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游寧(高中學生、憂鬱症患者)
阿中部長您好:
我是一名學生,同時也是一名憂鬱症患者,以下是我幾次長期住院的病房觀察紀錄,希望能與您一同分享,透過這封信呈現出醫院病房不一樣的一面。
在普世人權的普及和現代醫療的進步下,現代醫學發展至今,人類逐漸提出假說,也有越來越多的科學證據顯示患有各種疾病症狀者,不是故意的,是身體的器官真的生病了,例如:憂鬱症患者腦中某段頻率的腦波的活躍程度確實與沒有被診斷為憂鬱症的人有著顯著的差異,這些生理、病理基礎,使得許多疾病的患者走向了去污名化的歷程,更多人願意也能夠同理病患的處境,如今,病患在住院期間也享受較好的待遇,可以依飲食習慣選擇餐點、醫護人員會主動前來關心病患等。
然而,我在這封信中想跟部長討論的是關於跨性別者在病房中的處境的議題,這是一個十分常見也亟需被看見的狀況。跨性別者指的是其所認同的性別與出生時所被訂的性別不一致,無法以社會性別二元論來區分性別的人的統稱,跨性別者常通過手術更變性別或透過變裝的方式使其在外表上能獲得與內心認同一致的性別,那麼跨性別者在病房中又會遇到什麼樣的狀況呢?
在父權文化的影響下,這個社會習慣以性別二分法來區分人的性別,非男即女,因此我們的宿舍習慣男女分層;排隊時男生一排、女生一排;制服男生穿藍色、女生穿紅色,而當這樣子的慣例被延伸到病房時,就會變成生理男性睡一間,生理女性睡一間;廁所生理男性和生理女性分開使用,然而,這些情況卻是忽略了跨性別者的存在,因為不是每個人的生理性別與性別認同都是一致的,目前醫院的做法將造成跨性別者的困擾和不自在,我希望部長能夠對此在醫院設立性別友善廁所和性別友善病房,讓跨性別者和順性別者在醫院中受到同等尊重的待遇。
第二件主要是關於女跨男者的處境,我曾在病房中聽到過以下的對話:「護理師,我不想穿內衣。」「那你就待在病房中不要出來外面活動了。」這是一名女性在病房中因為沒有穿內衣而被限制行動自由的真實故事,在歐美的許多國家女性是可以不用穿著胸罩而自由地在街上走動,然而在病房醫護人員的解釋卻是為了性干擾者所做的必要措施,但是這樣的管理方式不但剝奪了跨性別者和女性的穿衣自主權,更是違背了現代的性平教育精神。
在性平教育中明確的告訴我們,人的穿著不構成被性騷擾或性侵害的理由,任何人不需要為了保護自己而穿著讓自己不舒服的衣物,因為要改變的是加害人的行為,我希望部長能夠在醫界加強宣導,並讓上述的狀況不再發生,使得跨性別者和女性也能在醫院和其他病人一樣享有舒適的空間。
上述的情況只是跨性別者在醫療體系中所與到的狀況的冰山一角,還有許多的情況等待著我們去發掘、看見,中華民國作為亞洲第一個通過同婚合法化的國家,對於多元性別者在社會上的處境,有待我們去改善和完善這群人的權益,我希望部長對於上述的狀況能有積極的作為,這些事看似對於醫療體系的運作影響不大,但有時候一個國家、地方的人權發展情形就是從這些枝微末節的小地方去看見的,我期許醫院是個能讓所有人安心養病的地方,而不再因為性別產生生活上的困擾。
感謝您閱讀這封信,靜候您的回覆。
游寧 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