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佈欄

媒體的美好時代,回不去了? –2015年7月捐款徵信

文/林欣怡(廢死聯盟執行長)

每次談到各式難解的議題,該怎麼做,結論很容易變成「要從教育做起」以及「媒體很重要」。看起來是很有道理,但實現起來似乎不那麼簡單。(遠目:教育部…)

各社運團體談起媒體總是搖頭,但同時,卻也很需要媒體將理念傳達出去,此時該怎麼辦?過去的記者會,各大報記者、各電子媒體都會到,並且用心看完新聞稿、現場追問關鍵問題,然而那個時代已成過去。我們手中的記者通訊錄,變動快到讓我們放棄整理記者名單,不用擔心重覆發採訪通知的問題,反正,廣發就是。媒體的美好時代(如果有的話),似乎已經回不去了。

身為廢除死刑推動聯盟的執行長,和媒體的互動是我最不在行、最想逃避的工作之一。我時常面對記者想要追問死刑犯的隱私、想要知道家屬的聯繫方式,但我不能說。2010年,王清峰部長下台,曾勇夫接任法務部長,台灣重啟死刑執行。那時候我們的媒體工作更是一團糟。更詳細的描述可以見張娟芬「媒體的廢死觀點」這篇文章。

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當時很多談話性節目都爭相做這個題目,而一些曾經在看守所內擔任教誨志工的藝人(其中一位目前是台北市議員,最大的政績是向遊民噴水)會上節目大談死刑犯的隱私,完全不顧教誨工作的倫理及死刑犯對他們的信賴。廢死聯盟嘗試上過幾次節目說明我們的想法,一位廢死聯盟成員對多位名嘴,加上call in觀眾及主持人,真的沒有辦法在節目上談清楚理念,我們只能成為大家洩憤的箭靶。仇恨的語言只能引起仇恨的回應,我們無力在政論節目上和大家溝通理念,只能更努力走入草根進行一場場的演講,並發行「廢話電子報」。

一些重大刑事案件發生的時候,記者也經常請我們評論,第一時間記者的問題經常是:你覺得這樣還應該廢死嗎?然而,不管我說什麼,第二天的媒體總是簡化呈現,而簡化的新聞內容中,廢死聯盟便被擺放在被害人對立面這樣的冷血位置。簡化的報導不僅可能將我們抹黑,我們更擔心被害者家屬會因為這些報導受到傷害。

在北捷隨機殺人案件發生的那段時間,廢死聯盟成箭靶,但我們覺得在那個時刻,媒體報導的重點不應該是討論廢死不廢死,而是試著安撫社會大眾恐慌的心。我記得有一位記者奉命來採訪,我婉拒了,但很認真的跟她商量該用什麼面向採訪、該採訪誰,這才是媒體能發揮最大功能的時刻。我很感激她接受我的建議,同時也不追著我問。

但是還是有更多的媒體想要知道廢死聯盟的回應,一位電子媒體記者在我拒絕採訪之後,直接跑到我們辦公室來、不管我委婉拒絕,攝影師就是拿著攝影機對我拍攝。之後我們準備一篇主題為「一起面對」的新聞稿放上官網,這至少能夠完整呈現廢死聯盟的想法。之後也寫了一篇「給媒體的一封信」刊登在公庫網站上,說明我和媒體互動的過程。

今年發生北投案的時候,有談話性節目邀請我上節目,我想,除了對媒體失望而不想要接觸之外,可否試著和媒體從業人員溝通看看?去年那位後來沒有採訪我的記者給了我信心。A節目的製作人花費了非常多時間跟我溝通內容、提綱,不過最後還是因為一些其他原因沒有辦法上節目,但我感謝他製作節目的用心,或許下次還有機會。我跟B節目的執行製作說明,現階段若沒有平撫社會大眾的恐慌和不安,是不可能談廢死的,所以我也建議她找一些心理專家、犯罪專家,向社會大眾說明犯罪可能的原因以及如何自我調適看待犯罪新聞。她說,執行長說的很對,我們認同,除了這些專家之外,我們還是非常希望可以邀請到您,而且時間真的很趕,下午就要錄影。我說,那先給我看訪綱以及看其他的來賓是誰?我考慮看看。稍晚她傳給我訪談提綱,同時來電,我問其他來賓呢?她一開口就說「有幾位名嘴….以及」,這時我就知道之前的溝通無效,或者她的上級並不買帳。名嘴上電視評論所有的議題,這不就是台灣現在媒體最大的問題之一?所以我直接跟她說,這樣的節目無助於議題的溝通與討論,也對社會大眾無益,因此我無意上這個節目,很抱歉。

若你真的耐心的看到了這裡,一定會發現我是個最糟糕的發言人,不斷地得罪記者。但是,我自問,若這個節目自己平常都不願看,我為什麼要上他們的節目?若在一片喧鬧中無法將議題談論清楚,會什麼還要去?為什麼不能得罪媒體?媒體真的不能拒絕嗎?

