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社運發電機

【新聞稿】蔡政府十年政綱「高教公共化」承諾,淪為跳票? 私校資方團體勒索「公校減招」,應嚴正拒絕!

文/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

蔡英文總統於2012年第一次競選總統時曾發佈「十年政綱」,其中「教育政綱」,明確訴求高教政策改革方向為「擴大高等教育公共化程度:逐步調整公立及私立院校的學生比例,長期達成公立院校學生數過半的目標。」如今十年過去,執行狀況為何?是否承諾跳票?

高教工會對此於6月21日舉辦記者會,由高教工會理事長、南華大學社會系副教授周平,高教工會副理事長、國立政治大學勞工所教授劉梅君,高教工會輔大分部召集人、輔大景觀系教授顏亮一,高教工會組織部主任林柏儀一同公開檢視,要求蔡政府十年政綱「高教公共化」承諾不應淪為「跳票」,應拿出具體政策儘速落實。

教育統計數據:我國大學公立容量長年不足,「公校生過半」遙遙無期

根據教育部統計處公佈的最新「大專校院校別學生數」,儘管歷經少子女化與私校退場浪潮,自「十年政綱」發佈迄今十年過去,如今2021年(110學年度)我國大學一年級新進大學生(含大學部、四技、二專,五專四年級,不含碩士、博士班)22.3萬人中,仍僅有7.5萬人(33.6%)能就讀公立大學,其餘14.8萬人(66.4%)就讀於私立大學。換言之,十年政綱的擴大高教公共化、達成公校生「過半」的目標,迄今恐已淪為「跳票」,且客觀上遙遙無期。

2021年(110學年度) 人數 比例
公立大學一年級大學生 75,105 33.6%
私立大學一年級大學生 148,151 66.4%
全體一年級大學生 223,256 100%

資料來源:教育部統計處;整理、計算:高教工會

在十年政綱中,蔡英文團隊曾清楚指出高教過度私有化、公校比例偏低的結構問題:

高等教育過度私有化,公立大學院校的比率偏低,對中下階層家庭的教育成本負擔沈重、過激的升學壓力與就業競爭,使得接受教育的過程仍為學子生命中不可承受的重。儘管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大增,教育品質與就業力培育仍堪慮,顯示我國教育體制與內容均須大幅改革。」(頁80)

並對此提出推動「擴大高等教育公共化程度」及「教育品質與機會平等」的高教政策主張,具體內容包括:

擴大高等教育公共化程度:1. 逐步調整公立及私立院校的學生比例,長期達成公立院校學生數過半的目標。2. 公立大學應提供一定名額及學費優惠或獎學金,優先招收在地高中職畢業生,讓學子不必離鄉背井求學。3. 因應少子化形成的私校退場趨勢,協助私立院校轉型、整併與退場,並於過程中確保學生及教師權益。」(頁82)

「教育品質與機會平等:1. 國民有平等的受教權,教育經費應公平合理配置,縮短城鄉差距,促進學校教育均優化。2. 教育資源分享不應因一般與特殊、升學與職業教育而有所差別。…4. 協助經濟、文化、族群、性別、地域理等相對不利的學生完成依法應享的教育,俾利於階級流動,讓下一代有公平發展機會。」(頁81)

 然而現實中,蔡英文政府自2016年執政以來,並未確實提出具體的高教公共化政策,扭轉2012年在十年政綱中就注意到的「高等教育過度私有化,公立大學院校的比率偏低,對中下階層家庭的教育成本負擔沈重」問題。

固然因為少子女化與私校退場浪潮,使得我國大學一年級新生就讀私校的數量及比例有陸續下降,自2016年就讀私校人數及比例約為18.4萬(佔72.6%),至2021年緩降14.8萬(66.4%)。但這主要只是顯示總體大學新生人數減少導致私校生減少(其中部分甚至是因就讀學校惡性退場停辦而被迫輟學),而並非實際的公校就學機會增加(公校新生仍僅有7萬餘人)。

