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工, 社運發電機

【新聞稿】文獎條例修正2年,勞權配套遲未落實

文/臺北市藝術創作者職業工會、立法委員王婉諭國會辦公室

自從2019年10月,臺北市藝術創作者職業工會(下稱「藝創工會」)發布「藝術工作者勞動情況調查」,證實藝術工作低收入、高工時、缺乏保障,並訴求保障工作權益,正因有實際數據作為基礎,後續也獲得多項修法進展。經歷了2020年至今的疫情衝擊,藝術產業數次面臨停業、紓困的危機,環境勢必與4年前大不相同,因此藝創工會透過2023年藝術工作勞動調查,蒐集藝術工作者勞動狀態的改變以及疫情對於藝術工作者的實際衝擊。

本次調查在2週的調查時間內,獲得共819位藝術工作者填答,填答者遍及視覺、表演、影視藝術工作領域。本次調查關注的「疫情與紓困效果、藝術工作非典勞動、工作者身心壓力」三大重點,也都在調查結果中呈現出來:

一、疫情衝擊後,藝術工作者3成收入減少超過一半、心理壓力超標應就醫

在經歷了2020至今的疫情衝擊,藝術產業數次面臨停業、紓困的危機。本次調查我們發現,有6成藝術工作者因Covid-19疫情收入減少,更有3成者其收入減少超過一半。對比2019年調查數據,藝術工作者平均月薪資中位數級距也從「3~4萬元」下降至「2~3萬元」(附表1.)。藝術工作者收入明顯受到疫情影響而急遽惡化,而身兼多職的非典身分藝術工作者高達7成收入減損。因為其接案工作為主的工作特性,在疫情期間首當其衝,抵抗程度的確較差,沒有簽約習慣者更因為得不到紓困資源衝擊更大。

【附表1. 疫情衝擊後,藝術工作者3成收入減少超過一半】

本次調查增加探究藝術工作者的心理壓力問題,調查參考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的「壓力指數測量表」設計生活心理健康評估測量。調查結果發現藝術工作者超過半數有壓力超標的現象,2成已達建議應就醫程度不可忽視[1](附表2.),且交叉比對藝術工作者生活壓力來源與工作困擾有高度正相關。心理壓力是藝術工作不分性別、領域都普遍存在的現象,應及早投入資源關注藝術工作者的職場身心健康。

【附表2. 藝術工作者超過半數壓力超標,2成已達建議應就醫程度不可忽視

二、「文化藝術獎助及促進條例」修法將近2年,藝文急難救助仍看得到吃不到

本次調查顯示,長達3年多的Covid-19疫情衝擊期間,共有52%藝術工作者獲得藝文紓困、14%藝術工作者有需求卻沒有獲得藝文紓困資源。在獲得藝文紓困者中,大多數感到藝文紓困幫助有限不足以協助度過難關;未獲得藝文紓困資源者中,以不熟悉申請流程無法申請、未獲審核通過為主。目前藝文紓困政策的侷限性,使得高達47%的藝術工作者都期待未來政府應建立完善藝文工作者急難救助法規。(附表3.)

【附表3. 達47%的藝術工作者都期待未來政府應建立完善藝文工作者急難救助法規】

2021年4月30日立法院三讀通過「文化藝術獎助及促進條例」修正草案,新增第三章的「工作權益章節」。然而文獎條例修法已經過去將近2年,相關協助藝文工作者的條文(第9條、第11條)仍未落實,法律上給予藝文工作的保障仍然看得到吃不到(附表4.)。前任文化部長李永得曾在2021年7月表示,「外界關注藝文紓困身分認定議題,這的確是很頭痛的問題……文化部正在整理國外認定的案例,也準備要做藝文工作者的登錄等」[2]。如今內閣改組文化部長換人當,我們想問問文化部完善藝文工作者急難救助法規的工作進度究竟如何?是否還會持續下去?

