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環境 【投書】家鄉土地如何選擇? 扭曲的價值感讓環團最痛心 2017-09-03 文/張丞賢(高雄市護樹護地協會) 六龜的六十年老芒果路樹被下毒,里長不惜被起訴也要開大路砍老樹。馬頭山里長帶領鄉民,坐遊覽車來對抗環團在環評會的抗議。茄萣鄉里長及市議員堅決開路在濕地趕走黑面琵鷺。家鄉的土地是居民的住所,如何選擇是鄉民的價值感決定。環團為此而努力也是期待鄉民的選擇是傾向於具有環境意識的愛心之途,但是決定還是鄉民。 無奈在功利意識下,農村凋零生計困頓,老芒果樹又值多少錢,黑面琵鷺又可以帶來多少財富,不如開一條大路,蓋滿房子來炒房地產。一片荒山深谷不如讓廢棄物來堆積賺取有毒垃圾帶來的現金。環團盡力在維護自然的生態平衡,鄉民卻希望地價的升值,最後的結果當然土地擁有者的鄉民選擇,而環保團體也可以被誣衊成環保流氓,阻礙鄉里發展。 土地如何變成黃金?執政者的規劃是最重要的推手。土地重劃與開路都是點石成金的不二手段,選舉前選舉後的政策轉變也搭配著地方人士的企圖。鄉民如何看待自身的生活環境及傳承的文化價值,是否有如行政機關的宣傳,偏向開發犧牲環境?政治人物是否扭曲了鄉民的期待,透過政治系統的操作,導向開發又開發。 最近這些案例不斷見到的是里長帶自己的鄉民來對抗環團襄助的住民,到底誰才是真正的民意?一邊是自動自發,自掏腰包前來聲張環境意識的愛鄉住民,另一邊則是有經費有遊覽車有里長帶領的居民,主張的就是鄉里開發。市府本該中立聆聽各方意見,無奈高雄市府只是在完成所謂行政程序,大家一起來背書。 高雄市中央公園的李科永紀念館建案,市府策動了三區120個里長,只差一個就全數。市府洋洋得意以為如此北韓式的”民意”就可以合理合法決策,但是從不同的民調顯示市民的意見從未如此一面倒。一個號稱民主聖地的高雄市,主政者曾為民主鬥士,如今卻如此低俗的玩弄政治把戲,不禁讓人唏噓。 環團支援堅愛環境意識的鄉民,但是面對行政支援的住民,單純的環境及公民議題變成政治的鬥爭,勝敗自然可預知。 關心更多議題 【投書】監察院說有錯誤,其結果是判處一座房子死刑 【投書】「分娩人」爭議:性別中立語言、女性中心語言和生育正義 【投書】從協和3號機停機半月 看「以反『中電北送』為由,挺四接」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