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

跨國研究:一目瞭然的福島畸形生物

日本冷杉正常與異常的枝椏生長狀況對照。(圖片來源:NHK

文/宋瑞文(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特約撰述)

2021年5月,NHK紀錄片節目「輻射被曝森林 持續改變的大地 2021」,播出關於福島核災後,動植物異常與否的最新研究發現。主持跨國研究團隊、現為福島大學環境放射能研究所教授的Vasyl Yoschenko,在車諾比核災中有長年的調查經驗。七年前,他搬來福島居住。福島核災後他發現,單就發芽的赤松而言,就非常多的、在分枝上的異常狀況。

Vasyl Yoschenko教授:「異常的地方是,中央的枝幹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另外四根分枝。中央枝幹不成長。」到目前為止,在科學論文裡,有外觀異常的報告,除了松樹還有其他三種植物,每一種都是在核災後大量發生異常狀況。是否為輻射污染影響,至今還在持續研究,了解其中的機制。

去年,Vasyl Yoschenko教授的研究團隊,終於分析出一部份的影響機制為何。赤松之所以發生異常成長的現象,和生長素(auxin)有關,它是一種促進植物成長的荷爾蒙。生長素會集中在成長部份的前端,促使枝幹直直地往前延伸成長。長得越高的,越容易接收到日光。

然而,當生長素少的時候,只有旁邊的枝椏會成長。主幹消失,生長的高度也變低。研究團隊發現,在初期輻射被曝劑量高的地方,生長素的濃度偏低。這是世界上第一次有關於輻射影響與生長異常的論證。

Vasyl Yoschenko教授:「用眼睛就看得出來的形態異常,有可能是輻射影響的結果。這是這次發現的意義所在。雖然只是個小發現,但卻是重要的一步。」

福島核災後,學者們陸續發表關於動植物異常的研究。例如2012年,北海道大學昆蟲體系學研究室秋元信一教授,災後在福島縣川俣町的高輻射線量地區,發現蚜蟲突變(日文:奇形)機率從1%增加到10%左右(見下圖)。高度懷疑是輻射塵降落該地所致。

北海道大學秋元信一教授的福島蚜蟲突變研究。

另一個享譽世界的知名研究則是2012年琉球大學准教授大瀧丈二(研究室)發表的福島畸形蝶。該研究成為當年世界上獲得最多報導的學術論文,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注意;2013年7月,又於美國芝加哥〈The Society for 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 (SMBE)/分子生物學與演化社群〉年會發表,隨後科學刊物〈Nature〉加以介紹,注目更多;而後還被知名大學生物教科書 “DevelopmentalBiology” (10th Edition, 2014)、“Ecological Developmental Biology” (2nd Edition, 2015)所引用。其後,該研究室持續發表福島動植物異常相關研究至今

值得一提的是,該研究室發現,被核污染區的草餵養的藍灰蝶幼蟲(第一代),比非污染區的,在死亡率跟異常率上較高,可是前者的第二代,若以非污染區的草餵養,在存活率上,就會跟非污染區的第二代差不多。前述秋元信一教授的蚜蟲突變研究,在隔年也發現到,健康的比例增加,突變比例下降。秋元信一所屬的研究室認為,有可能是因為蚜蟲一年更替十個世代,越往後越能適應輻射。

大瀧丈二研究室研究員野原千代女士,在2015年因急性心臟衰竭逝世,在這之前,因為年輕人對輻射較敏感,因此由56歲的她去高輻射線量的地方做研究,後來有了類似原爆症狀(原爆ぶらぶら病)的疲憊感。美國刊物〈Syndic〉刊載一篇引用她遺言的文章說:「看得到蝴蝶異常的地方不要住,被輻射污染的食物不要吃。」

延伸閱讀

日本民調:輻射污染水海放後 6成民眾不吃福島漁產

※ 本文相關編譯與轉寫,承蒙上前万由子女士審閱。並由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獨家授權公民行動影音資料庫轉載。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