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台灣機車路權促進會
台灣交通環境長期令人詬病,本月9日將有交通解嚴大遊行在凱道登場,向政府展現民意並要求加速改革。響應遊行的眾多交通團體今(4)日前往交通部門口召開記者會說明訴求。
台灣機車路權促進會副理事長吳祥瑀表示,數次的待轉大富翁行動已告訴交通部,機車使用者極度不滿交通部管理機車的政策,也不滿交通部不斷放大機車肇事數據,抹黑機車使用者。空間的分配,就是權利的分配。我們要求立刻開放自由待轉、廢除禁行機車、允許機車上國道,將機車使用者應有的權利還給我們。
台灣交通安全協會副理事長林志學則強調,「影響交通事故的關鍵因素是道路系統而非車種」。他說,機車為了閃避路邊停車,變換車道平均增加1.7次,事故機率會增加2.3倍,而同一路段的平面段與被禁行機車的高架段相比較,整體車流在平面段的事故率約為高架段的5~14倍之間,自小客車在平面段的事故率約為高架段的5~17倍之間,大型重機在平面段的事故率約為高架段的3~9倍之間,足以看出道路系統是影響事故風險的關鍵因素,而非車種。
全國外送產業工會理事長陳昱安表示,希望去外送污名化,訴求增設外送停車區,並保障外送員行車安全,製作相關且正確的統計數據,而非ㄧ昧的表示事故造成都是外送員責任。
313反不平等空域聯盟表示,民航局遙控無人機規則已施行2年多了,大致上還可以,但對於自然人部份還不是很友善,所以我們提出二項訴求1:自然人可申請夜間飛航(不需法人資格)2:持有證照者屆期換證不重考(延長5年1換)
台灣開放水域聯盟共同召集人方凱弘教授表示,希望戲水除罪化,並說明四項訴求1. 廢除水域惡法:廢除《發展觀光條例》第36條、第60條。2. 開放水域活動:依《國民體育法》第20條,訂定水域活動應注意事項。3. 回歸負面表列:回歸「原則開放,例外禁止」之立法原則,反對地方政府仍不願開放,劃海自限。4. 單一管理窗口:各地方政府之水域管理不同,交通部觀光局網站僅連結禁止或限制公告,海委會的海域遊憩活動一站式服務資訊平台改以圖示,但各地資訊仍未整合,請立即改進。
龍貓公車社長林柏勛表示,比較乘客下車時的間距,公車是各種公共運輸系統中下車時「月台間距」最遙遠的一項工具,卻也花費昂貴。如中央編列四年85億購置電動公車預算,以及台北市每年約46億、台中市每年約26億用在公車補貼,但北市連續好幾年都有200人在公車上面跌倒,台中市也被踢爆公車評鑑不真實。但中央卻依舊補助新玩具,從低底盤公車、ADAS駕駛輔助系統再到電動公車,都變成是換車夾人而已。地方政府的監管不力,再加上交通部一昧大灑幣,讓這一個有潛力的運輸工具被當作集團圈錢的生意。這樣的交通分贓,對待公車使用者是非常不公平的。
臉書粉專「掠食者的天堂-行人好吃嗎?」表示,「人本交通」、「交通平權」的根本精神在於「理性」處理道路交通議題。街道應該為所有人服務,而不是嚴重向四輪傾斜。在聲稱自己是民主國家之前,應該先檢視每個人都會使用到的道路環境在規劃上是否公開透明、讓所有族群都能有效參與、且符合公平正義原則。
立法委員陳椒華表示,台灣這幾十年來,在交通政策規劃方面特立獨行,考駕照簡單的程度,舉世罕見,放一堆沒有能力安全用路的駕駛上路,還自創了一堆其他國家極為罕見的政策,像是國道禁行所有機車、市區道路內側車道禁行機車、強制待轉等等,把危險因子統統集中到市區道路的外側車道,而且風險幾乎都是讓缺乏鈑金保護的機車跟行人來承擔,讓台灣的事故死傷居高不下。再加上交通部完全罔顧肇事因素分析中速度根本就不是主因,濫加不合理的超低速限、舉世罕見的超高測速照相密度與區間測速,只要發生事情就推給速度,卻不願對於錯誤道路規劃、不適任駕駛淘汰機制等面相提出檢討。她質問,交通部要的,到底是安全的交通,還是人民的罰單錢?
陳椒華強調,本周六的交通解嚴大遊行,時代力量也將參與表達訴求,呼籲政府全面檢討錯誤的道路規劃、錯誤的禁行政策、錯誤的執法取向、過低的駕照門檻,請政府別再漠視改革的呼聲,放任交通死傷繼續擴大。
台北市議員李明賢表示,去年110年台北市汽車總數輛(82萬)低於機車總輛(94.8萬),汽車各類違規總件數(134.8萬),遠遠高於機車違規案件(83.1萬);然而,現行法規以及道路管理,居然是對於機車限制遠遠超過汽車,這根本不合理。李明賢說明,例如《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 99 條,三線以上路段內側車道禁行機車,但實際上,許多外側車道常常出現違停車占用道路,甚至公車停靠,逼得機車無路可走,《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 99 條已經變相成為機車殺手,此一條文應該要廢除,至少是大幅度修訂;橋樑機車道分流,也因為設計不良,讓機車族暴露在危險中,包括兩階段左轉的待轉區淪為待撞區,這些都需要解決。
而記者會最後,眾多團體及跨黨派民意代表皆圍在睡在睡袋中的王國材部長旁,試圖喚醒他聆聽來自眾多人民期盼的改革之聲。
其他聲援單位:零號候選人、標線改造台灣路、阿謙交通改革、金色力量、台灣威卜VAPE Taiwan、台灣菸草減害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