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categorized

【聲明】宜蘭縣雙連埤地區在地居民對「生態教室」的立場與訴求

文/宜蘭縣雙連埤地區永續發展協會

近日,由於荒野保護協會經營生態教室的合約到期,以及雙連埤居民透過宜蘭縣雙連埤地區永續發展協會表達空間使用意向,結果,竟引發網路、媒體流傳大量信息,其中之諸多不實內容,更在爭相附和、轉傳之下,引導大眾產生誤解,且對雙連埤和村民造成莫大傷害。對此,在地村民深感痛心,爰以本聲明端正視聽、表明訴求。

雙連埤分校的歷史淵源與村民的處境

一般人所熟知的「雙連埤生態教室」,其前身為「大湖國小雙連埤分校」(以下簡稱分校)。在民國43年由村民集地、親手建造,並交由縣政府管理,定位為學校及當地活動中心之用途(目前現場仍可見這兩個立牌)。爾後,民國82年分校撤校,至民國91年3月荒野保護協會方才進駐。直到現在,分校土地仍屬於鄉公所管有,建物屬於宜蘭縣政府、法定管理者為大湖國民小學。

這個地點承載著~雙連埤人早年為社區公益而自力營造的情感,和當年一起學習和生活的記憶。試想,這個區內唯一的公共空間,若能依照既有的定位來經營,將會讓雙連埤這個資源薄弱的偏村,獲得較方便的學習,並能就近提供各種社區公共服務。然而近二十年來,在地居民並未感受到荒野保護協會良好實現敦親睦鄰的承諾,更不能接受其糾察隊式的「專業」表現,和不信任社區的態度和作法。

如今,我們仍然要感謝荒野,在過去廿年為保護雙連埤所做的努力。但是,失去這唯一的公共空間,已讓我們的社區經營困難重重:沒有固定集會、活動的場地,僅能露天搭棚、因陋就簡,常態借用住家空間做為臨時工作場所。特別是,社區持續自主辦理的各種生態保育、文化承傳等公益事務,已然益加頻繁,因而對公共活動空間的需求格外迫切。這一點,期待能獲得社會給予平衡的認知與體諒。

首先必須澄清外界對居民的誤解

這次由於分校經營權而引發極大的媒體、網路效用,其中大量的不實內容,在爭相附和、轉傳之下,已然形成資訊誤導之實,其抹黑和扭曲的程度,不但悖離事實、讓大眾產生誤解,更對雙連埤和居民造成莫大傷害,而荒野既未曾正面釐清,更放任擴大。對此我們在此嚴正抗議。

這件事,原本是單純的、關於「空間經營」的公共事務,各方應當就事論事、理性溝通,但為何從一開始,即迅速演變成,直接或影射「在地居民對生態保育的態度不佳,不支持保育」的謠言四起,並與「荒野在雙連埤的保育之功」的說法形成反差?這種以矮化他人來凸顯自我成就的作為,我們全然無法認同。

此刻,我們將暫不針對諸多「不實信息」做個案糾舉與控告,但,仍要嚴正聲明:  

1.各方皆不應藉此議題來另做文章,更不應放任、助長不實訊息的傳播。

2.荒野應主動約束其志工、幹部及同溫的鄉民,並針對直接或影射雙連埤人是反生態保育、破壞環境…等破壞在地形象的信息,做出公開的澄清與道歉。而非僅以「網路上的言論自由」來與「應負責任」做切割。

否則,不但是在助長汙衊在地居民之勢,更在漠視~在地人及各路襄助者,近年齊力在雙連埤所做的努力。

相對於全台廣大的環保社群及環團網絡,雙連埤僅是一個近廿多戶人家的微小地方,我們能做的,是努力學習、成長,並盡我們最大的努力,來保護家園、保護環境,我們謹全心全意於此,而無餘力再去應付網路戰。但是,更不願意讓我們的努力和聲音,被淹沒在外力製造的荒謬資訊和政治運作當中。所以,必要時,我們仍將採取司法途徑。

此外,近日荒野保護協會在媒體採訪中透露~政府要提供空間給環團做保育工作,好讓「國家級的重要生態保育地區」有更好的保護。對此,我們感到相當疑惑:保有一個空間,就一定能把工作做好嗎?一個用心耕作的農夫,就一定要住在他的田邊嗎?

不要忽視雙連埤人~我們愛鄉護土,正努力走在時代的尖端

雙連埤重要濕地劃設於民國92年,當時的社會背景,保育觀念尚未普及、成熟。廿年之後,當年的孩子已然成長、農夫也已年邁,如今,第三代、四代、五代青年陸續返鄉、投入友善耕作,年輕輩愛鄉護土情感、意志和決心,已在世代之間產生了共鳴,以致每年有更多農地轉作有機或友善農業。

這個趨勢,讓一些原本即有心從事保育工作的村民,開始更積極地溝通,並已凝聚一群跨世代的有志者,在109年立案、創立「社團法人宜蘭縣雙連埤地區永續發展協會」,以保育在地生態永續發展為核心宗旨,在長期學習並信仰「里山倡議」的理事長的帶領下,努力推動友善農耕,結合政府計畫修復古水圳,常態、自發辦理村民老中青跨代共學活動…等,成果已獲得各界正面回響。凡此,更吸引旅外的雙連埤人,每個周末返鄉討論公共事務、共學、共做,一起勞動、一起生活,雙連埤正在改變當中。

我們的共同目標,是要營造「人與自然共生」的「雙連埤-里山村落」,讓保育能兼顧人與社區的發展,照顧到村民的生活與情感。在我們的願景當中,目前的「生態教室」將是以保育工作、環境教育為主的「里山村落推廣中心」,並涵融多元社區服務功能,包含:是學習、研討所在的活動中心,是照顧老人與兒童的保健、關懷據點,是在地友善農產品的行銷平台,更是返鄉人的生活支持與教育場所。在邁向這個願景的此時,我們的具體行動,也引來更多專業和善心人的支持協助。

我們的態度與訴求

走過漫長的廿年,如今,雙連埤人已自發開啟了自主、活性、深根的能力,瞭解並積極於「里山倡議」。眾所周知~任何保育工作,唯有獲得在地居民的認同、融合當地社區生活、形成社區主體的保育意識和自主行動力,一切的理想與意義方有機會「可持續」的實踐。而這便是我們正在做的。

回顧台灣各地的保育工作,多數是環保團體先行,且高度仰賴專業保育者(團體)的持續投入。在雙連埤,我們一方面感恩於過往,同時也認為:過去二十年由專業環團領頭、主導的方式,應該已經完成了階段性的使命,而一個更進步的、更可持續的做法,應該是~以在地為主體,專業團體作為輔助。相信以雙連埤人的意志和決心,將會在這塊土地上,開創台灣保育行動的新典範。希望政府和各路有志者,給我們更多的支持。

最後,針對目前的事件風波,本協會及村民將秉持就事論事的態度,絕不隨著謠言與造謠者的謬論而起舞。我們將堅持~不製造謠言、不煽動輿論、不製造政黨或地方對立的原則與高度,持續爭取、落實以社區為主體的合作模式。

懇請台灣社會、縣政府及相關單位能體察雙連埤村民的真心實意、實實在在的愛鄉行動,以及,我們「與生態環境共生」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