媒體除了上述問題之外,近年流行的即時新聞也需要好好討論。記者會後,記者不再和籌備記者會的團體認識、釐清問題,而是急著發即時新聞去了。發生了什麼新聞事件,也是馬上要採訪出一個說法、或者抄臉書,搶在第一時間將內容發送出去。但是,話太急著說不一定好、不一定完整,最重要的是,未能釐清事實就輕易的評論,這是非常不負責任的做法。

談了那麼多,我想說的事情是,公庫是少數不搶快、不求即時,願意深入報導議題,甚至更重視一些冷門、不主流的議題分析。主流的新聞有更多主流的媒體願意報導,若我們認為,比較合理的媒體樣貌絕對不應該是現在主流媒體所呈現出來的樣子,為什麼我們不一起努力支撐我們認為比較好的媒體?

我不覺得媒體改革全然無望,公庫就是一個很好的開始,也有一些其他媒體跟進。若我們這些受訪者、社運團體或者閱聽群眾能夠堅守原則,不跟隨主流媒體亂象起舞,同時支持比較好的獨立媒體,我相信,我們期盼媒體能夠監督政府、促進社會議題多元理性討論的那天終會到來。

編輯按:公庫當前階段每個月至少需要約11萬元支出。目前每月固定捐款約為六萬八千元,達成率仍有四成之差距。若您認同我們,歡迎您多加分享,期待您能捐款挺公庫

 

公庫本月工作簡報

高中師生訴求退回程序有爭議的課綱,與教育部僵持不下。社會對於學生的行動方式以及教育部提出的解決方案看法兩極,公庫除了追蹤紀錄,亦希望能將議題焦點拉回「為什麼要正視程序?」的問題上。因此,我們挑選過去相關的拍攝紀錄與文章並整理在本期電子報中,與讀者共同聆聽課綱忽略的聲音,反思課綱何以成為一個權力實踐的場域。我們認為,課綱的編寫只有在程序正義的前提下,才能實質尊重多元文化(不同族群、不同觀點與詮釋)。

近日教育部前的公民行動不僅這起。教育部上月通過讓九所大學漲學費引發學生抗議,他們質疑教育部並未說明,為何各校在仍有盈餘、濫用經費的情況下還貿然調漲學費?大學教育市場化思維也反映在其它議題上,例如,教育部放任各校追求招生績效、在教師評鑑上綁招生綁產學,導致大學教師無法專心教學、研究,甚至隨時面臨被解僱的危機;教育部更進一步推動「高教創新轉型條例」,號稱在少子女化的今日提供大學彈性運作,並鼓勵大學經營衍生企業,但其實是為私校董事會退場解套,忽略教育應有的公共原則。更值注意的是,除了主政者腦袋裡充滿著市場主義的意識型態,這一次次教育決策過程,每一起皆遭民團指控程序不合宜,沒有充分討論,連基本的程序正義都被忽略。

本月的公民行動中也有許多關於程序的爭議。新北投車站重建的公聽會,北市府顧問一句「今天一定要做出決定」,當場就宣佈採取僅1/4人支持的方案(連結);嘉禾新村開發案中,北市文化局雖然肯定該地獨特價值,卻仍決議將多數建物拆,甚至未邀長期關注的民團參與會議(連結);台南市政府埋設高壓電纜、增設變電所,卻從未與在地居民公開說明討論(連結);台東棕櫚渡假村的開發過程,也未依法與原住民族人公開充分協商(連結)。沒有充分的對話,權力弱勢則容易被犧牲。

本月人權議題方面,伴侶盟發起遊行訴求立院速審延宕已久的婚姻平權法案(連結),法務部面對民間壓力,參照德國提出《伴侶法》草案,卻讓支持與反對同志婚姻雙方都提出異議(連結);北市府的社會住宅政策中,身障者表示租金與租屋坪數對其是隱形門檻(連結);司法史上羈押期間最長的刑事案-邱和順案,當年辦案員警出面證實邱和順遭嚴刑逼供、真兇另有其人,司改會以此聲請再審,卻遭高院駁回(連結)。居住權方面,公庫持續紀錄南鐵東移案(連結)以及新莊塭仔圳重劃案(連結)。勞工方面,因八仙塵暴再度掀起的醫護過勞問題,我們持續關注,除了在節目上討論,也整理在電子週報中(連結);韓國Hydis工人再度來台抗爭我們也持續紀錄(連結),並計畫進行進度報導。

