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 社運發電機

【新聞稿】沸騰時代的生存指南:COP28前全球行動與重點分析

文/媽媽氣候行動聯盟、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TCAN)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8屆締約國大會(COP28)將於11月30日至12月12日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杜拜舉行。為了讓更多關心此議題的民眾能在會議前瞭解全球氣候行動的最新發展,媽媽氣候行動聯盟與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TCAN)共同合作舉辦了COP28會前解析講座。

台灣應從全球盤點學到的三堂淨零課:能源轉型加速度、工業去碳化莫等2040、建構反漂綠生態系

講座首先由TCAN研究總監趙家緯分享全球盤點(Global Stocktake, GST)對台灣氣候政策的意涵。 在能源轉型方面,趙家緯指出:「2030年再生能源裝置容量較2020年增為三倍」此目標已獲得全球60多個國家支持,包含歐盟以及排碳大國的美國與中國等,但回過頭看台灣現況,雖然政府在2025年前正努力衝刺光電與風電的佈建,但2026年至2030年的建設目標卻呈現下滑趨勢,與全球趨勢不符。

除了加速再生能源發展,「能源效率進步兩倍」也是COP28主席Sultan Al Jaber呼籲各國政府支持的重要目標。台灣當前的能源效率(節能表現)雖然高於全球平均,但在人均節能投資上,其實還不到德國及加拿大的1/10,而儘管台灣的三位總統候選人(賴清德、柯文哲、侯友宜)有把「深度節能/節能優先」放在政見之中,但進一步分析可發現:三位候選人其實都未再提出更積極的政策工具來強化各部門的節能行動,也未提出相關的量化目標。上述這些落差皆顯示台灣2030的能源轉型目標尚待加速。

在工業去碳化方面,目前不論是政府政策或是難減排產業(石化、鋼鐵、水泥)的業者,在關鍵的去碳化技術上(例如:以氫製鐵、CCUS、電氣化等)大多是押在2040年甚至是這之後才規劃投入,但事實是產業現在所做的任何投資決策都會影響到2050年的排放。舉例來說,中鋼在未來數年將會面臨老舊高爐汰換/更新的議題,若只換成更高效的高爐且用到其壽齡終止(約2060年),台灣將無法實現2050淨零目標。

因此,2050其實就是明天!企業現在所做的投資決策都會影響2050淨零目標的達成。趙家緯進一步指出目前國際上已有四大驅力在加速工業去碳化,包含:(1).「G7氣候俱樂部」針對低碳鋼鐵、水泥的標準訂定與貿易合作,(2).「政府公共工程低碳採購倡議」所創造的低碳鋼鐵/水泥需求市場(目前已有9國加入),(3). 今年COP28 的「貿易日」主題,旨在探討貿易協定如何推動產業淨零(WTO亦推出了「Trade House 」展館)」,(4).「技術突破」:國際研究顯示鋼鐵與水泥的低碳技術研發與2030年的預期產能已大幅成長,此顯示工業淨零並非2040、2045年才能落實的遙不可及目標。遺憾的是,這些驅力在台灣的政策制定或媒體報導上都鮮少著墨。

最後,趙家緯強調台灣應建立反漂綠生態系,例如:去年聯合國的的反漂綠報告:Integrity Matters,已進一步發展為「淨零識別與當責性綱要(UNFCCC’s Net Zero Recognition and Accountability Framework)」的檢核制度,因此,未來登錄在聯合國Race to Zero的組織,都需要提供「實質承諾」、「氣候轉型計畫」、「減排行動進展」等內容以供檢視,以排除那些缺乏淨零可信度的組織。趙家緯指出:台灣其實有不少企業已被納入國際非營利組織的評比,且不少企業在國際上重視的「碳抵換/碳權使用及說明」、「公正轉型」等面向上表現不佳。但可惜的是,這部分也少有媒體報導或是被納入在國內的永續獎評比項目,因此,如何將這些國際強調的淨零面向轉化為驅動企業淨零的動力,且建構一系統性的反漂綠生態系,值得深思。

