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運發電機

【新聞稿】歷史讓我們相遇,願理解淡化傷痛──臺籍「慰安婦」歷史應放入國史館

文/婦女救援基金會

8月14日是全球慰安婦紀念日,紀念韓國第一位挺身而出的金學順女士和所有「慰安婦」。當時金學順女士勇敢挺身而出,向世界揭發「慰安婦」制度,這個二次大戰時對女性人權的侵害才被公諸於世。

婦女救援基金會在8月14日前夕8月11日與「阿嬤家在台中」展示單位「司法改革基金會台中辦公室」合辦記者會。今年記者會的主要訴求為:「歷史不能遺忘,真相要被了解,二戰時期『慰安婦』軍事性奴隸歷史,屬於台灣女性集體傷痛記憶,政府應該重視,將台灣『慰安婦』歷史放入國史館、國教署課綱、台灣史大眾書籍。」

 婦援會長年投入「慰安婦」服務與倡議,隨著時間過去台灣的慰安婦阿嬤也一個個離開我們,直到今年僅存一位阿嬤,紀錄她們的故事與傷痛已是刻不容緩。今年記者會邀請司法改革基金會蕭逸民主任、國家人權委員會葉大華委員、范雲立法委員、國史館許瑞浩副館長、國家人權館張嬋娟副館長等貴賓蒞臨現場參與,共同紀念這群勇敢的女性。

 「慰安婦歷史」是台灣女性的集體傷痛記憶,政府和學者卻不太重視此涉及戰爭下侵害婦女人權的歷史,只有在國一、高一教科書少數篇幅。108課綱上只有普通高中高三歷史中「性別與歷史」主題中說明欄呈現「慰安婦」,至今仍有耳聞部分教學老師、學生、民眾認為其為自願擔任「慰安婦」,造成該段史實被誤解,帶給倖存者及其家人名譽之傷害,坊間販賣台灣歷史書籍甚少有提到此軍事性暴力歷史,且記錄台灣歷史的國史館也無此主題或專題歷史記載。

「慰安婦」-軍事性奴隸事件不僅是國家歷史,亦屬於性別與人權議題,政府應比照二二八事件積極推動,修入國史館和國家課綱,針對台灣史錯誤資料進行矯正與強化女性角色,以還原歷史真相,避免民眾或學生接受錯誤歷史教育。

 婦援會董事長葉德蘭表示,婦女救援基金會一向是個追求社會正義的民間組織,跟其他的民間組織不太一樣是因為婦援會肩負了二戰時期前台籍慰安婦的議題。

1991年8月14日韓國的金學順阿嬤挺身而出,向世界揭露這樣非常不合理、不成比例影響女性權益的制度──軍事性奴隸制度。2012年12月在台北舉行的第十一屆亞洲團結會議中,所有做「慰安婦正義運動」的亞洲國家團體聯合起來訂定814為國際慰安婦紀念日。

軍事性奴隸」這個名詞是在1996年聯合國的人權委員會──現為人權理事會──的一份特別報告上面定下來的,這份報告是對婦女的暴力行為其原因及後果的報告。這份報告得到了人權委員會的認可,也就是說在聯合國的最高人權機構裡面,「軍事性奴隸」才是對「慰安婦」的正式稱呼,也比較合乎現代對女性在軍事行動之中被軍隊以制度化強暴、輪姦的處境的描述。

 葉德蘭指出,婦援會在1992年開始服務這些台籍的受害者,推估台灣有近2,000位被害人,可惜願意出來指證、作證的女性只有59位。葉德蘭說:「我們搜集了不少文物,目前跟13個國家共同申請UNESCO的世界遺產,希望這樣的悲劇不會重演。婦援會認為台灣政府跟學者都應該正視這段歷史,目前的課綱裡面並沒有很著墨,還有部分老師、學生認為這是自願。

我們都知道女性在那個時候自願去做這樣的事情的人真的非常少,大部分的女性都跟現在的柬埔寨事件一樣是被誘騙過去的。這樣子的歷史應該寫入教科書、寫入台灣歷史中,讓所有的人不會忘記。婦援會一向在814紀念日與全世界各個國家一樣要求日本政府道歉跟賠償,原因在於這是一個國家制度對女性的迫害,這個迫害需要國家來負責,我們從來沒有放棄這個主張。針對國內進程,我們非常希望可以放入課綱、國史館及台灣史大眾書籍,希望大家都能知道、理解並且記在心裡,讓它永遠不再發生。」

 葉德蘭也補充,婦援會的婦女史料是希望把阿嬤的故事放入國史館,而非婦援會做了什麼事情,「我們要做的是讓這些勇敢的女性在歷史上留下他們的身影,讓下個世代也知道台灣曾經在戰爭時期發生什麼事情,讓大家知道阿嬤如何勇敢的走出來,如何在戰爭之下受到制度性的國家暴力。」 