而根據教育部統計處最新發佈之「各教育階段學生數預測報告:110~125學年度(110年版)」,其中有關「大學1年級學生數」(含學士、二專、五專4年級)之推估(中預測,見下圖),2022年(111學年度)大學1年級學生數為21.1萬人,10年後至2032(121學年度)將降為19.9萬人,僅減少1.2萬人。期間除2028年(117學年度)及2029年(118學年度)受2010年出生年為「虎年」,導致就讀大學人口較少推估為17.6萬及18.3萬外,其餘年份生源皆在19.6萬至21.3萬之間,至2035年(124學年度)也還推估維持有新生19.6萬人。換言之,倘若公校招收新生人數不變,且假設減少的大學新生皆減少在私校,則10年後19.9萬名大學新生中,公校新生依然僅有7.5萬人(37.6%),而私校生仍有12.4萬人(62.3%)。

也就是說,因為缺乏具體的高教公共化政策,我國就是歷經少子女化高峰至下一個十年(2032年),高教「過半」公共化的目標還是無法達成。屆時我國仍有超過六成以上的大學新生,只能就讀於學費較高昂的私立大學,仍僅有三成多的新生能就讀公校。他們絕大多數都是在2012年蔡英文團隊發佈「十年政綱」後出生(主要為2014年),爭取執政的團隊聲稱「給下一代的承諾」,待下一代長大了,竟然卻是空言一場?依舊三個大學生只能有一個能唸公校?

公立大學新生「性別比」竟逐年惡化!?女性公立高教機會明顯不足!

除此之外,高教工會進一步觀察數據發現,不但公立大學生比例仍嚴重偏低,且當前公立大學新生竟出現「性別失衡」的趨勢:公立大學新生中男性佔比不但高於女性,而且過去10年來竟有連年攀高趨勢;其中反映的教育資源分配及性別平等惡化狀況,令人擔憂。

根據教育部統計處最新發佈的「大專校院校別學生數」,目前我國公立大學7.5萬名一年級新生中,男性有4.15萬名(佔55.3%),女性為3.35萬名(44.7%)。相對地,就讀於私立大學的14.8萬人一年級新生中,男性為6.98萬人(佔47.2%),女性為7.82萬人(佔52.8%)。固然整體大學新生人數中男性與女性的人數及比例接近,分別為男性11.13萬(佔49.9%)及女性11.18萬(50.1%),但竟出現男性相對女性較有機會就讀於公校,而女性相對男性較多就讀於私校的現象。

換言之,在我國不但存有公立高教容量不足的問題,而且還進一步有「性別不平等」分配的狀況。目前就讀大學一年級的女性,其中僅有30.0%能就讀公立大學,70.0%就讀於私立大學。而目前就讀大學一年級的男性,其中有37.3%能就讀公立大學,62.7%就讀於私立大學。

甚至,根據整理分析我國歷年的「大專校院校別學生數」(如下表),更發現此種公立高教資源分配「性別不平等」的狀況,竟然在過去20年間是在持續惡化當中!在20年前,2001年(90學年度)我國公立大學一年級新生的性別比為:男51.7%;女48.3%,兩者相對均衡。接著開始逐漸失衡,到了2006年(95學年度)為:男52.5%;女47.5%。2011年(100學年度)為男52.6%;女47.4%。2016年(105學年度)再升為男54.0%;女46.0%。到現在2021年(110學年度)已惡化為男:55.3%;女44.7%。換言之,男性竟比女性有多兩成能就讀於公立大學!我們的高教發展,竟然開了性別不平等的歷史倒車?

