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社運發電機

【連署】無證境外生應可登記疫苗施打 全體境外生都應被納入防疫圈

文/境外生權益小組

連署網址:https://forms.gle/qtom4t2QiDXe7UgcA

7月13日,衛福部推出了公費疫苗施打意願的線上登記系統。在指揮中心的說明和系統設置中,外籍人士只有憑藉居留證與健保卡號碼,方可進行登記。對境外生群體而言,大部分境外生可以依此規定登記,但不能申領居留證與健保卡的全體陸生、未申領前述證件的境外生、及等待領取證件的新生,則無從進行登記。我們要指出的是,衛福部在疫苗施打登記的規定中,遺漏了境外生群體中的一部分。這不僅損傷了境外生權益,更對整個社會的防疫製造漏洞。

自台灣開始實施疫苗公費接種以來,在醫院實習的陸生或其他外籍人士,歸為醫護人員與高接觸風險第一線工作人員的第一類至第三類對象,不論國籍皆可接種疫苗。也就是說,在建立高感染風險者的免疫保護力的目的之下,衛福部是以高風險群體為規畫依據,而非個體的國籍或是否持有某個證件為依據。相似地,在4月21日至5月14日,衛福部開放民眾預約疫苗自費接種期間,包括陸生在內的沒有居留證與健保卡的外籍人士,可以憑護照等身分證明文件至醫院預約接種。也就是說,衛福部對自費疫苗的規畫是以社會整體中共同生活的民眾對自身感染風險的評估為依據,而非個體的國籍或是否持有某個證件為依據。

所以境外生權益小組認為,當6月7日衛福部開啟全台公費疫苗免費接種,其規畫思路仍應為建立全社會民眾的免疫保護力。然而,在登記系統上線後,我們卻看到陸生等沒有居留證與健保卡的境外生,被排除在外。至少六千名的陸生、未申領居留證或健保卡的境外生、及等待領取證件的新生,都是在台灣社會中共同生活的社會成員。在校園中的共同學習與生活,在社會中的流動與接觸,都不會因國籍和身分證件不同而有所差異。對這些境外生疫苗接種的排除,對於校園防疫、對建立全社會的免疫保護力,都有明顯的損害。

行政系統對非公民的忽略是結構性的,使得非公民往往被政策刻意排除,或是不在行政的視野之內。陸生因兩岸關係,被規定只具「停留」身分,而不能像其他境外生那樣具「居留」身分,因此不能申領居留證,也不能申領健保卡,成為被政策可以排除者。未申領或等待領取居留證或健保卡的其他境外生,因境外生作為非公民的邊緣性,也在行政系統的視野之外。除境外生之外,台灣社會中的失聯移工、無國籍人士等非公民都相似地防疫政策排除在外。

我們非常遺憾地看到,昨天教育部對陸生無法進行疫苗登記的回應是,「只能依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疫苗施打規畫辦理」。我們呼籲教育部不要迴避作為境外生主管機關的職責,承擔起對校園防疫與境外生權益的維護責任,積極與指揮中心協調無居留證或健保卡的境外生施打疫苗辦法,譬如透過學校為境外生造冊,或由教育部執行境外生疫苗登記專案。

我們也希望衛福部在制訂防疫政策時,不要忽視包括境外生在內的非公民。在台灣疫苗仍短缺的時期,境外生並非要求提升施打疫苗順位,而是要求所有境外生都可以和本地學生在同樣順位施打疫苗。衛福部應與教育部、陸委會等相關部分積極協調,讓無居留證或健保卡的境外生可以透過線上系統、造冊或專案方式進行登記,待日後依順位施打疫苗。同時,我們希望陸委會藉此機會檢討陸生在台「居留」身分問題,讓陸生可以跟其他國籍境外生及其他陸籍人士一樣可以申領居留證與健保卡,避免陸生成為在疫苗登記中唯一被排除的長期居住者。

最後,我們再次呼籲教育部、衛福部與陸委會積極協調,讓無居留證或健保卡的境外生可登記疫苗施打。不要讓境外生成為防疫漏洞,將共同生活的社會成員納入防疫圈,才能確實提升整個社會的免疫力。

敬邀所有關心疫情與社會安全的朋友加入我們發起的連署,訴求境外生在內的全體社會生活成員被納入防疫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