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庫記者洪育增
「用鬧鐘喚醒陳時中!」5月10日桃園市機師職業工會號召約300名機組員與家屬站上街頭,並從林森南路與青島東路口步行至衛福部疾管署對面,配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當天下午兩點記者會時間,準時開啟鬧鐘鈴聲,盼能透過此一行動「喚醒」衛福部長陳時中。
就在人群移動的同時,警方隨即以「要過去的人已經夠多了」為由使用鐵欄杆阻礙人群,引發現場抗議群眾不滿。警方並聲稱「請不要造成焦點模糊」,要求群眾維持秩序。對此機師工會表示事前已向警方協調,將有30位幹部移動到疾管署前高舉「鬧鐘」抗議,不明白為何警方仍恣意攔截人群。
機師工會表示,盼能透過鬧鐘行動提醒指揮中心,應借鏡過往兩年機組人員的慘痛經驗,並聆聽各界基層人員建議,讓決策過程公開透明,才能達到真正超前部署的效果。
工會也呼籲,指揮中心應採取「以篩代檢」政策,莫讓機組人員陷於無止盡的居家檢疫流程,並爭取機組人員回歸「正常派遣」的工作模式。
唯有被迫上工才能「以篩代檢」? 機組人員兩年來陷於檢疫輪迴
機師工會研究員陳柏謙指出,所謂「以篩代檢」意指用「快篩」取代「居家檢疫」。之所以提出這項訴求,主因在於兩年多以來,機組人員陷於「派飛值勤」與「居家檢疫」兩項輪迴,長期下來難以像常人一樣享有回歸正常家庭與社會生活的權利。
機師工會理事長李信燕進一步說明,機組人員居家檢疫期間,無論檢疫結束與否,只要在值勤前四小時快篩陰性,即可被公司要求值勤派飛。他提到,此舉導致許多機組人員工作結束返台後,明明還在檢疫期間,依規定無法出門、不能與親友接觸等,然而只要公司要求進行快篩並呈現陰性,即可馬上被安排派飛,長期下來被迫只能進行「派飛值勤」與「居家檢疫」,難以恢復常人生活。
陳柏謙也反問:「工作的時候,政府跟公司就會要求你『以篩代檢』,為什麼平常檢疫政策反而不能『以篩代檢』?」痛批當前政策對機組人員而言形同兩面手法,甚至讓航空公司「合法」壓榨機組人員執勤。
針對機組人員遭資方合法壓榨、必須反覆派飛執勤的狀況,李信燕表示,疫情期間的載客量與往年相比僅剩十分之一,然而機組人員的工作量並未下降。許多航班也從「載客」改為「載貨」,負責運送疫苗、口罩、國外生鮮食品等,才能協助國內防疫並維持民生物資所需,以及維繫整體經濟運作。
尤其「載貨」航班的機組人員編制與「載客」航班無異,但隨著國內民生物資需求高漲,導致載貨航班大幅增加,再加上現行檢疫政策,許多機組人員從平均一個月可休息8到10天,變成只能休息1天,沒有休息的日子不是在檢疫就是在執勤,也因此機師工會提出「正常派遣」的訴求,盼能恢復到疫情前正常且合理的工作模式。
機組人員疫情期間超前部署沒人理? 生病還會被拒醫?
針對機組人員染疫的情況來看,李信燕提到根據近年統計,事實上機組人員確診率僅約萬分之2到萬分之3,明明確診率極低,但是兩年多來面臨種種困境,甚至被要求遵循更為苛刻的防疫政策。即便日前(4/27)指揮中心宣布,從5月1日開始已接種三劑疫苗的長程航班機組人員,返台後檢疫政策由「一人一戶」改為「一人一室」,檢疫天數由「5+5」天縮短為「3+4天」,意即3天居檢及4天自主健康管理,上述做法與一般民眾接觸確診者的檢疫政策雷同。
除此之外,日前(5/5)交通部民航局表示已與指揮中心討論,確定正式取消「機組人員健保卡註記」政策,將交由健保署辦理取消註記等行政流程。面對上述攸關居檢、健保卡註記等政策調整,李信燕痛批兩年多以來機師工會不斷疾聲呼籲,相關苛刻、違反人權的政策已造成諸多機組人員不便,這段期間甚至面臨三名機組人員居檢期間猝逝的噩耗(相關報導),然而近期指揮中心才著手改善相關問題。
陳柏謙也提到,疫情爆發至今機師工會提出的相關訴求與呼籲皆具有「公共性」,無奈指揮中心並未加以採納,導致後續問題叢生。他舉例,去年12月機師工會得知國外許多國家已陸續採用「唾液篩檢」,也有相關準確性與報告內容,當時工會也建議指揮中心超前部署,引進唾液篩檢儀器,並由機組人員擔任受試者。無奈當時指揮中心僅回應「台灣無迫切需求」,「唾液篩檢儀器仍在醫院進行測試階段」等。他痛批,指揮中心錯失聆聽基層訴求的機會,此舉也導致今年4月底快篩試劑嚴重缺貨、PCR檢測量不足等問題,後續指揮中心也才表示未來若通過相關廠牌的唾液快篩準確性比對,將盡快進行核准等程序。
李信燕也提到,長期以來機組人員健保卡遭註記,導致諸多就醫不便。經多次抗議與協調後,去年才開放衛福部底下的台北、桃園、台中、台南部立醫院24小時專線等協助,即便要看診治療也僅限於「急診」,無法在一般診所或者醫院門診進行更精密的診斷。他以自身為例,一般女性必須定期進行子宮頸或者乳房等相關檢查,女性機組人員也有相關需求,然而女性機組人員居家檢疫結束仍難以掛號看診,只因健保卡遭註記,導致院方有所疑慮,甚至要求機組人員「一個月後」才能看診。
針對上述情況,李信燕指出,多位機組人員因無法及早就醫檢查,引發延誤治療等罹癌問題。機師工會理事、長榮機師廖伯軒也以自身為例,去年他的眼睛罹患結膜炎,明明一般結膜炎情況只要到診所就醫、經醫師檢查並領取眼藥水等,按時點用眼藥水即可復原。然而只因他的健保卡遭註記且返台期間適逢居家檢疫,導致連到眼科就診的資格都沒有。直到他眼睛紅腫如雞蛋、並到衛福部立醫院急診就醫,才解決眼疾問題。他反問:「如果我的飛行員生涯因為結膜炎受到影響,到底誰要負責?」
機師工會會員代表、華航機師史慶生也指出,機組人員是確診率最低、防護率最高的族群,疫情期間甚至採取比一般民眾更為嚴格的標準進行檢疫。然而從疫情開始的疫苗施打、隔離檢疫等政策,在在顯示機組人員飽受污名與歧視,無法正常就醫與生活,甚至影響自身健康與家庭生活。廖伯軒也強調,從疫情開始至今機組人員就像一般人一樣努力執行任務與責任,追根究底並沒有理由必須遭受各種歧視。
【延伸閱讀】
2021.10.27 疫情期間被迫反覆隔離、執勤 工會黃絲帶行動悼念猝死機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