Taiwan can help的真實意涵應是落實「氣候正義」的氣候外交,協助小島嶼國家獲得合理公平的損害賠償

媽媽氣候行動聯盟的氣候青年專案統籌呂伊庭表示,去年針對全球南方損失與損害基金(The Loss & Damage Fund)的延續討論,將是此次COP28的會議重點之一。呂伊庭指出,去年損失與損害基金的建立,是全球南方國家睽違30年來,要求氣候正義的重要一步。自1991年小島嶼國家聯盟(AOSIS)提出損害與損失議題開始,就一直面臨資金無法到位,受害國家無法得到合理賠償與支援的處境。而氣候正義無法實現的原因,是碳排大國不願加速化石燃料退場,且化石燃料產業仍不斷發展,持續在國際間大力進行商業行為與政治遊說。

呂伊庭進一步表示,台灣氣候外交重要的一步,應是積極關注並全力支持全球南方損失與損害機制與資金的完善。台灣許多重要的邦交國都是第一線承受碳排後果的島嶼國家,這些島嶼國家已面臨危急存亡的時刻,遺憾的是,台灣目前的淨零戰略與因應氣候變遷的相關政策尚未在這部分提出相關規劃。呂伊庭強調,Taiwan can help應是與島嶼國家站在一起,捍衛他們應得之權利,協助他們獲得合理公平的損害賠償。台灣與多個邦交國都有簽訂合作備忘錄與因應氣候變遷聯合聲明,因此台灣應與小島國家一起全力監督碳排大國負起責任,同時訂定台灣自身化石燃料產業的退場時程與方式,方能落實符合「氣候正義」的氣候外交。

青年世代的關注重點:強化2030減碳目標、氣候教育、世代正義與公正轉型

講座下半場由來自台灣青年氣候聯盟(TWYCC)的代表分享青年如何看待氣候議題。COP28代表團副團長,吳昀芳首先分享各地的青年宣言與行動,並指出青年開始重視區域的不平等以及知識的力量,例如全球青年綠人強調應該要更重視南半球青年的聲音,同時也要重視氣候教育的重要性,讓下一代人意識到氣候變遷的存在是需要被咎責的,而來自波蘭的開放對話國際基金會(Open Dialogues International Foundation)則是希望透過對話的力量來支持草根行動。

從各個國家的青年宣言來看,可以發現各國所強調的面向有所不同,也呈現出背後的資源不平等議題。昀芳接著比較台灣的淨零目標與全球青年宣言(Global Youth Statement)中氣候目標的差距,發現台灣目前的2030減排目標:24%(正負1%),其實與青年的目標落差甚大,對此,昀芳也邀請大家去思考台灣排放歷史的定位為何。

TWYCC倡議部部長陳欣接續表示,在台灣淨零目標設定的討論中,主管機關常陷入國際定位認知不清的窘境,例如在全球北方或南方國家的定位不明,若台灣政府一昧以最低的氣候目標標準看待自身,則易與國際趨勢脫節。陳欣接著對照能源部門的科學基礎減量目標以及台灣當前的政策目標後指出,台灣必須要訂定更為積極的目標,例如提出明確的化石燃料汰除時程規劃。接著,陳欣分享基於公正轉型工作計畫(Just Transition Work Programme, JTWP)的國際青年訴求,強調台灣十二項關鍵戰略需強化教育培訓並顧及未來世代的需求,同時,政府各部門在規劃各個戰略時亦應積極思考公正轉型的各個面向,包括對於勞工的衝擊、關鍵資訊取得的不對等、低碳工具取得的難度等。

最後,TWYCC常務理事黃品涵總結COP28的運作模式、過往參與經驗等,期許未來能透過公約的機制,讓更多台灣團體參與其中、建立國際網絡。最重要的是,將關鍵的國際資訊帶回台灣,深化台灣的氣候倡議。

更多COP28相關資料請見:COP28官網https://www.cop28.com/en/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SMC):COP28 氣候變遷大會資訊簡介https://smctw.tw/16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