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台灣環境保護聯盟等團體
今天(4/22)上午十時,由台灣環境保護聯盟、環保聯盟花蓮分會、台大花友會及台大研究生協會等民間團體,及立法委員陳椒華,在立法院中興大樓102室召開「地球日看見花蓮、看見台灣東部永續發展」記者會,呼籲今天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政府和各界應重視花東台灣這片被稱為「後山」的人文生態寶地,要從地方問題、在地規劃,建立山海世代永續、符合當代性的花東發展藍圖。環保聯盟許主峯秘書長主持記者會時說明,環保聯盟將在4/24-5/2在台大校園舉辦「花蓮山石年環境影像文件展」,將舉辦一系列的展演活動,聚焦在花東地區的環境議題、原住民族的經濟產業及綠色能源的發展。
而此次展演的的主題有三個:首先,「當代原住民族群的生存與生計」:在花蓮,這些生存環境被剝奪以及威脅的原住民族群,他們成為了這時代資本主義擴張的最大犧牲者。我們該如何保障他們的家園以及權利,需要更多人的支持與行動。
再者,「台灣山海環境世代永續」:台灣群山繚繞、四周環海,在全世界以豐富的山海資源聞名。但我們該怎麼尊重自然、合宜使用、開發綠色能源,讓台灣自然資源得以永續,是所有這塊土地上的人要一同面對的問題。
最後「花蓮生態產業轉型」:花蓮比起其他台灣區域保留更多原始的自然生態以及多元族群的文化,該如何在開發與保存之間取得和諧的平衡是必須要進一步思考跟研究的。
地球日,愛惜我們美麗的花東
立委陳椒華表示,今天是世界地球日,很高興大家共同關注台灣重要的環境議題,特別是花東地區的環境。今年我們台灣的缺水問題很嚴重,經濟部已經鑿井取水,也是要穩定台灣的用水,目前用水的形勢越來越嚴重,我們更應該關注抗旱、抗暖,也呼籲要節約用水。
陳椒華委員說明,經濟部前幾年有編列節電的預算補助各個縣市,呼籲應該延續編列預算,以促進節電,除了節水、節電問題,政府也應該要重視保護台灣美麗的花東地區,無論在經濟、產業及能源發展上,都應重視永續發展,很感謝台灣環保聯盟關心花東的環境發展。
許一個永續發展的花東
環保聯盟會長劉志堅說明 ,太魯閣號鐵路災難事件,掀起全國再次關心「如何給花東人一條平安回家的路」,但相較於交通建設問題,台灣環保聯盟、花蓮分會及花蓮旅北求學就業的青年們、原住民們,更著眼於東部的區域國土規劃,花東的永續發展等整體性的問題。
花東條例自民國100年公布,啟動的花東基金,已經投入數十億元在花蓮、台東建設,檢視這10年來的花東建設,是否已符合條例的精神和花東人的願景、希望?其獨特地形、地貌和人文多樣性特色?又政府的前瞻計畫(含軌道運輸之改善等),執行情形如何?是否可讓花東有新的面貌?具有願景與希望?我們應檢討花東之水泥產業和礦石業(在礦業法的管制下)之產業政策,水泥財團與原住民生活暨部落發展是否衝突?新能源產業在花東的轉型,以及氣候變遷和非核家園政策下,花東的永續應如何發展?花東的未來將如何?