資料來源:教育部統計處;整理、計算:高教工會

固然究竟公校新生女性逐年比例減少的原因為何,還有待進一步的社會科學研究分析。但統計數據確實已反映了女性比起男性更缺乏公立高教資源,更多比例需要負擔私校高學費的弱勢現象。而我國政府顯然並未拿出任何政策導正,導致失衡狀況連年加劇;甚至連教育部發佈之「性別統計」也未曾依據就讀「公立」及「私立」進行性別分配統計(多僅根據就讀學門或科系進行性別分配統計),恐怕也尚未意識到公立教育資源分配上性別失衡的現象。

因應少子化要「公校減招」,是搞錯方向與抓錯處方!

以上客觀數據顯示的高教私有化及性別失衡現象,已令人擔憂下一代的未來處境。然而,近來私校資方團體與台灣民眾黨立院黨團竟進一步提議「因應少子女化、顧及私校生存,政府應推動『公校減招』及『調漲學費』」訴求,恐將導致本已不足及失衡的公校學額進一步被刪減!?相關團體甚至不惜散播不實數據,訛稱「若國立大學招生員額不變、家長及學生先公立後私立想法不改,10年後恐怕只有2.4萬人會選讀私立大學,全台僅5、6所大型私校能生存。」,藉機勒索「公校減招」與「開放調漲學費」訴求,卻竟未見蔡政府嚴正駁斥!?

工會出席代表嚴正指出,私校資方的相關訴求不但「搞錯方向」也「抓錯處方」!只從自身短視利益出發,根本對不起下一代及社會大眾!

台灣高等教育長期以來公校容量偏低,甚至公部門高教經費與OECD國家相比是「倒數第一名」,導致十年政綱所述「對中下階層家庭的教育成本負擔沈重」,站在高教公共化與社會大眾利益的立場,公校學額都還增加不足,豈還有再「公校減招」之理?

何況根據政府推估,再十年至2032年,屆時仍有約19.9萬人大學一年級新生。倘若公校不減招且完全滿招,依然僅有7.5萬人(37.6%)能就讀公校,而私校生人數仍高達12.4萬人(62.3%)。所謂「10年後恐怕只有2.4萬人會選讀私立大學,全台僅5、6所大型私校能生存」根本是「假消息」!甚至如前所述,我國女性學生現行相較男性更少能分配到公校高教資源,若再公校減招,豈非更雪上加霜?

固然少子女化對於私校造成辦學上強烈挑戰,但這也正反映了長期我國高教過度倚靠學雜費為經費主要來源、政府對公私校補助不足的結構問題,才導致生源一減就導致非都會私校的經營危機。不解決此一公共經費不足的困境,就是公校減招,其實也只是逼迫新生流向都會區的大型私校、被迫承擔高學費,卻也無助非都會地區私校的營運,或維護流浪博士及退場教師的工作機會。

因此,高教工會強調,因應少子女化,政府應當擴大對公私立學校的補助,減輕各校對學雜費的依賴狀況,並透過改善生師比,維持總體教師員額不變,以提升教學品質並增加或維持大學教師工作機會。絕不應容許再刪減本已不足的公校容量,犧牲下一代本的公共高教機會!甚或再放任調漲學費,加重中下階層家庭的教育成本負擔!

朝向高教公共化的目標,也有助大學教師工作機會的改善。例如在公共經費合理提升下,政府應優先要求公立大專院校改善生師比,持續擴充編制內專任教師員額、大幅減少編制外聘用;或者政府在審查私校捐贈或併入公校之過程,應同步要求公校擴充師生員額,並應優先進用過去任職於私校之優秀教師,使公校有能量能培育更多的下一代人才。種種方法有助在退場浪潮中的私校教師或流浪博士仍有尋得其他工作之機會,並能使其能繼續貢獻長才。

綜上所述,工會嚴正呼籲:十年政綱「高教公共化」承諾不該淪為空話一場!蔡政府應拿出具體措施來回應高教發展需要,使資源分配更加公平及充足;對私校資方團體「公校減招」及「開放調漲學費」等訴求應嚴正拒絕!

標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