力時,經常會介紹街友們打臨工賺取生活費。而且也不會因為身分關係就虧待對方,他從不會奢求街友們能夠給他任何回饋,但只要能夠心存感恩,甚至是街友們能因為他的幫助更激勵自己更向上,那是最為重要最欣慰的事了。

其他的社會關懷

除了有台中民眾個人的表示關懷之外,在訪談的過程中也有提到幾個是比較多數人一同參與,像是東山教會在大公街的地方大約一個禮拜三次會供應早餐與中餐;偶爾廟會有大型活動人手不足時,也會詢問街友們工作意願,使得街友們的負擔比較沒有這麼大,依小朱提供的訊息裡有說到在每個禮拜三的晚上九點到十點的時間會有人載著一箱的麵包在第一廣場附近發送,是說有到三個麵包坊會互相協調一起開始輪流這個活動,其實一開始是幾乎每天發送,但發現有些人會有轉賣的行為出現,讓他們覺得有違原本之意所以才減少發送次數。

D

顛覆與突破印象

經過訪談之後的確對於街友的印象大大改變,也街友們還多了一份羨慕與欽佩,正是因為他們的物質慾望不高,所以他們的生活更是容易滿足也毫無拘束,曾閃過念頭是希望能夠跟他們一樣,也想要嘗試街友的生活,但光只是單純與街友們聊天,有些經過的人群就會用莫名的眼光看著就有些得不自在了,看來想要完整的體驗這種生活應該要先拋棄面子才是。索性在台中的民眾們都相當友善,面對街友會給予包容及付出,經常會自發性的幫助街友,其實最重要的是面對街友們的態度,不再刻意忽視遠離,況且街友們或許還比我們對於這個社會的靈敏度更高,更能夠察覺出這些較低階層的需求並將心比心的關懷,我們還需要向他們學習。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