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工, 燦爛時光會客室

《燦爛時光會客室》第325集:《萬能店員》如何萬能?—過勞與便利形成的惡性循環

整理/陳庭榆

近幾年,台灣的便利商店數量大幅成長,根據公平交易委員會及經濟部統計處的調查,台灣的連鎖式便利商店密集程度常年居於全球第二名,僅次於南韓,商店數量也大幅成長。不斷展店的同時,服務的項目也日趨增多,人們對便利商店的依賴日益增加,「便利」更成了生活的習慣與期待。然而,消費者越追求便利的生活,超商店員所要付出的勞務也愈多,店員忙得過來?或者需要鍛練出什麼技能去面對龐雜的工作樣態?店員在提供快速服務的同時,是否因此過勞?除此之外,當消費者為了減少時間的浪費,過度依賴超商服務時,又會發生什麼問題?

張立祥,《萬能店員:我的便利、你的過勞,超商的社會代價》作者,大學時期就在便利商店打工,上述的問題,也成了他的碩士論文研究主題。

民眾消費習慣改變 超商因應而生

張立祥在《燦爛時光會客室》節目中表示,台灣本土超商大約出現於1980年代,政府當時為避免中盤商賺取價差,同時打造出產地直送的銷售模式,設立了「青年商店」,成了現在連鎖商店的雛形。隨著青年商店的出現,之後許多平價超商逐漸興起,大家耳熟能詳的統一集團就是在1987年正式掛牌上市。

自1960年代開始,台灣經濟逐漸起飛,直至1980年代,經濟體系也愈趨成熟。張立祥說,當民眾所得提高,消費需求和習慣也會隨之改變。本土超商出現後,相較於傳統市場,大家在商店裡可以看到統一且清楚訂定的價格,明亮的燈光,乾淨的店面也成為民眾青睞的消費環境。

多樣化技能難上手 以重複勞動來學習

主持人管中祥說,書中一開始就將超商店員的工作一一列出畫成「技能樹」,讓人對便利商店的工作繁雜狀況十分驚訝。不過,張立祥卻表示這已經是經過簡化的版本了。

台灣的便利超商幾乎24小時營業,也成為城市是否繁榮的象徵。隨著民眾對便利性的需求提升,超商所提供的服務越來越多元,與生活也更加密不可分,這麼多的工作要店員如何學習並且熟悉?張立祥說,身體記憶及重複勞動是能否熟練的最大原因,頻繁重複動作,例如加熱食品、尋找香菸等等,身體會比腦袋更快記住工作流程,最後形成機械性感應的工作模式。

👉🏽 歡迎訂閱燦爛時光會客室 podcast頻道 Youtube頻道

安排工作提高效率 顧客與店員難深交

管中祥好奇,當店員處理繁雜的工作時,同時卻有大排長龍的顧客需要服務,該如何快速完成並面對工作情緒的壓力?張立祥表示,店員心中必須要有一把尺,分辨每件事的先後順序。每個時段都會有不同的人流,例如尖峰的三餐時段可能就專注在結帳和應對客人上,而離峰時段就進行補貨點商品等其他雜事,透過不一樣的工作強弱分配來達到效率最佳化。

民眾走進超商尋求幫助、消費,這些早已是日常習慣,對於店員來說「顧客」是什麼樣的存在呢?張立祥認為,相較於傳統的雜貨店及市場,超商店員和顧客們通常為了追求便利與節省時間,比較難有互動或是建立情感,人與人的交流在超商裡顯得平淡許多。但張立祥也說,雖然店員與顧客間的關係大多疏遠,但「常客」的購物喜好仍較會被記住,以快速滿足顧客的需求。

勞動型態改變 店員同時肩負不同工作

張立祥大學、研究所讀的都是社會系,社會學強調觀察、分析與反思,這樣的訓練對於自己的工作及研究有什麼樣的影響 ?他說,社會學的思考,會讓自己反思顧客與店員之間的互動關係,發現店員的勞動環境並不友善,反而能用不同角度觀看進而有所體諒。這樣的知識背景也讓他進一步觀察到現今便利店的勞動形式,跟過去「泰勒化生產」之間的差異。

張立祥指出,早期的生產模式往往採用流水線進行,也就是所謂的一個蘿蔔一個坑,工作者一整天只需要待在自己的崗位上進行重複地動作即可,這樣的模式可以節省掉每個動作轉換的時間,提升工作效率。然現今的便利商店不同於以往,店員必須要在時限內完成不同種類勞務的轉換,一下子操作咖啡機、一下子協助影印,還邊微波、邊結帳,他稱這樣的工作型態為「組合勞動」,需要同時應付機器、顧客、以及附帶而生的各項工作。

享受便利的代價 更深層的惡性循環?

不過,雖不同於流水線模式,其實店員也是重複性的工作,看似新型態的「組合勞動」,就能讓勞工從工作及作品中獲得成就感?張立祥表示,在超商中店員操作的東西往往不來自於本身,例如沖泡咖啡的機台或只需簡單復熱的食品,因此很難從中取得成就感。而與顧客互動,解決顧客的問題,仍然是主要的成就感來源,除此之外,結束繁雜事務的當下店員也能夠獲得某種滿足感。但張立祥也認為,店員在勞動時的辛苦經常受到忽視,民眾享受超商帶來的便利性,卻容易忘記為此付出的人。

便利店、外送服務陸續成了許多人離不開的生活方式,但當每件事都變得方便而快速時,是不是也需要付出相對的代價呢?張立祥說,這是必然的。從微觀來看,為了配合24小時營業的時間,大夜班的店員必須調整作息來應付工作,而近幾年線上購物的需求升高,過量的貨物也增加了店員及運輸業者的工作量。

管中祥打趣地說,便利超商的出現似乎讓大家更忙?民眾想要節省時間所以走進了便利商店,但反而讓大家更投入到資本主義生產,作更多的工作,讓自己更忙碌?張立祥同意這樣的說法,他說,便利商店的快速發展其實間接促成了另個惡性循環,大家對時間的要求越來越高,但對於自己時間的掌控度反而日漸低弱。而一昧追求更快的效率,這些成果背後的過程、資訊的來源、對新事務的好奇、勞動的剝削,可能都已無暇顧及。

串連改變勞動條件 台灣超商難進行

管中祥提到,在日本曾出現過名為「すき家鍋之亂」的事件,透過工人們彼此聯合進行抗爭,最後成功的改善了勞動條件。在台灣若要進行串聯是有可能的嗎?張立祥認為,若要成功聯合大家抗爭是有其困難。不只總部對加盟方有諸多限制,大家其實也處在互相競爭的狀態,要團結抗爭並不容易。另外,對有些店員來說,工作最大的意義在於那一個小時的薪水,其他的相較起來並沒有那麼重要。

管中祥說,雖然現在的環境一時很難做出太大改變,但至少在看完書後,我們可以嘗試著用另一個視角體會到這些服務的「人」,多一些同理心,多一些思考。同時也可以試著放慢步伐,多多著眼身邊正在發生的事,體會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