附表4. 文獎條例工作權益章節半數未落實,法定保障看得到吃不到

■ 改善藝術工作條件的訴求:

  1. 公布身分認定機制 —

落實「文化藝術獎助及促進條例」第9條、第11條藝文工作者救助的關鍵在於「藝文紓困身分認定」環節,對於藝文工作者身分認定機制應盡快公布[3]

  1. 重視職業心理健康 —

重視藝術工作職場心理健康情形,投入資源及早協助心理壓力超標者減緩壓力,可參考日本藝能從事者協會「藝能從事者心之119[4]」、韓國藝術家福利基金會「藝術家心理諮詢[5]」,與民間、半官方單位合作,化解在藝術工作中產生的心理壓力。

  1. 定期辦理研究調查 —

落實「文化藝術獎助及促進條例」第13條,定期辦理文化藝術工作者勞動狀況及勞動環境相關調查、研究,並公開研究調查結果。

立法委員王婉諭表示,文化部應儘速解決藝文工作者的身份認定機制、薪資、心理健康等問題。她指出,文獎條例修法兩年,文化部仍未提出認定方向,導致紓困申請混亂,藝文工作者的收入與壓力也持續惡化,「從今年的調查結果可以看到,整體藝文工作者的平均薪資顯然有一個很顯著的衰退。更令人感到憂心的是,不僅調查中超過半數藝文工作者壓力超標,甚至有兩成已達應就醫尋求協助的標準」。王婉諭也要求文化部在六月前完成身份認定機制,並與工會討論勞動調查與心理健康介接平台的建立。王婉諭也向文化部喊話「這些訴求明明是修法通過的條文,至今都沒有完成,導致政府應該做的工作卻變成民間在承擔,讓人非常不能理解,呼籲文化部應更積極作為」,不要讓民間承擔政府的責任。

台灣藝文空間連線理事長洪秉綺也指出,大眾所看到的藝文展覽、表演,都是來自藝術工作者的努力,其背後乘載的高工時、高壓力的工作狀態,對藝術文化行政壓力很大。台灣藝文空間連線也在疫情期間舉辦協助藝術行政的心理諮詢活動,透過諮商師與藝術行政的溝通來排解壓力,我們期待政府能制定更完善的措施和政策,保障藝文工作者的權益和福祉。

台灣視覺藝術協會理事長何孟娟指出,從工會本次的勞動調查可發現藝術工作者的平均薪資落在最低薪資的2至3萬,問題解決方法會卡在藝術家身份認證上,在1977年法國已經開始對獨立藝術工作者有社會保險等相關保障,視盟在2005年也有做過藝術家身份認證的研究,在當時即已發現這是一個必須解決的問題,期望結合本次藝創工會提出的訴求讓該問題能被推行和解決。

國際劇評人協會(台灣分會)理事謝鎮逸指出,身為藝術領域的工作者,從事非典型勞動,在高工時、高產出的壓力下工作,卻難有穩定的收入來源,相對不健康,未來我們希望能在健全的勞動條件下工作,希望文化部能有進一步措施,以逐步改善藝文從業者的勞動狀況。

文化部綜合規劃司魏秋宜司長表示,藝術家身分認定機制的研究已經在進行中,也承諾六月底前會公布藝術家身分認定機制的方向,並在期間與民間公協會商談今年勞動調查的範圍與研究方法,也會對疫情後的藝術從業者的身心狀況探討,尋求專業的合作夥伴,幫助藝文工作者的身心健康。

[1] 壓力指數解答:

回答3個「是」:您的壓力指數還在能負荷的範圍。

回答4~5個「是」:壓力滿困擾您,雖能勉強應付,但必需認真學習壓力管理了,同時多與良師益友聊一聊。

回答6~8個「是」:您的壓力很大,趕快去看心理衛生專業人員,接受系統性的心理治療。

回答9個以上「是」:您的壓力已很嚴重,應該看精神專科醫師,依醫師處方用藥物治療與心理治療,幫忙您的生活趕快恢復正常軌道。

[2] 助藝文產業度過困難 李永得:擬方案盤點預算中,https://www.cna.com.tw/news/acul/202107200162.aspx

[3] 目前藝文工作者身分認定機制可能會朝向參考南韓「藝術家活動證明」制度來設計。南韓「藝術家活動證明」僅從申請者是否實際從事藝文工作與收入情形做為審核標準,通過審核的效力也不影響申請者從事藝文工作之資格,而僅是認定申請者參與藝術家就業保險之資格。如此一來不只不涉及藝文工作者職業選擇自由與藝術表現自由,更能兼顧藝文工作者的權益保障。

[4] 日本的「芸能従事者こころの119」窗口:2021年9月後日本將藝文從業者加入勞災保險體系所發展出來的,並設立是「一般社団法人日本芸能従事者協会」,關於諮商活動的實施時間是自2022年6月開始,https://artsworkers.jp/kokoro119/

[5] 예술인 심리상담,http://m.kawf.kr/welfare/sub02.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