婦援會執行長杜瑛秋表示,目前僅剩一位慰安婦阿嬤,她被家人照顧得很好,社工每一、兩個月會去探視她、陪她聊聊天。「婦援會希望可以盡快記載慰安婦的歷史,光靠我們的推動不夠,希望台灣歷史能留下她們的足跡。」

為了瞭解民眾對於「台灣慰安婦-軍事性奴隸歷史放入國史館、課綱和台灣史書籍」看法,婦援會今年七月特別舉辦網路民調,共收到677則回應,有99%的填寫者知道知道台灣曾有「慰安婦」-戰時軍事性奴隸的這段歷史。

第二個問題是調查義務教育的歷史課堂中有沒有教到慰安婦歷史,有46.7%的民眾表示有,回答「不確定學校課堂是否教授慰安婦歷史」、「課堂沒有教授慰安婦歷史」的民眾高達53.2%,民眾多從電視新聞、紀錄片獲得關於慰安婦的資訊,其餘的管道皆低於五成,包括相關研究書籍、歷史教科書、文學小說、電影等等,顯見慰安婦議題被社會各界忽視的狀況。 

然而,從歷史教科書獲得資訊的也有41.4%,可見教科書真的很重要,不過只在高三加深加廣的教科書裡面才有,而且是在說明欄裡面,其他都沒有,相當可惜。課本是按照課綱來編撰,課綱如果沒有放入,未來不知道會不會沒有很令人擔心。

杜瑛秋也分享自己在書店的閱覽經驗:「很多台灣史的書都沒有關於台灣慰安婦的歷史,我只發現一本人權相關的機構出版的書有收錄,其他都沒有提到。」而支持同意台灣史相關大眾書籍應該要更普及慰安婦歷史、把慰安婦歷史列入課綱,並正名為「慰安婦-軍事性奴隸」的民眾,並撰寫於歷史、公民課本者的民眾皆超過九成,足見民眾對此議題的支持與關心。杜瑛秋也指出:「國史館網站裡面有『婦女史料』,裡頭有婦援會的資料,但如果直接搜尋「慰安婦」很難找到,非常可惜。」 

民間司改會董事林志忠律師認為:「阿嬤們不應該再稱之為『慰安婦』,1996年聯合國人權委員會之報告指出「慰安婦」三字無法顯現在戰爭期間,受壓迫、暴力脅迫、身體上折磨、於軍隊內強迫為性行為的受害人,應稱之為『軍事性奴隸』。」

林志忠表示,司改會願意以最大心意促成可納入國教署的課綱,在台灣史部分納為主題及書籍,讓後數代子女瞭解這些阿嬤被迫害的真相。

今年中辦舉辦「阿嬤家在台中」之展覽從3月8日至8月14日即將結束,疫情期間仍然有高達2千多人線上參加及現場參觀該歷史事件,使民眾瞭解戰爭殘酷的本質,讓性別及人權的議題能在司改會台中辦公室去認識。

本次展覽透過講座加進一些思維,例如:參加數位性暴力、不當散佈性私密影像等,希望在修法這條路上可以參與其中。林志忠預告,今年9月中辦將舉辦關於香港人權議題的展覽,希望邀請親朋好友蒞臨參觀。 

國家人權委員會葉大華委員表示自己還在民間工作的時候,看婦援會拍的阿嬤紀錄片《蘆葦之歌》,全場大概三分之二的人都是哭著看到最後,也是透過這個紀錄片才讓她比較貼近真正的事實。台籍阿嬤經歷過戰爭之下非常殘酷的性暴力對待,他們怎麼成為一個勇敢的倖存者,透過他們的角度來詮釋這樣的生命經驗對他們的影響,甚至對他們下一代的影響,很像現在促轉會做的政治受害者,關注的不只是已經失去生命的前輩們、現在倖存的前輩們,還有他們的下一代,這是轉型正義很重要的一環。

葉大華說:「當我知道59位阿嬤只剩一位健在,就覺得一定要來支持,我是阿嬤家舊館的第一個member,對阿嬤的事情非常關心,也非常敬佩婦援會這一路陪著阿嬤走來,以一個民間團體的力量非常不簡單,願意傾全力把阿嬤所有的生命故事一點一滴記錄下來,陪她們去日本跨海打官司,在世界上、在各國呈現她們的傷痛,最重要的是在求償的過程當中,站在這是國家對他們的不當暴力對待的立場,她們勇敢站出來,不要民間賠償,要的就是國家還她們正義和真相。今天婦援會又走到另一個階段,我們看到轉型正義最大的挑戰跟敵人就是時間,現在只剩下一個阿嬤,台灣怎麼面對這段可能不是非常完整的歷史拼圖。」 