生活就是人和環境結合的整體呈現
環保聯盟花蓮分會執行委員,同時也是這次「花蓮山石年展」的策展人劉曉蕙表示,花蓮山石年環境映像文件展一切肇始於這張照片,這是民國六十餘年的花蓮太魯閣新城山的航照圖,在石礦場水泥廠還沒進駐的山景,這裡的太魯閣族人以此山維生,雖然現在的水泥產業還是提供這裡人一些就業機會,但山殘了半了,世代的產業跟著扭轉。
因為這樣的感概,環盟花蓮分會自1990年代推展花東環境保護運動,特別於2018年開始策劃「花蓮山石年環境影像文件」,2019年在花蓮松園別館、東華大學展演,2021年將於4/24~5/2期間在台北台大博雅教學館展演,內容包含30年的花蓮環保運動大事紀、原是山林音樂會、水泥議題影像展、花蓮浮世繪等,和舉辦六場討論原民、水泥產業、花東永續的環境論壇,回顧及前瞻,藉跨領域、多面向和青年、學生和民眾接觸。
生活就是人和環境結合的整體呈現,在21世紀當代環境命題迫切下,花蓮的獨特人文、地理,期待帶給台灣另類的思考和行動。
花東青年站出來,關注花蓮在地文化與環境相關政策
台大研究生協會會長吳依潔表示,今年的「花蓮山石年展」延續去年所發起的「還石於山展演」,由十二位關注花蓮議題、來自不同領域的發起者,以柔性的方式與藝術的力量,透過他們各自擅長的專長:繪畫、文件、攝影、聲音、音樂、戲劇,融入對議題、自然的省思,召喚花蓮民眾對自身生活的土地之愛以及對於未來家園的發展有所意識。「到底三十年來花蓮失去多少土地?、失去多少文化?」
這次,他們將議題推進、蔓延到西部地區,讓大時代環境發展下被切割的台灣東西兩半部再次有了對話與一同前進的空間。雖然是以台灣東部地區為這次論壇的主角,但也是一個對於台灣未來永續發展規劃與思考的節點之一。不管我們是哪一個縣市的人,這次,透過花蓮山石年展,我們再次對花蓮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不單單只是認知到它是台灣美麗的後山,而是產生更多對土地認同感、想要一同守護與關心。
吳依潔呼籲身為青年代表,台灣的未來往哪裡走,更是我們必須在意以及關心的議題,在呼籲政府針對花蓮在地文化與環境相關政策進行更多討論的同時,也希望透過這一系列的行動號召更多年輕人參與以及關注。
花東的發展需要新的思路及面向,我們需要為花東制定新的遊戲規則
台灣野薑花公民協會理事長陳雪梨表示,過去花東因為交通不便,保留了大部分的自然與田園美景,讓每個台灣人心中都還可以擁有一個好山好水的花東夢。還可以宣稱我們的家鄉為美麗島。但隨著花東交通漸漸改善,我們不免擔心由於花東土地相對便宜,會不會西部的污染工業、大型畜牧場、廢棄物掩埋,乃至其他破壞地景及環境的作為,將會逐步吞噬我們家園裡的最後這片淨土?
陳雪梨說,如果遊戲規則不變,有關的法律條文不變,這樣的趨勢幾乎是必然的!作為規劃國家資源利用與發展的上位指導法規,國土計劃幾乎是唯一可以影響花東規劃,為花東地區的永續發展帶來良性規範的國家力量。但很遺憾目前國土計劃的版本中並沒有關於「地景」或如何保護花東好山好水的考量,在此我們呼籲在國土計劃近期的滾動檢討中,應當為花東獨特的地景、人文環境明列特殊的保護與發展條例,避免花東「西部化」。希望未來世代的台灣人能夠繼續為自己的美麗國土感到驕傲,能夠繼續享受到好山好水在潛移默化之間為我們社會提升生活品質及精神境界。這樣的規劃,是以全國之力去維護花東的地景及環境,過程之中也必須讓花東人有感、受益。
目前花蓮的朋友正在為阻止「花蓮縣新設置畜牧場管理自治條例草案」通過而努力。根據這個草案,所有大型畜牧業幾乎可以毫無阻礙進駐花蓮,為花蓮的土地、水源、地景、民生帶來難以估計的傷害。民間團體關於草案的修正意見已全數被縣府拒絕,縣府並已將草案送進縣議會。4/29將是該草案是否會被縣議會程序委員會排入議程的日子,如果民間要求延議的聲音不被尊重,接續將會有一些行動及記者會的活動,希望在座的記者朋友保持關注!
去年卜蜂準備在花蓮設置六個大型養雞場,養殖36萬隻雞,這個計劃真的把大家嚇壞了,花蓮只有三十幾萬人,結果有八千多人連署反對,一千多位民眾上街遊行抗議!花蓮縣政府因此聲稱將卜蜂養雞場的許可撤銷,可是撤銷的理由似偏草率,接著卜蜂向農委會提訴願成功,卜蜂可以繼續蓋雞場,農委會則聲稱他們也只是按法規辦事(「遊戲規則不改,花蓮山水不保」)。花蓮縣政府則同時全力推動有利於大型畜牧場設置的「畜牧場管理自治條例」立法。一旦立法成功,將來進駐花蓮的大型畜牧場就不只是卜蜂一家,而是可以有第二家、第三家…第十家!但,我們台灣有欠雞肉嗎?需要用我們的好山好水去換取出口雞肉的外匯嗎?花蓮原來「觀光立縣」的聲稱是否就準備拋棄了?
出席:台灣環境保護聯盟劉志堅會長、台灣環境保護聯盟許主峯秘書長、環保聯盟花蓮分會執委劉曉蕙、台大研究生協會長吳依潔、立法委員陳椒華及台灣野薑花公民協會理事長陳雪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