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權, 社運發電機, 移民/工

【新聞稿】美國公布《2023年人口販運問題報告》 臺灣舊有強迫勞動問題沒改善

文/外籍漁工人權保障聯盟

美國國務院年度的《人口販運問題報告》(Trafficking in Persons Report, TIP report)於當地時間(15)日正式公布,儘管臺灣被評比為第一級(Tier 1),美國政府卻再度明確指出「政府機關調查人力及規定不足,持續對於臺灣籍遠洋船隊勞力剝削的鑑別、調查與起訴工作形成阻礙」。此外,美國政府去年第二度將臺灣遠洋漁獲列入「童工及強迫勞動製品清單」(List of Goods Produced by Child Labor or Forced Labor),外籍漁工人權保障聯盟呼籲臺灣政府立即對症下藥,透過修法、加強執法與正式納入民間參與,解決遠洋漁業中的人口販運問題。

綠色和平海洋專案主任李于彤表示:「去年,綠色和平發布《黑腥企業── 鮪魚罐頭的騙局》調查報告,揭露疑似涉及非法漁業(illegal, upnreported and unregulated,簡稱 IUU)與強迫勞動的水產品,藉由臺灣企業豐群水產的供應鏈出口至美國市場。但是,今年的人口販運問題報告,未能如實反映漁工在臺灣漁船上遭遇的剝削與不平等待遇,也要正告臺灣政府千萬不要以此自滿,必須從遠洋漁業的源頭及整條供應鏈預防人口販運,立法要求臺灣水產企業進行盡職調查,以確保非法漁業與強迫勞動不再發生,避免再有血汗海鮮銷到海外。」

桃園市群眾服務協會移工政策處主任汪英達表示:「臺灣雖未被降級,但各產業移工面臨強迫勞動與人口販運的潛在威脅並未降低,不僅老問題仍在,更有新問題出現,包括:一、政府未要求優先僱用在臺等待轉換僱主的移工,近期更核准更多項目的移工配額引進,迫使許多移工因無法轉換成為無證移工,進而遭受更嚴重的剝削與強迫勞動。二、臺灣人投資經營的兩艘權宜船Nata 2 與 Shang Fu 在 2022 年遭納米比亞政府以違法捕撈及人口販運扣留,顯示政府在權宜船管理上的嚴重缺失,難以防範人口販運。臺灣政府應儘速將遠洋漁工和家戶移工納入勞動基準法,並依照國際勞工組織的公平聘僱原則修法,規範一切聘僱相關費用由僱主支付,落實薪資直接給付,且開放移工自由轉換,另應加強對權宜船的規範與要求漁船提供船上 WIFI,確保漁工通訊與集會結社自由。」

宜蘭縣漁工職業工會秘書長李麗華強調:「臺灣政府的目標應該是要打擊人口販運,終止奴役案件,執法人員也應以保護被害人為重,這才是他們應盡的責任與義務。然而,政府在反剝削行動計畫中所卻是以維持在美國《人口販運問題報告》的第一級為目標,甚至訂定獎懲辦法,完全是劃錯重點。」

台灣人權促進會秘書長施逸翔表示:「臺灣在今年5 月 19 日修正《人口販運防制法》,宣示打擊人口販運與終止強迫勞動的決心,但諷刺的是,同月 23 日又發生在臺中的印尼女性家庭看護工遭雇主家中母女三人嚴重虐待與毆打,顯見政府持續忽視家事移工的勞動人權,且不願接受美國政府每年呼籲臺灣政府『推動立法,將家庭看護和家事勞工納入基本勞工權益的保障範圍』的優先建議,導致女性家庭看護工持續面臨強迫勞動與性騷擾性侵害的高風險環境。再者,臺灣政府承諾多年的『落實國際勞工組織的 C-188 公約』,至今仍遙遙無期,導致近年美國政府持續關注的臺灣遠洋船隊中勞力剝削問題仍然嚴重。綜合上述兩個長期沒有改善的狀況,臺灣實不該再被列為第一級。」

拜登簽署國安備忘錄 正視全球非法捕撈行為

拜登政府去年簽署打擊 IUU 與強迫勞動國家安全備忘錄,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宣布將發展打擊強迫勞動的貿易策略,涉及強迫勞動的企業都可能面臨制裁或經濟損失。臺灣政府若沒有加速改革,恐將面臨更大的經濟損失與聲譽影響。

外籍漁工人權保障聯盟嚴正呼籲臺灣政府不應因被列為《人口販運問題報告》的第一級而竊喜,應更積極解決勞力剝削與人口販運等問題、採取美國優先建議的改進措施,並與臺灣與國際公民團體共同研擬具體可行的改進方案,讓許多嚴重的強迫勞動與人口販運案件消失於臺灣社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