葉大華認為現行課綱不符比例原則,她指出:「慰安婦歷史只佔非常小的篇幅,還是加深加廣的課綱裡面,必須老師非常有意識,才可能想盡辦法找到資源提供給他的學生。如果沒有資源,老師該怎麼辦?在課綱裡面可能也只有一兩堂課的時間。在課綱裡面是把它歸為『女性和政治』,我覺得有一個更適合的主題,包括『現代戰爭和國家暴力』、『國家暴力和轉型正義』,這些題目都是環環相扣的,但卻沒有被納入在這個範疇裡去面對。我想婦援會提出這個訴求是非常重要和正確的,希望教育部能積極面對108課綱當中可以再召集相關專家學者,一起來思考怎麼把這段歷史能正視檢視、納入,更全面性幫助下一代對這件事有正確理解。

另外,聯合國已經在1996年非常明確地把慰安婦這個議題定為戰爭下國家不當的集體性暴力對待的議題。這是一個人權議題,我在看這個問題時,也很驚訝地發現,台灣所簽署的各個國際公約裡面,已經審查過兩公約三次、CEDAW四次,可是在我們的國家報告裡面,完全沒有提及「慰安婦」這個議題。作為國家人權委員會的議題,我有責任把這個議題帶回去,讓人權會加以關注跟了解,提醒我們的行政部門,把這個議題透過國際公約加以檢視跟落實。當然最重要的目的也希望國史館把這段台籍阿嬤的歷史放到國史館裡面去,讓我們國人對這段歷史有更重要、嚴肅、正確的看待方式。」 

立委范雲表示,三十年過去了,59位台灣慰安婦阿嬤目前只剩下一位,這也讓我們感受到還給阿嬤們正義和尊嚴,已經沒有時間,不應該再等待。這段重要的歷史,必須要由我們去讓下個世代和這個世代知道與記得。

范雲認為:「慰安婦應該正名為軍事性奴隸,這是臺灣歷史很重要的一部分,應該要被清楚的認識和了解,因為它不只是一個歷史名詞,它是這塊土地上過去真切發生的故事。現在還是有非常多的性暴力跟性別暴力的存在,尤其是戰爭,不只是現在看到的烏俄戰爭,它對臺灣也持續是一個威脅,我們除了認識『軍事性奴隸-慰安婦阿嬤』的故事,也應該反思這在性暴力和人權議題的疑慮。

范雲與婦援會一同呼籲:「慰安婦歷史應該那入國史館、課綱、台灣史大眾書籍。今天很高興看到婦援會的民調顯示有九成的民眾也很支持,歷史應該被記得,作為一位立委也會持續監督教育部,讓我們這個世代、下個世代了解真相;記憶性別暴力,是理解、防治性別暴力的第一步;歷史應該被記憶,唯有如此,才能夠真的瞭解真相、淡化傷痛。」 

國史館許瑞浩副館長代表另有要公無法親自出席的陳儀深館長參與記者會,表達他的關心與重視。許瑞浩表示:「維護婦女權益,促進性別平等不僅是憲法所規定的基本國策,也是現代民主國家的重要人權指標。國史館向來積極蒐集婦女史料,十幾年來曾經數度召開婦女史料徵集座談會,廣邀婦女團體及學者專家與會,共有二十多個婦女團體參加,會後陸續捐贈檔案、文物、照片及視聽資料等,供國史館典藏。

國史館也迅予編目整理和開放應用,歡迎各界隨時透過『國史館檔案史料文物查詢系統』(https://ahonline.drnh.gov.tw)免費查詢、瀏覽這些史料。」許瑞浩也指出,國史館早已專設「婦女史料」的檔案全宗,目前正規劃在官網建置婦女史資料的專屬網頁,顯示館藏婦女史料的情況,並連結國內外的重要研究資源如資料庫等,未來將擴大蒐集婦女史料,不只是慰安婦史料,其他的婦女救援、婦女權益、婦女運動等議題,只要是具有歷史意義和價值的相關資料,國史館都很樂意收藏,也會盡快妥善整理,開放給各界參考應用。

三十年來,婦援會為了彌補教科書與台灣史書籍的不足,不僅自籌拍攝《阿嬤的秘密》、出版繪本《蘆葦花開》,更長期舉辦展覽、講座,希望透過各種管道加強民眾對台灣慰安婦歷史議題的認知,今年更把阿嬤家帶到台中與司法改革基金會合辦「阿嬤家在台中」特展,讓中南部的民眾、學生也能看到阿嬤的生命歷程。 

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下半年推出全新特展「復援你的心:性暴力被害人創傷與復原」,也與中正紀念堂合作展出「#me too先行者特展」,並與紀州庵合作舉辦「歷史人權培訓與沙龍」,期待政府能夠重視慰安婦史料入國史館、課綱的議題,也期望民間出版社能將這段歷史放入台灣史脈絡之中,透過多方的倡議與推動,讓國人對自身歷史有更深切的認知。

 

標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