燦爛時光會客室

《燦爛時光會客室》第350集:2022燦爛時光會客室新年特輯–專訪主持人管中祥

文 / 鄭綺元

本集節目由《燦爛時光會客室》的編輯小隊,彙整大家對於燦爛、公庫、以及主持人的各種疑惑,一齊在冬日暖陽下訪問主持人管中祥。

關於《燦爛時光會客室》

Q:做訪綱或蒐集資料時,怎麼確定自己準備充足?

A:不會覺得資料準備足夠完整,但準備訪談的時間有限,能盡量完整就完整。

從來賓的回答中也會發現哪些問題可以繼續深入討論,這也表示有很多東西我們沒有準備到。準備訪綱是需要很多時間的,不太熟悉的議題,就需要多讀書、多看資料,有時也會先跟受訪者聊聊、預訪。如果是完全不認識的受訪者,也會盡量去找他過去訪談的內容來看,了解他說話的速度、邏輯與講話的方式,以及有那些可再進一步討論的內容。

Q:面對立場與自己不同的觀眾,會以什麼方式與對方溝通?

A:我們常常會對公共事務發言,自然就會有一些跟你不同的意見與想法。如果遇到這種狀況的話,一開始會用比較和善,或者先理解對方的想法的方式回應跟討論。但實際上溝通沒有這麼容易,所以也不會抱持著要說服對方而去改變對方。如果發現在溝通上有些困難,或是彼此還是有自己的立場的話,我大概就不會再繼續討論下去,就把想法談清楚即可,因為不希望討論過程中讓對方不開心、不舒服,這樣以後才有再溝通、討論的可能。

Q:寫企劃時有過不知道做什麼主題嗎?節目受訪者不好約的情形?

A:也是會有不知道要做什麼主題的時候,但有趣的是總是可以想到要做什麼。我們也會創造一些固定的單元,例如,#管見社運,便是社運團體的介紹;而#reportstory單元系列,是希望大家能夠去瞭解公庫的記者,他們在採訪現場所遇到的問題,或是採訪的側記、側寫以及心路歷程。如果真沒有可談的題目或來賓,也會由我自己進行「獨角戲」回應時事或議題。

最近這陣子好想要「燦爛」能每天播出,很多東西都要討論不完,像我們在過年前做了兩集跟精障有關的題目,還有許多議題都需要告訴大家或進行討論。

我知道有很多受訪者是對燦爛時光會客室、公庫,或者是對我比較信任,甚至有些受訪者不太接受其他媒體的訪問,但他們是願意接受我的訪問。我覺得這是我蠻感動的一件事情。那如果是不太好約的受訪者,我會去等待。不太好約有可能是因為他的個性,或是他當時並不想談,那就不要去勉強他。如果遇到這種狀況,就是等待,不一定要非訪問不可。

👉🏽 歡迎訂閱燦爛時光會客室 podcast頻道 Youtube頻道

Q:經常接觸沈重社會議題,會不會影響心情?

A:有時候會對「有些事情好像要發生了」、「這個案子可能要通過」而感到焦慮、不開心。譬如最近有在關注我的臉書或燦爛,會發現我們針對精神障礙這個議題的發文還蠻頻繁的,因為擔心法案通過會傷害到精障的朋友。

從事社會運動這麼多年,我很清楚的知道,有些東西的改變是慢的,本來就是要時間的等待。但如果我們不做這些議題,就不會有更多人知道、更多的討論,甚至更多人關心,當然這並不代表我們做了這些內容後,就一定會改變,所以一直抱持著一個比較樂觀的心情、心態去處理議題,盡力而為。

Q:燦爛從去年開始獨立製作,覺得有什麼改變?想再找其他單位共同製作?

