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圖:OurPlanetTV製作的車諾比核災紀錄片截圖,學校依孩子健康狀況的不同分組,正常的只有藍色部份。
文 / 宋瑞文
世界矚目的福島核災,採訪過的媒體不計其數。其中,資源極少的獨立媒體,也能有出色的表現,若再和台灣報導對照,其優點更加明顯;還有一位單槍匹馬的日本公民記者MACO,不但能把官員問得面紅耳赤,更得到外國媒體的讚賞,從遭遇「女人家懂什麼」的輕蔑,到電視台為她製作特集的推崇,堪稱是核災中的媒體小巨人。
報導層次分明
日本OurPlanetTV,是一家仰賴捐款贊助的獨立媒體,訪問來賓時所用的攝影棚,佈景簡單、燈光呆板,顯然資源相當有限;但做起報導卻是含金量高、層次分明,例如前往烏克蘭紀錄車諾比核災災情,遍訪一級醫療機構、專家與相關官員;一所學校有多少百分比的兒童不健康(見首圖)、如何不健康,一整個國家有多少兒童需要定期暫時移居、以減緩體內輻射累積等等,數字、圖表與相關論文一應俱全。
OurPlanetTV時常報導福島核災的第一手進展,像是核電工的求償官司,與災民自救團體等。例如栃木縣北部因為土地遭輻射污染,3成居民於核災時為對輻射敏感的未成年人,與東京電力未支付境內城鎮除污費用等原因,有7000多名居民集結起來,發起求償運動,他們希望有比照福島的未成年人健康檢查、土地除污與生活支援。
*上圖:依據文部省資料做成的土地輻射污染地圖,栃木縣北部有每平方公尺3萬~30萬貝克的輻污,相當於福島中部之東南區域,災民說,有好幾個地方超過10萬貝克。若據車諾比法,每平方公尺18萬5千以上貝克即有移居權利。(出處:Ourplanet TV、災民團體)
台日報導大不同
微妙的是,同一縣市,日本和台灣的報導可以很不一樣。對照依文部省資料製作的輻射汙染地圖,可以看到栃木縣北部輻汙遍滿七八成土地,嚴重程度相當於福島縣中部之東南區域。
而在台灣公視節目《我們的島》的報導裡,則依栃木縣政府說法寫為,「距離遠近,不代表輻射污染的全貌。只有縣北部分區域受到輻射塵污染。」
但再次比對輻汙地圖,可以一目瞭然地發現,推論應為,因為風向、地形,栃木縣北部的汙染才會跟福島縣部份區域同等,且和其他鄰縣相比,範圍最大。OurplanetTV報導,災民西川TARIKO說:「給100個小孩看,100個都知道汙染無縣界。」「(說汙染止於福島縣界)根本像國王的新衣似的。」
公視節目又稱:「對栃木縣的居民來說,他們早已步入正常生活。」「日本國內對栃木縣的安全性疑慮,早已消失。群馬當地,似乎也不再焦慮。」
這不是事實。2016年10月中央政府消費者廳調查,在不想買到輻污食品的人裡(佔全體消費者20.2%),有2成8(佔全體消費者5.7%)會避免茨城、栃木、群馬三縣;群馬當地也不是沒有焦慮,以2016年群馬縣前橋市一份針對親子的調查為例,有4成4的人會因為食品輻射污染而有食安疑慮(見下圖)。
*下圖:群馬縣前橋市調查,有4成4的人會因為輻污而有食安疑慮。
公視之所以會有這類的報導偏誤,或許是採訪了栃木縣政府,又似乎未加檢證的關係。事實上,在攸關食安、農業的土壤輻射汙染數據上,栃木縣政府的數據,只有民間檢測(24575貝克/公斤)的八分之一,且到2012年就不再更新(見下圖),民間則持續追查至今。哪一方比較認真,甚或比較可信,不言而喻。
*下圖:栃木縣官方關於土壤污染檢測的最高數值為2850貝克/公斤,只有民間(White food)24575貝克/公斤的1/8。
最重要的,攸關台灣人飲食安全,不得不補充的是,台灣公視《我們的島》報導,「經過除污及施作鉀肥來抑制農作物吸收放射性元素後,幾乎沒有超標問題。」
但在去年底,台灣衛福部一場關於日本茨城、栃木、千葉、群馬等縣食物進口與否的技術交流會上,輻射偵測專家楊同林,對於日本使用增量鉀肥來抑制作物吸收放射性銫(核災輻射大部份來源)感到疑惑,在場的陽明醫學院張武修教授回應:「不管是不是放射性鉀,鉀太多、有毒性就會死掉。」(見影片)
《…日本茨城、栃木、千葉、群馬食品開放與否..》技術交流會片段 from nmi on Vimeo.