公庫除了拍攝紀錄,每週也與公視PNN新聞議題中心共同製播社運談話節目《燦爛時光會客室》,此外,我們也開設如《教室外的公民課》《學運斷簡》《晴耕雨讀》《小記者》等專欄或向外邀稿,並且接受各界投稿,期望讓議題有更多討論對話空間。更多內容請上公庫網站,或訂閱公庫電子週報

七月開始,我們也增加了新的合作夥伴–香港「惟工新聞」。「惟工新聞」是一群香港打工仔女工業餘義務經營的獨立媒體,不牟利,不收受政府或企業資助,以綜合資訊網站形式提供新聞、評論及各種生活資訊。一如以往,我們也會和「惟工新聞」交換新聞,擴大視野。

 

台灣公民行動紀錄協會2015年7月份財務收支

分類 項目 說明 支出 收入
捐款收入
單筆捐款 54464
定時定額 68796
人事費
薪資 專職人員薪資、特約記者薪資 105200
勞保費 9081
健保費 3690
雇主提撥勞退 5958
保險費 旅平險 1383
行政費
郵電費 171
行政手續費
薪資轉帳手續費 75
跨行轉帳手續費 30
信用卡中心手續費 1190
歐付寶手續費 1423
郵政劃撥手續費 35
文具影印耗材 521
業務費
交通費 4252
器材費 2159
印製費 690
餐飲費 910
小計 136768 123260
結餘 -13508

 

台灣公民行動紀錄協會2015年7月底帳戶餘額

台灣銀行:390,312元(其中305,000為浩然基金會資助活動與出版計畫)

中華郵政:264,824元(含劃撥帳戶收入總額)

 

2015年7月份捐款徵信

單筆捐款:

公庫之友 1000、郭靜瑤 300、鄧郁馨 500、公庫之友 222、賴志茂 500、張宏濬 500、公庫之友 500、公庫之友 300、蘇郁絢 30000、施純堯 3000、洪偉達 300、公庫之友 1000、王建雄 6272、公庫之友 300、鄧正宏 300、公庫之友 500、王小棣5370、周柏雅3000、公庫之友 300、公庫之友 500(單筆捐款共計54,464元)。

定時定額:

管中祥1000、吳東牧300、杜可瑜500、何立安3000、王富瑾200、child 200、陳勳慧500、宮瑀1000、公庫之友200、林欣怡500、RAY84421 300、李建宏500、蔡延鈴500、吳哲毅3000、高佳慧200、洪慧瑩300、蘇瑋智200、唐士哲500、小治500、黑面500、楊孟麗1000、黃淑梅500、郭孟佳500、周威同500、戴瑜慧300、郭力昕500、公庫之友1000、張淑媚500、陳珊珊200、劉靜怡1000、魏楚陽500、黃能揚200、劉昌德1000、林麗雲500、張軒豪500、陳尚志300、李政忠500、曾光華1200、鄧宗聖500、簡啟哲300、潘美緣500、何榮幸500、陳立柏500、曾俊達100、高有智500、江志康300、give cheng 200、王維菁400、鄭智偉200、CHEN CHENG HUNG 500、李淑惠300、何馨旻500、楊鈞羽500、黃雅琳380、楊建榮500、郭復齊300、王俐容500、滿歷璋500、鄭雅如500、葉大華500、張毓蘭100、王榮璋1000、翁育民500、公庫之友200、方念萱500、吳洛纓500、Wang Li Fen 1000、江奕翰200、邱敏郁1000、王思琦500、長榮居士500、公庫之友200、謝佳裕500、施怡君500、李宇軒300、邱林川500、藍美雅1000、林良昇500、郭晏銓300、花玉婷200、李三財500、余尚儒500、吳易澄1000、鄭芳瑜300、公庫之友500、鑫集雅企業有限公司1000、顏偉家300、彭賢恩300、公庫之友200、Lin Sheng hsi 300、公庫之友100、劉育豪500、公庫之友300、王振宇1000、姜玫如500、吳麗慧1000、公庫之友200、楊賾翰300、杜育蓉100、余忻妍500、阿猴500、公庫之友1000、葉韋君600、呂珮瑜300、梁敏萱600、李永祥300、詹鎮邦100、魏玓1000、楊鈺崑300、林柏儀150、楊雅馨 300、顧玉珍500、邱伊翎300、徐世榮 500、蕭靜芳300、余孟勳1000、公庫之友1000、李惠婷300、Tung Wan Qing1500、張麗芬500、沈昭慧200、陳淨為200、陳雅芬300、金詩怡500、施振超666、簡至潔300、羅逸如300、公庫之友500、公庫之友200、陳瑩瑤100、簡健哲500、公庫之友1000(定時定額共計68,796元)。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