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財團法人台北市婦女救援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
台灣第一座「慰安婦」博物館,「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因財務、疫情還有租約到期的影響下,在去年11月宣布暫時休館。歷經一年的努力,加上各方協助以及文化部、文化局的支持下,阿嬤家於110年10月27日率先舉辦試營運,並在11月26日正式舉辦開館記者會。立法委員范雲、立法委員王婉諭、台北市議員林亮君、前立委暨律師尤美女,以及文化部、文化局、國家人權館、司改會、台灣展翅協會、台灣人權促進會、婦女新知基金會、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代表會、台灣女科技人學會,等各大政府跟民間團體代表出席,到場共襄盛舉。
每年的11月25日是聯合國國際終止婦女受暴日,11月25日至12月10日期間各國都會舉辦一系列的倡議活動,今年的主題為「Orange the world:End violence against women now!」,婦援會選在這段時間舉辦阿嬤家的開幕記者會,全體同仁以及參與的貴賓都戴上橘色口罩響應活動,也象徵阿嬤家與婦援會推動的各項性別人權議題與國際接軌。
婦援會執行長杜瑛秋表示:經過各項努力我們終於重新開館,常設展以被害人的觀點出發,用阿嬤的生命故事來呈現,特展將阿嬤的故事與當代議題結合,邀請香港藝術家文晶瑩運用藝術創作希望激發民眾對議題的關切與同理心。試營運一個月來已經有232人到訪,還有一個人來了五次、一個人來了三次,民眾表示這邊很值得一來再來,聆聽阿嬤的故事,也感受沉浸式的展場氛圍。婦援會也希望新館是有深度以及廣度,激發民眾反思阿嬤的故事到底要告訴我們的是什麼?
婦援會董事長葉德蘭表示:一年前許下的諾言,今天我們重新開館了,即使博物館非常的小,但我們的心願是非常大。漫長的籌備加上了疫情延宕,今天開館,同時呼應「國際終止婦女受暴日」這充滿意義的節日。「慰安婦」或是軍事性奴隸是人權更是性別暴力問題,有阿嬤堅毅的勇氣帶領我們,我們時時都不敢鬆懈,也非常感恩婦援會、阿嬤家以及各位一同向前邁進。
立法委員范雲表示:婦援會在這個議題帶領台灣人把一塊非常重要的台灣史補上,目前我們的課綱、部分教科書也收錄這段歷史,但今日女性還是很難站出來,因為這跟「性」或是「女性污名」有關。婦援會用蘆葦跟蝴蝶是在告訴我們,當你願意為自己出來的時候,其實你就是破蛹而出的蝴蝶。立法院認真推動跟騷法的過程中也遇到很多流言,從性別、人權的角度來看其實這就是一種性別暴力,所以我們還是要教育大家,認識歷史、性別暴力就是了解暴力的過程。
立法委員王婉諭表示:婦援會長時間下來都在跟時間拔河,去年兩位倖存者之一的阿嬤離世了,台灣目前僅存一位倖存者阿嬤。看待歷史時我們不希望只是在課本看到片段、簡短的描述,而是更近距離去了解過去的遭遇、困境,未來才有可能做更進一步的推進,新館不但保有過去的元素更進一步的與現在的性別、人權議題結合,這也讓我們反思未來要如何進步。
台北市議員林亮君表示:對女性的性別暴力,從過去一直到現在,即便社會很進步,但我們可以看到像是「換臉事件」這樣的性別暴力都持續發生,所以我們希望更多人來關心,並且理解受害人的心情。遭受迫害跟暴力應該要說出來,但為什麼他們說不出來?這樣的社會環境其實需要大家集體反省跟檢討的,阿嬤家的存在就是非常重要的意義。
前立委暨律師尤美女表示:性別暴力從來沒有停止過,只換個形式在不同時空出現,有些國家依然對女性的暴力、人口販運依舊猖獗,今天阿嬤家不只代表阿嬤們,也有歷史意義的傳承。和平是什麼?和平是以人權為基礎、每個人都能互相尊重時和平就會實現,希望大家乘著阿嬤們的勇氣攜手邁進。
婦援會從民國81年開始「慰安婦」的調查服務至今,保存了5,042件「慰安婦」的相關影音、書籍,以及730件文物,並於105年12月10日成立台「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紀念並傳承這段真切的歷史。近30年來婦援會經歷許多挑戰,但依舊沒有停下腳步,這份堅持也是向阿嬤們堅毅的精神致敬,婦援會誠摯邀請世界上所有的人,不分年齡、性別共同努力,讓歷史的傷痕化為和平的基石,實現平權、零暴力的美好未來。
阿嬤家試營運開始後每天都陸續有民眾來參觀,也有景文科技大學、明新科技大學、國教院研習營等團體來參訪。雖然當前尚有防疫措施,加上新館不是坐落於觀光徒步區的一樓店面,導致人潮較難聚集,但經過婦援會大力宣傳以及各方親友的推廣下,也感覺到參訪的人數有慢慢提升,阿嬤家期盼調整試營運時遇到的問題也會更用心推廣,期盼帶給民眾更好的參觀體驗。
阿嬤家營運資訊
館址:臺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32號5樓
開放時間:周二到周六上午10點至下午5點
門票:30元/一人
連絡電話:02-25537133
※若需「團體導覽」請到阿嬤家官網登記或來電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