1月,民報刊出專文〈牛不能直接吃的「核食」你吃?〉,引用東京農業大學名譽教授、全國土壤之會會長後藤逸男的研究報告指出,鉀肥和代鹽有同成份(某些疾患需依醫囑攝取);且土壤輻射劑量因此高達16000貝克/公斤(鉀40),會增加被曝,認為「農產放射能測定值,應併記鉀40給消費者知道。」
2月,公視《我們的島》報導栃木縣北及其農作,沒有考慮到專家們再三指出的使用鉀肥的副作用,筆者向該節目提醒鉀肥等問題,該節目回應「疑義與翻譯已多次向不同譯者確認」。
*圖片:MACO身後的書籍汗牛充棟(NNN日本電視網特集截圖)。
必須誠實以對的厲害記者
相較於台灣公視的報導,在資訊的掌握上,讓人感到疑惑;日本一位公民記者MACO,則教人佩服地五體投地,她以出眾的輻射知識,犀利的提問表現,一再讓官員臉色難看,為國民挖掘重要的核災資訊。不但讓日本國內媒體記者印象深刻,德國公視駐日記者更說:「被她質問的人會緊張,覺得不能欺騙,無法逃避。」
MACO追查福島核災真相,已有5年以上,中間因為非一般媒體記者被阻擋過,被罵「女人家懂什麼」,還被網友攻擊說是「偽科學的集大成」、「放射腦的假報導」,但日久見實力,近日因為各媒體的深度採訪,其報導被稱讚為「基於非常客觀精緻的調查、具新聞性」。
核電工工傷資訊不確實──20140916東京電力記者會(中文字幕) from nmi on Vimeo.
*影片:MACO質問核電工工傷資訊不確實,於20140916東京電力記者會(中文字幕)。
來自羅馬教皇的肯定
從MACO的質問裡得到的福島核災真相,包括核災放出的鉅量輻射、東京電力與日本政府的遮掩、未成年人甲狀腺被曝資料、核電工被曝狀況、福島核電1~2號機排氣筒龜裂狀況、行政部門在初期未進行被曝檢測、縣民健康調查相當缺乏內部被曝資料、政府輻射標準問題、政府無根據的車諾比與福島比較圖等等,各個發現都十分重要,原子力規制會委員也肯定她的貢獻。
一路走來,MACO堅毅地參加了500回以上的官方記者會,從門外漢開始,閱讀專業書籍多到「光側背排起來就有15公尺寬。」她為了準備質問東京電力(福島核電廠公司)的資料,曾多日睡眠不足,日食一餐(一個飯糰),而且邊吃就邊睡著了,比日劇還誇張的拼命三郎精神與努力,讓她得到羅馬教皇的親筆肯定:
「請妳就一個記者的身份,追查、傳遞真相、為社會和平做出貢獻。」──羅馬教皇寫給MACO
註:關於那須町的超標問題
如前所述,栃木縣北的土壤輻射污染,在福島鄰縣裡範圍最大,嚴重程度與福島中部之東南區域同等。
而在公視《我們的島》報導〈核食能安?III〉裡,有一位在那須町,帶一歲嬰兒採草莓的台灣媽媽。提醒一下,當地空間劑量(空氣中輻射塵)仍高;若依民間測量(那須希望之砦),2016年11月發表的報告,30個測點(離地1公尺測量),平均在每小時0.21微西弗,最高0.33(一般標準為 0.11),報告說「雖然5年來輻射有減緩,但還是有很多超標的點。(見下方截圖)」
公視報導又說,「經過那須町大力宣傳,近兩年,來採果的台灣遊客甚至絡繹不絕。」若比較官方2015跟2017年的數據(離地0.5公尺測量;一般以離地1公尺處假定不受地表背景輻射影響),過去更高。
快速分裂細胞最易遭受輻射傷害,因此像造血細胞、胚胎(一般不建議孕婦照X光)為輻射敏感細胞,青少年、嬰兒等快速成長中,身體細胞快速分裂的對象,對輻射也相對敏感,「14歲的孩子,因輻射致癌的風險,為30歲成人的3~4倍。」建議還是不要帶嬰兒去。
前面所謂離地1公尺測量,是標準測量方式,但如果地表積了輻射塵,那就不能真實地反應出嚴重程度,所以也有地表與離地0.5公尺的量法,扣掉過去歷史資料的自然背景輻射,就可推估人工放射能。而去年初,有日本民眾去測量,近地面有20微西弗!貼地測通常不過0.2以下,這是標準(0.11)的200倍左右(見下方影片)!
*計測日2016年1月10日 栃木県那須塩原市 那須野が原公園
日本外務省(外交部)一直把白俄羅斯的輻射污染區列為觀光警示區(見下圖),建議不宜久留,而白俄羅斯(車諾比核災)是1毫西弗以上(人工放射線)便為核災區(有移居權利);那須,即便是官方空間劑量測量紀錄(離地0.5公尺),都還有許多點超過標準(0.11),台灣也應該比照辦理,方能保護國人旅遊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