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庫記者黃怡菁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舉辦「全民司法改革運動」,13天單車環島走訪全台19個法院,並同步開放民眾上網投票,統計網友最關注的司法問題。票選結果出爐,最引發關注的前兩名皆與媒體相關,民眾認為「偵查中的不當報導,造成輿論公審」、「媒體未經確實查證的錯誤報導,傷害司法與當事人」是現今司法面臨的首要問題。
「司法哪裡有問題?」 輿論公審、媒體不當報導列首要爭議
近來台灣社會無差別殺人事件越趨頻繁,內湖女童命案受害家屬小燈泡母親,日前就在部落格提及,因檢方以偵查不公開之由,使得當事家屬無法對案情獲得進一步了解,就連委任律師開庭結束,當庭詢問是否有預計起訴的時間,檢察官也沒給出明確答覆,「未料,約莫一個小時後,網路媒體就大片幅刊登『偵察終結,予以起訴』以及相關內容。」小燈泡媽媽文中更指出,家屬無從在司法程序得知案情、細節,但司法卻透過媒體揭露資訊,「是司法帶給我們的二次傷害。」
媒體過度操作司法新聞,造成社會公審,引發部分網友關注與當事者反彈,新聞公害防治基金會執行長李惠仁說明,「偵查不公開」約束的對象是檢警調,但往往媒體會因為工作需求,而和檢警存在一種「默契」,警方蒐證的畫面、案情資訊,仍會在偵查不公開的原則下曝光,於是媒體就成為司法亂象中的共犯。新就任的總統蔡英文520就職演說宣布10月將召開司法國是會議,李惠仁建議媒體也應該進行法治教育,重新檢討自己在司法中扮演的腳色及身為社會公器的功用與影響力。
網友關心受刑人謀生能力、再犯率 新政府:研擬受刑人可外出工作
至於「受刑人出獄後的謀生能力、再犯率」則為網友第三關心的議題。法務部長邱太三在主流媒體茶敘中表示,為了解決監獄超收爆量問題,並讓受刑人提早適應社會,研議讓即將出獄的受刑人,白天可以出去工作,晚上再回監所。協助受刑人提早與社會接軌,司改會表達樂見,但同時從事藝術創作批判的監所管理員林文蔚也點出潛在問題,例如能否找到願意配合監所媒合就業的廠商?有多少受刑人符合外出工作門檻?林文蔚直言,若「外出工作」只是符合少數受刑人的樣板,最後恐怕還是會淪為空談或流於表面。
林文蔚在監獄工作長達十七年,觀察到歷任法務部長都有自己的一套看法與作風,像是已過世的法務部前部長陳定南,就曾推薦受刑人閱讀中國善書《了凡四訓》,鼓勵受刑人修身養性,於是《了凡四訓》當時成為收容所最受歡迎的書籍之一,還在獄中衍生出讀書會、話劇表演,但風靡一陣子後,《了凡四訓》在宗教團體踴躍捐贈的情況下過剩,最後還被受刑人10本一綑,作為屁股下的板凳之用。
站在獄所第一線的林文蔚說,台灣司法向來缺乏「系統性的教化」,到了曾勇夫擔任法務部長時期,因曾喊出「脫胎換骨,浴火重生,從戒煙開始」的勉勵詞,後來戒菸成為全國各矯正機關的競賽項目,戒菸有成的受刑人能提早一個月假釋出獄,「可是戒菸和犯罪的關聯性是什麼?」
林文蔚認為種種欠缺邏輯與流於形式的教化,都無助於降低受刑人的再犯率,也無助受刑人回歸社會後的更生、接軌;建立健全的教化系統以及進駐專業心理、衛生、醫療、輔導人員,同樣刻不容緩。
司法國是會議「不要大拜拜」 顧立雄建議採審議式民主
除了靠網路票選「司法哪裡有問題?」體檢台灣司法問題,司改會舉行的單車環島,過程中也蒐集到不少冤案當事人的意見,25日上午司改會,把彙整到的司改意見送進司法院,並呼籲蔡英文政府,未來司法國是會議,應揚棄僅於兩三天的大拜拜形式,善用網路科技及腳踏實地走訪台灣各處,擴大公民參與。立委顧立雄提出「沙漏式審議民主」的建議,一開始先廣泛蒐集問題,再逐步凝聚、盤點,最後劃出司改藍圖,以先進國家的司法水平為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