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 / 呂陳沅
前陣子,在疫情嚴峻的三級警戒下,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記者 洪育增針對台灣記者在疫情中的處境進行報導,也翻譯外國記者在疫情採訪時面臨風險危機的新聞。
媒體從業人員為了報導疫病新聞,在外奔波,走上前線,蒐集資料,卻成為染疫的高風險族群。本集節目我們邀請到洪育增來和我們討論,疫情之下,媒體人的安全如何被保護?上千名外國記者採訪時染疫身亡,究意是怎麼回事?
關心疫情下媒體權益 透過國外案例鑑往知來
雖然媒體每天大量報導疫情新聞,但傳媒記者採訪時的染疫風險卻較少被注意,為什麼洪育增會開始關注這個議題?洪育增說,病毒對人的攻擊並無差別,媒體無法倖免,在疫情肆虐時,傳遞公共資訊記者的處境也需要關心,身為記者,也想了解其它國家的處境以及國外媒體狀況,因此著手報導,也翻譯了國外記者的報導。
延伸閱讀:疫情席捲而來媒體人員如何自保? 以拉丁美洲經驗為例(上)
延伸閱讀:疫情席捲而來媒體人員如何自保? 以拉丁美洲經驗為例(下)
這篇外電是由墨西哥長期關心科學新聞的獨立記者米里亞姆.維達爾.瓦萊羅(Myriam Vidal Valero)所寫。米里亞姆深入追蹤拉丁美洲媒體工作者在疫情下採訪遭遇的問題。
該篇報導提到,新聞標誌運動組織(Press Emblem Campaign,簡稱PEC)從去年疫情爆發便開始統計因疫而亡的媒體記者人數,至今高達1622名,記者死亡的地區主要在拉丁美洲與南亞。之所以會有這麼高的死亡人數,PEC指出,大多是因為記者在高風險下仍被要求如期出稿,但資方卻不願提供完善保護措施,或是因為政府提供的染疫數據可信度不高,使記者必須親臨現場查證,增加染疫風險。因此,PEC呼籲各國政府優先為記者施打疫苗,資方也應提供足夠防護裝備。
今年初,國內疫情開始延燒,許多媒體工會及組織陸續發表聲明,希望爭取媒體人員列入疫苗優先施打對象,但指揮中心當時卻回覆,媒體人員可自費施打,不過,沒多久就爆發萬華群聚案,便停止疫苗自費施打。後來透過各個媒體工會、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與立委遊說,不斷向相關政府單位溝通,媒體從業人員才獲得優先施打疫苗的資格。
洪育增說,這幾個月包括,壹電視、東森電視、三立及鏡電視等陸續傳出員工染疫,為了想了解國內記者在疫情下的處境,她便作了另一則深度報導。
從壹電視確診案例看台灣記者工作上面臨的防疫困境
6月7日,一位壹電視棚內攝影師在大樓廁所中確診猝死,壹電視大樓外隨即建立快篩站,防堵疫情擴散。洪育增詢問壹電視工會員工當時快篩的狀況,工會表示,公司雖設立快篩站,但部分員工正處休假期,公司建議他們到鄰近的社區快篩站快篩,但到底該在上班還是下班時段作快篩?況且前往快篩的車馬費由誰負擔?卻不得而知。
洪育增說:「即便快篩目的在於維護個人健康,但每個勞工的健康也成為資方正常營運公司的關鍵。」因此快篩的責任,不僅僅在於個人,也需要由資方共同安排。洪育增也訪問壹電視總經理 陳守國,事件發生後有什麼防疫規劃?陳守國表示,會依照指揮中心的規定辦理。對此,身為記者的洪育增感嘆,疫情下大家都按照指揮中心的指示辦理防疫措施,但卻仍有人員染疫身亡,難道不需提高防護等級 ?
洪育增提及,壹電視工會希望資方的防疫措施可以更為迅速積極執行,他們也認為,以公司的能力,應該有辦法請到專業醫療顧問,擬定適合公司的防疫規範,然而,現今台灣有多少媒體願意做到這種程度?
媒體核實政府資訊 調查驗證彌補政府疏漏
雖然許多行業因疫情改變工作型態,但媒體從業人員大多無法在家工作。洪育增指出,新聞工作非常多元,除了記者要到外頭跑新聞,棚內製作也要許多人力團隊合作,例如,新聞節目製播有主持人、燈光攝影、妝髮,或是連線人員,都需要同時在攝影棚中執行。而新聞採訪要考慮即時性及調查性,除了親臨現場報導,更新疫情近況,每一位染疫個案都有不同的故事及原因,若要深入報導,以此檢視政府政策是否完整,過程中也會遇到極高的染疫風險。
管中祥說,有些網友認為,政府每天透過記者會公布疫病案例,為何還需要媒體做疫病追蹤報導?洪育增說,政府公布的資訊,也需要經過媒體的檢驗與查証,民眾很難透過指揮中心的記者會,全盤了解每件案例的發展狀況,透過媒體調查,或許能發現政府疏忽的面向,或是程序上時否得當。
延伸閱讀:疫情下媒體人員健康由誰守護? 從壹電視大樓猝死案談起
調侃記者提問 無腦問題背後的緣由?
談到指揮中心的記者會,管中祥表示,許多民眾對於記者在會中提問感到不知所云,洪育增又是如何看待同業在會中的表現?洪育增說,對於每位記者的提問,必須回歸他本身提問的原因為何?一種可能是,他真的感到疑惑,另一種可能則是,應上級主管要求而作,他的主管可能是為了創造話題,或是增加點閱。記者的提問背後一定都有原因,未必都是民眾口中所說的「無腦」。洪育增也提及,網路鄉民曾揶揄,建議將記者會上的座椅改成電椅,若記者問的問題不夠好,便會遭電擊。這種現象反映出台灣新聞娛樂化嚴重,影響民眾對媒體觀感。
新冠疫情變化多端,許多公衛、醫療專家,或是政府官員,依舊不斷吸收關於疫情的新知,面對詭譎多變的疫情及醫療專業的艱深知識,透過記者的提問或許能解決一些閱聽眾的困擾與恐慌。
記者暴露高風險環境 守護媒體健康權
洪育增的報導及翻譯刊出後,有些人回應,新聞工作與其他高風險行業有何差異?為什麼需要特別作報導?洪育增表示,這篇報導並非為了凸顯哪個職業比較重要,或是誰的命比較值錢。疫情來勢洶洶,民眾需要透過媒體了解許疫病的全貌,記者為了採集資料,深入報導場域,接觸各種行業,了解他們的辛酸,或是進出醫療院所,採訪確診個案,在資料蒐集的過程中,都暴露在染疫風險中,他們的健康與安全當然需要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