A:最大的影響就是錢。過去公視會出錢跟出人,例如說來賓到公視錄影,公視會付車馬費,也有製作團隊來做節目企劃內容。在公視那麼少的資源的狀況底下,願意去做對燦爛的支持,我其實是蠻感謝的。結束合作後比較大的影響是就是經費,公庫要自己撐下來,對公庫經費的影響是蠻大的,因為疫情的關係,定期定額的捐款減少了不少,還好有很多的朋友一起幫忙。但是另一方面,對節目製作來講,我覺得比較彈性化,機動性會比較強。因為大部分的企劃發想、訪綱、約訪、訪談就是我一個人,所以我只要控制好我自己就行了,後製的部分就會有其他的同仁來一起協助。所以對我來講,獨立製作的話自由度就會比較高,也能對更精確的去找議題、找資料,當然未來也不排除跟其它單位合作的可能。

關於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Q:公庫營運至今有受過任何政治壓力嗎?

A:大的政治壓力是沒有,但有些零星來自在政府任職朋友的「關切」,譬如幾年前訪問巴奈,便收到在總統府任職高層的朋友打電話來,告訴我們新聞應該怎樣做、我們的觀點錯誤等等,雖然打電話的人跟我是朋友關係,但這樣作非常不妥,我請他正式函,對方也不願意,不過,我們不會因此受到影響或改變立場。

不過,公庫在採訪時,常會遇到警察的為難。以最近一次的南鐵為例,三名公庫的記者全被警察帶離現場。公庫記者在做消防員專題時,消防署的訪問也不那麼順利。在台灣這樣的民主社會,政府的一些小動作仍會感到有些遺憾。

Q:疫情下的公庫有受什麼影響?

A:對燦爛的影響就是無法到處錄影,當我們開始自己做獨立製作的時候,我們會到其他的縣市訪問,但因為疫情來了,所以就沒有辦法直接去錄。當然我們也發展出視訊訪問,剛好可以省錢。
只要是社運團體有持續的抗爭或是記者會,公庫的記者都盡可能到現場,因為這是記者的天職,也是要做的事情。對公庫比較大的影響就是定期定額捐款,真的是少了蠻多。

Q:「公庫」全名「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有沒有想改短名字,讓人記住?
A:有啊就是「公庫」!

關於管大

Q:主持人貴為不務正業的教授,同時身兼多種職務,請問時間管理的方法?

A:第一個是睡很少,但要睡午覺,要時間管理的話,還是要有體力。第二個的話,我覺得我做的事情是滿一致的,我常常講,我是一次輸入多重輸出。譬如一個我有興趣的議題,他可能會變成上課的例子、節目的內容、評論文章,也可能會變成臉書發表的內容。

Q:主持人於去年獲得藍勾勾的認證,成為臉書名人的心情是什麼?

A:藍勾勾沒有特別的影響,但在公眾平台發言,我的確會有一些考量,會比較謹慎。好幾年前臉書好友已經超過5000人,追蹤者也有一兩萬以上,對於議題發言時媒體會也會引用,所以,就曾會有人提醒我,我在臉書的發言是有人在聽的,不是想講什麼就講什麼。

Q:最近睡眠狀況好嗎?
A:在錄這個新年特輯之前的這一陣子通常四五點就會起來,還是有正常的睡眠時間,一整天下來有做事就不會精神不好。

Q:常常分享推薦書,究竟有沒有看完?

A:出版社希望我幫忙推薦的書,是一定要看完,沒有看完掛你的名字在書本上面,其實是不太負責任。

Q:2022年,公庫與燦爛有什麼新希望?

A:前提是活下去,有大家的支持,我們才能夠做更多的報導、更好的內容。我們希望媒體與觀眾不是消費關係而是「社會關係」,彼此協助與支持,就像公庫常常在報導的現場就會有聽到有些抗爭者會說:「還好公庫有來,他們就有動力走下去了」,或許我們的報導未必有很大的影響力,但把弱勢者的聲音留下來、傳出去,或許就是重要的影響。更重要的是,還好有各位讀者一直以來的支持,不管是金錢上的支持,或是按讚分享的支持,都對我們來講是一個很大的幫助跟激勵。如果對新年有什麼樣的想法,那就是先活下去,然後好好的活下去,才有可能慢慢活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