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國內的混米事件延燒,燒出許多將台灣米混以進口米但標示不實的糧商名單。糧商雖是米的源頭,但糧商選擇混米的背後,其實有更大的結構在牽動着;除了政府的糧食政策,「賣場低價促銷文化」也是一項關鍵因素。
今天WE公民新聞的其中一段,中正大學同學製作的專題報導指出,為了讓消費者感受到自己的商品便宜實惠,大賣場總是祭出琳瑯滿目的促銷廣告。商品要低價促銷,勢必要將商品的成本壓至更低廉。由於賣場掌握商品上下架的權力,因此便能要求供應商將成本降低再降低,否則賣場便不予以上架。賣場低價促銷文化,使得無利可圖的糧商因而選擇在商品中混充更便宜的進口米。過去政府抽查到不合格市售米時,公布與開罰的行動僅針對糧商,未來也應考慮擴大及銷售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