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庫記者楊鵑如
「陳時中出來面對基層醫療人員!」各醫療工會昨(5/10)天集結在疾病管制署疫情指揮中心前,要求面見指揮官陳時中,並帶著「防疫政策期中考」不合格的成績單,要求指揮中心限期改善。
各醫療工會訴求輕重症分流勿淪為口號,落實醫療降載,嚴守專責病房確診照護護病比1:5;政府應嚴格審查並監督醫院落實「人力備援計畫」,呼籲指揮中心面對疫情應與醫療工會團體共同討論下一步對策。
大批警力封閉疾管署門口,疾管署未派官員接受各醫療工會團體陳情,僅讓收發室接收文件。工會代表認為指揮中心此舉無法對防疫政策造成具體對話,原本要將訴求「不合格成績單」貼在大門上,最後只能貼在警方的改道牌上。
疫情之下再榨乾醫護血汗 醫療工會怒吼
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秘書長陳亮甫表示,自己是急診醫生,已經經歷了一週地獄般的工作生活。他提到過去大眾享有的安逸舒適、物美價廉的醫療服務,都是建立在剝削醫療人力的條件下,才能讓民眾像「得來速」一樣使用急診。這樣的醫療品質其實早在疫情之前就不堪負荷,疫情下各醫療人員更是被壓得喘不過氣,「要找時間喝一口水都是奢求 」。
陳亮甫認為,指揮中心的政策之下、滾動式修正滾到現在造成的結果,變成塞爆急診室塞爆,衛生所同仁無法休息。這樣子的修正,只是單方面輾壓各類型醫療人員,甚至因為確診而人力減少,醫護的忍耐程度都推到極致,政府官員卻未從疫情中學到教訓,加以改革醫療環境。
「醫護人員身體疲憊不堪之餘,還得不斷吸收家屬無奈與焦慮的心情,工會發布求救後,卻一再收到院方否認,以及指揮中心的冷淡回應。」台大醫院企業工會理事、護理師柴世媛則表示,基層醫護的真實困境就是急診室排隊人龍增加 ,但是可調度的醫護人力並不會因此增多,反而因為確診隔離而減少人力。即使啟動「以篩代隔」召回人力政策,但是在醫護長期已經人力吃緊的狀況下,仍無法及時有效的應付翻倍的臨床任務。
柴世媛說,即使指揮中心建議「醫療降載」降低一般類型治療,還是很多基層醫護反映仍排滿常規手術;院方為了收治更多確診患者,為了符合指揮中心三日之內必須加碼開設防疫專責病房的指令,院方的前置作業混亂無章,只求快速上線。
還有醫護向工會申訴,照顧確診患者時發現防疫物資不夠用,在通訊設備不足的情況下照顧中重症患者及生活無法自理的患者,必須要不斷穿脫防護裝備才能與醫師聯絡、再進行後續醫療處置。基層人員不斷向院方反應,仍充斥著人力配置不當、通訊、通風設備、防護裝備不足、動線規劃不全等問題,直接影響醫護及病人的安全。
專責病房護病比1:5不得再提高 否則罔顧病人生命安全
台北市聯合醫院企業工會常務理事曹芸華說明,去年疫情時即成立防疫專責病房,衛福部希望以護病比1:5照顧(1位醫護照顧5位病患)。然而專責病房是個高依賴單位,所有事情都是醫護要做,例如打針、發藥、餵食、灌食、身體清潔、管路換洗等,1位病患要照顧1小時,5人就是5小時,因此醫護人員光是兩趟治療就耗費十小時,還不包含穿脫防護衣及登打護理紀錄等事項,每位醫護平均要加班2-4小時以上。
曹芸華批評,因為近期疫情大爆發而不斷開立專責病房,但是人力不足的狀況下,衛福部的解決方式竟然是依照醫療機構標準擴大護病比達1:9,甚至1:15,「如此高護病比,要讓護理人員做到死嗎?」
曹芸華提到,國外護病比是1:1-1:2,醫療不足時則是最多1:5-1:6,還有研究文獻表示如果多照顧1位病人死亡率會提高7%,她呼籲政府仍應維持護病比1:5,勿提高護病比踐踏醫療人員、漠視民眾生命。
台灣醫療工會聯合會會員代表、職能治療師林鈺祥說,政府早在2020年6月就公告醫院要有「人力備援計畫」,但是到現在各大醫院都沒有公開人力備援計劃內容,沒人知道什麼是人力備援計劃,「超前部屬只有一句話帶過嗎?」
林鈺祥提到衛福部在5/1時表示各醫院的人力備援計劃不需要地方衛生主管同意,等於是院方「想怎麼做就怎麼做」,放縱院方任意處置,指揮中心也授權醫療照護機構可提前召回醫療人員返回工作。各醫療工會要求指揮中心應落實主管機關審查人力備援計劃,制定過程更要有基層工會的加入,才能醫護監督院方合理調度人力。
衛生所爆量居家隔離業務 官員正視醫護苦難
台灣護理產業工會護理師陳維則表示,基層衛生體系也非常沉重,4月中疫情爆發以來,地方衛生所負責居家隔離業務的同仁每天負責的個案量爆量到幾千人,業務增加速度比不上現有人力可以處理的速度,所以才出現確診者很晚才收到居隔通知書的問題。
衛生所同仁除了要打電話確認確診者資料無誤、進行衛教,明明可以設計自動帶入基本資料,卻因為系統遲鈍導致必須得自行輸入資料或人工計算隔離日期。 另外,衛福部傳染病通報系統量能不足,經常無法順利上傳資料,導致業務停滯,一切都讓衛生所同仁4月中開始持續加班,平均每天上班16-18小時,護理主管更是24小時待命。「就算5/1自主回報系統上線,系統還是漏洞百出,狀況沒有得到實際改善。」
陳維說明機場邊境的檢疫業務也費時費力,因系統經常當機,許多旅客及機組人員的電子檢疫憑證等待時間過久或資料異常,最後只能靠人工排除系統問題或回到紙本作業,徒增機組人員跟旅客的染疫風險。
各醫療工會強烈要求指揮中心及地方主管機關傾聽基層醫護團體的訴求並及時修正政策,唯有第一線的困境真實的被傳達,才能討論出更實際更有效率的人力運用方式,真正達到團結抗疫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