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工, 社運發電機, 醫療

【新聞稿】醫護染疫高風險,職災認定路遙遙

文/臺北市醫師職業工會、臺大醫院企業工會、臺灣醫療工會聯合會

自年初本土Omicron疫情大規模蔓延,本土確診案例至今已突破400萬大關,身處防疫第一線的醫護人員也面臨相當高的職場染疫風險。職場染疫屬職災,七天的隔離應該要給有薪的公傷假。然而,勞保局111年的數據卻顯示,申請職業災害保險給付的醫護人員,截至6月底僅有寥寥465件,顯見有相當龐大的職災黑數隱藏其中,工會認為,職災認定程序不明朗以及院方的惡意阻撓是最大因素。

對此,各醫療業工會在疫情期間,除了積極宣導職災權益、協助醫護處理相關案件外,亦藉由發布網路調查問卷,廣泛蒐集醫護在職災認定及給付申請上所遭遇的困境(調查結果附於新聞稿後),並於今日召開聯合記者會,呼籲勞動部及衛福部皆應提出具體改善措施,避免染疫醫護持續遭受不平等待遇。

臺北市醫師職業工會代表職業醫學科醫師張恆豪表示,行業別的染疫率是判定職災實務上的重要指標,而單就醫學中心及區域醫院的醫事人員便有將近15萬人,以最保守的全台民眾確診率17.81%估算,推估可能有2.6萬名醫護人員曾確診,對比申請職災給付的數百餘人,有相當大的落差。

張恆豪指出,在本次的調查當中,有近5成醫護表示單位內的確診率在3成以上,近6成醫護在確診後沒有申請任何職災給付,更有高達86%醫護認為政府的協助不足,張恆豪強調,這將會造成勞工在工資及假別上的權益受損。此外,若醫療院所未能依職業安全衛生法進行職災通報,過於龐大的職災黑數,將使未來職災預防政策在制定時無法對症下藥,呼籲主管機關應做橫向勾稽掌握職災黑數,給付審核亦應從寬從速。

臺大醫院企業工會理事長孫韶駿指出,民眾對醫療現場常見的誤解是「都穿全套防護裝備了,怎麼還會染疫?」,然而對於身為一線護理師來說,病人從灌食、協助穿衣、抽痰、翻身或活動都離不開一位專業的護理師,疫情期間的照護更衍伸了必須身兼數職幫忙拿外送餐點及照顧多重共病症患者的全責照護工作。面對病患或家屬的情緒反應,如拉扯防護裝備、吐口水及試圖逃離隔離室種種行為,增加了臨床照顧的難度,也使一線護理師成為染疫的高危險群。

孫韶駿指出,在本次的調查當中,有65%的醫護表示並不清楚職災認定及給付申請的相關流程,同時也有高達74%醫護認為雇主的協助不足,而工會近期在協助會員申請第五類補助的過程中,便發覺院方不僅缺乏相關宣導、甚至連單位主管都不了解具體的處理程序,因此呼籲主管機關及院方應妥善宣導職災保險及第五類補助相關資訊,避免資訊落差導致勞工權益受損。

臺灣醫療工會聯合會常務理事王曉暹表示,台醫聯在網路上介紹染疫職災的法令知識之後,就有非常多個案來跟工會申訴,可以看到非常多的醫院或是機構明知院內感染率高,但在面對醫護反映職災問題時,卻想方設法刁難阻撓,包含攻擊性的說詞:「誰知道你下班會跑去哪裡?」、「你應該不差那幾千塊吧!」,甚至要求醫護證明自已身上的病毒株序列與確診者是相同的,阻撓手法可謂無奇不有

另一方面,王曉暹表示,也有主管會故意誤導員工的認知,故意強調勞保職災很難認定通過,甚至主張勞保的職災傷病申請失敗就不能申請一般傷病,讓員工望而生怯。這除了再次突顯相關資訊的宣導不足,也呈現資方對勞工權益的打壓。在本次的調查當中,醫護在確診後之所以沒有做職災認定及給付申請,除了不了解職災認定及給付申請的流程外,最大宗理由的便是「擔心或實際面臨來自院方管理層的壓力」,因此不論從工會實務上的經驗,或由本次調查的數據來分析,都顯見院方有意阻撓職災通報、給付申請,是職災黑數如此龐大的重要因素。呼籲主管機關針對職災通報數顯低於確診數的醫療院所,應進行專案列管、重點輔導,杜絕不法情事持續發生。

立委洪申翰表示,從辦公室整理的資料發現,今年醫療相關行業確診的員工數,大約有1萬3千5百人,但還有非常多醫院沒有納入統計數據。根據洪申翰向勞保局調閱資料,發現過去兩年半來申請職災傷病及死亡給付的醫療業人數只有569人,申請普通傷病給付的醫療業勞工更不到2千人,遠遠低於工會所推估的確診勞工數。另外,洪申翰也指出,由疾管署負責審核發放的「執行第五類傳染病致傷病補助」,過去這兩年半以來,申請的醫護人員不到100位。

立委洪申翰強調,「數據會說話,很多照顧大家身體健康的醫護人員,明明和大家一樣都繳了保費,卻沒有去申請自己應有的給付和權利。」洪申翰提到,接下來會加強監督衛福部、勞動部積極宣導相關補助資訊,交叉比對通報確診員工數量的資訊加強,找出應通報職災而未通報的醫療業機構加強輔導,保障醫護人員依法應請領的補償。

立法委員邱顯智表示,疫情自2020年爆發已逾兩年。這段時間,在防疫醫療分級、分流,發揮基層診所功能都成效不彰的情況下,醫護人員沒日沒夜協助國家篩檢和治療染疫者,不只是勞動權益被嚴重壓縮,自身也面臨極高的職場染疫風險。

邱顯智指出,勞安署在去年7月底發布「職業因素引起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認定參考指引」,彙整了各國認定COVID-19 為職業病的判定標準。其中,美國各州、法國、德國、立陶宛、葡萄牙、義大利、比利時、烏克蘭、阿根廷、多明尼加、哥倫比亞、南韓等國,均採取「可反駁的推定補償資格」,落實「舉證責任倒置」精神

換言之,在這些國家,如果該行業別人員不幸染疫,除非雇主或國家能明確提出非屬職業病的證明,否則就應逕自認定為因公染疫,然而,目前台灣的醫護人員在實務過程中,仍經常面臨來自院方的壓力,或因相關流程過於繁瑣,致使權益遭受侵害。

邱顯智強調,政府除了在染疫補償上應從優從寬之外,更要積極排除執行面的障礙,他呼籲勞動部及相關主管機關,針對惡意阻撓醫護人員申請職災認定的醫療院所,應訂定相關罰則予以懲處,同時也應建立明確稽核機制,以保障第一線醫護、防疫人員及相關高風險接觸工作者的勞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