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族群

「懂得笑」,也不用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上

文 / 管中祥

賀歲電影「大尾鱸鰻2」部分內容引發爭議,其中模擬蘭嶼達悟族人抗議核廢料現場的怪腔怪調對話,更讓不少網友群起撻伐。立委高潞‧以用‧巴魕剌在臉書發文,要求《大尾鱸鰻2》應為歧視、嘲弄達悟族公開道歉,並修改問題片段;陳瑩委員也召開記者會,要求導演邱瓈寬道歉,否則不排除在邱回台當天前往「接機」。

面對網友及原住民族人的憤怒,導演邱瓈寬則在臉書PO文表示,無意冒犯原住民族,也絕對無歧視、嘲諷之意,她說:如果此舉有讓達悟族的朋友們覺得被影射到了,這確是有考慮不周的地方,是應該說對不起的。

對許多人來說,「大尾鱸鰻2」本來就是賀歲電影,是要搏君一笑,輕鬆看待就好,更何況導演也說沒有任何歧視的意圖,何必如此在意?

或許邱瓈寬在片中對原住民沒有任何嘲諷的想法,也不是「故意」要這樣拍,但有時不是故意的,反而更可怕,因為是那麼「自然而然」。

喜劇之所好笑,原因之一就是:「異例」。

什麼是「異例」?異例就是超越正常、想像之外,是跳脫我們原有期待與預設的「例外」。講直白一點,就是所謂的「不正常」。

例如,節目裡某個角色說的是大家慣用的「國語」,你應該不會覺得好笑,但假如是說「台灣國語」或者「原住民國語」,對某些人說,或許就是個笑點,會覺得有趣,因為一個人說標準「國語」是多麼的平淡無奇,但帶著「怪腔怪調」的「不正常」國語卻讓有些人在突兀中找到樂趣。

又或者,軍教片裡的班長對行進間的部隊高喊:「向右轉!」如果整個班兵整齊劃一地向右轉,你會覺得這個部隊有精神、很精實,但若是其中有個班兵聽不懂指揮,傻呼呼「不正常」地向左轉,這就是所謂的「哏」,是笑點的所在。

只是,你有沒有發現,這樣的天兵絕對不會是戲中有高、又帥的男主角,因為男主角怎麼能作這樣的蠢事?!那麼,什麼樣的人才會扮演這樣的角色?沒錯,在軍教片裡扮演類似丑角的,大多是原住民、胖子,或者說著「方言國語」的二線演員。

以前如此,現在,還是如此。

這就是「異例」,但也是刻板印象,是一種有別於「正常」人或「正常」行為的刻板印象,也是在戲劇裡經常得由特定「族群」扮某種演角的刻板印象。

然而,「刻板印象」已經我們的生活裡自然而然地存在,甚至難以察覺,這也使得這些「異例」的哏很容易編寫在劇本裡,這樣的劇本未必會有任何的冒犯意圖,因為是如此地自然而然,無法察覺。

但別忘了,喜劇發生的同時,也意味著「悲劇」可能同時發生,換句話說,有人發笑,就可能有人受傷,就好比綜藝節目的整人遊戲、虧人賤嘴等萬年老哏,其實大多建立在別人的「失敗」上。

當然,這不說要把生活搞得很嚴肅,連開個玩笑都不可以,只是,如果「玩笑」是對著自己嘲弄或許就無所謂,但若是嘲弄別人,問題就沒有這麼單純,就得考慮再三,多體貼一下人家的感受,別老把別人的「失敗」當作自己的快樂。

邱瓈寬說:「懂得笑就不會恨了」,但有時候「笑」,其實是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上,忽略了更多不被覺察的「恨」,其至會不知不覺地將「歧視」代代相傳,不斷複製。搞喜劇的人,恐怕得多想一點。

標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