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

「女人文,男理工」依舊 女學會倡性別平權

文/公庫記者楊鵑如
由高等教育工作者、女性主義學者組成的「女學會」致力倡議女權,女學會今天(9/11)開記者會分析教育部103年度的性別統計資料,數據顯示「女人文,男理工」現象多年來依舊不改,大學校園場域仍有「性別隔離」;高等教育職場中,職級越高,女性越少,稱為「管漏現象」,女性在通往高層的生涯管道中一路漏出、離去。女學會理事長楊巧玲呼籲大眾應該共同省思高等教育所凸顯的性別問題,整個社會結構應在幼兒教育時鼓勵學童掙脫性別框架,爭取性別平權,需要更深的扎根。而女學會在9月19日將在彰化師範大學舉辦研討會,以播放女學會記錄片及請各女性高等教育工作者述說工作經驗的方式,邀請大眾共同討論性別平權的問題。

「職業性別隔離」是指由於社會系統性因素,使不同的性別集中在不同的行業和職位上,是勞動力市場上性別歧視的主要方式之一。「管漏現象」,是指女性在進入科學、技術、工程與數學等領域中,在通往高層的生涯管道中一路漏出、離去,以至於在這些領域的頂端呈現明顯的性別失衡。

「女學會有必要做一次學術勞動及性別運動總體檢」,理事長楊巧玲說明教育部性別統計資料,大專院校學生的性別比例,在103年度單年的數據當中:社會服務學門的男:女為15%:85%,工程學門的男:女是87%:13%若是從87學年以來至今的數據,在社會服務學門方面,男學生比例有上升10%,工程學門的女學生比例則漲幅微弱。顯示男學生容易「單向融合」,凸顯女學生處於高等教育弱勢不利的位置。
150911-3
150911-4
150911-7
在人文領域及自然科學領域,男女學生比例也具有同樣的模式,103年度人文領域男女比為29%:71%,自然科學領域男女比為74%:26%,從87學年度統計至今,也不難看出人文領域中男學生增加5%,女學生則只提升不到2%(1.88%),顯示男學生融入人文領域較簡單,女學生要融入自然科學領域比較難。

大專院校教師的性別比例,人文學門女老師占49%,社會科學占39%,自然科學學門占22%,工程與科技類僅占9%,一成都不到。不管什麼學門,只要教育等級越高,男性比例越高,女性則是「管漏現象」一般,所占比例越來越少。「例如社會科學類,女性助教有94%,升到講師或助理教授比例就遽降,只有40-50%;正教授的比例更少,工程類女教授不到一成。」楊巧玲說,老師是學生的楷模,老師們若性別隔離、管漏顯著,對學生會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她呼籲大家要再次關注,由其是性別平等教育法實行超過10年,其中第19條表示,老師應鼓勵學生修習非傳統性別學科領域,她認為從數據來看,「性別平權仍有很漫長的路要走。」
150911-6
150911-5
女學會記者會統計圖表2.0

「縱使女性在職場上有所發揮,還是被期待以家庭為重,養兒育女變成女性首要要務。」女學會理事張盈堃表示,在推動高等教育場域性別平權時,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護理系以前不收男性,現在會收,但在該科系中仍是少數。更可能發生使用資源上的困難,例如理工科系的私下溝通網絡以男性居多,在發佈非正式進修訊息時可能會排除女學生,讓女性一開始就被排除。

張盈堃說,在9月19日女學會所舉辦的「高教工作者生活世界的反映與回觀:性別運動與學術勞動」學會中,將以發表者的親身經驗,自身所遇到的性別障礙,與大家共商解決方法。「女性學者升等不易,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因為要養育孩子,無法參與學術發表,研討會也沒有育兒服務。因此在這次女學會學會將提供托育服務,歡迎不分性別的學者,帶家裡的幼兒到場參與。」

有記者向理事長楊巧玲提問,女性該如何反擊這個現象?楊巧玲說,不能流於個人層次,應該是整個社會結構、家長期待、產業界進用人才都要有系統性、政策性引導。「大學再介入就太慢了,男女分野不是大學開始,是從高中分組開始,甚至是小學社團選擇,幼兒玩具區的選擇,分流從更小就開始了。」她認為,女學會先揭露大學現況,要改變現實的話,需要更深的扎根。「我自己做研究時,就有遇到高中男生的理工成績不是很好,卻會認為『男生不就是要唸理工?』」或是社會價值觀內化到個人,讓女性會認為自己就是不擅長理工。楊巧玲期望,應從更小開始讓學生能夠拋開性別疆界,家長、社會大眾及教育人員在想像學生發展,期許學生未來時,不要以性別作為界限,鼓勵掙脫性別框架。

標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