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來源:賴清德FaceBook
文/葉瑾瑜(桃園市產業總工會顧問)
最近很紅,大家都在蹭《人選之人》這部劇,應該不差我一個。這部的設定是聚焦在「進步」政黨幕僚的職人劇,裏面的工作者不乏有帶著理念,努力在進步議題上堅持與推動的刻畫描繪,同時也點出進步候選人,在選前對於進步議題表態與否的掙扎,並且將各式各樣的社會運動議題融入短短八集的劇本中,包含性別、同婚、環保、能源、廢死、新住民、職場性騷擾等等,也在緊湊不拖沓的劇情中,從個人的生活視角,帶出個人對於大局為重的反抗與反思,包含翁文方堅持鼓勵張亞靜提出職場性騷擾申訴,還有陳家競在家庭與理想中的相互擠壓,但是八集看完,有一個強烈的感受深深困擾著我:最終劇中的進步政黨的勝選,是因為對手的犯錯,而且是性道德上的犯錯,所以進步政黨勝選了!
這些進步議題反而成了點綴的裝飾品,甚至讓人強烈的感覺「進步議題對選舉無用」、「出櫃參選不道歉的翁文方,就只是沒那麼想贏」,還有那些社運議題被用溫和簡化的方式、嘉年華式的遊行、獨立樂團的造勢晚會等呈現,並且這些進步政黨的幕僚,在日常繁瑣的工作裡,感嘆「30歲以前不是左派沒有良心,30歲以後還是左派沒有腦袋」,甚至批評社會運動者「只是想當英雄」。這是在傳達什麼意識形態?我想大家必須謹慎看待!
回想2014年到2016年政黨輪替之際,是我剛踏進大學,呼吸到自由空氣的我,在野的民進黨氣勢逐漸扶搖直上,執政的國民黨則在馬英九執政末期,被各式各樣的社會運動打成落水狗。這是我所經歷的政黨輪替,因此我實在難以苟同人選劇中那樣簡化描述的「最終勝選」,也就是「進步社運抗爭無用化」。
並且,當時的社會運動,才不是只有溫溫和和的遊行,才不是發發短片圖卡,就可以攻擊到保守執政黨,而是士林王家守夜擋拆、是關廠工人二次臥軌抗爭要求政府撤告、是全民威「鞋」馬英九、是衝到勞動部佔領噴漆拒砍七天假….然後被警察拖走。最後社會運動彙集巨大反對執政的國民黨的能量,民進黨這個「相對進步的政黨」坐收紅利,在「國民黨不倒,台灣不會好」的口號中全面勝選。
我只是不希望帶著理想的人,因為在不同的位置,就忘記大家曾經都是身邊的戰友,我只是不希望「相對進步」的政黨,在獲得權力以後,就把不同戰鬥位置的人當作笨蛋!對,沒有權力的理想或許沒有意義,但為了繼續執政而棄守理想,就很有意義嗎?回到劇中,廢死的議題是劇中代表進步政黨的候選人,暗自承諾取得執政權力後可以立刻改變的事,就是不執行死刑,但是民進黨執政後,蔡英文任內執行了兩次死刑,這是多麽諷刺的事啊。
最後,我認為這部職人劇確實好看,但是它不敢碰土地運動的抗爭,不敢碰勞工運動的抗爭,也不敢面對勝選後、執政後的尷尬,也是我覺得遺憾的部分。想想,或許這些如果被拍出來,我這個即將奔三的左派,大概就不只是「沒有腦袋」,而是中共同路人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