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
各黨總統候選人終於確定人選,根據我們的媒體觀測報告,人權議題在選舉期間並非高度被討論的議題,也因此許多組織紛紛推出自己的問卷來詢問候選人立場。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於本日(11月29日)上午舉辦了記者會,呼籲各政黨及參選人更應重視民間不斷提出的人權議題,並公布主要政黨的總統候選人對五項人權法案改革的立場,且進行評論,也就「集會遊行法修法、數位人權保障、難民庇護制度建立、移工與企業人權保障、氣候變遷公正轉型」,向各政黨及候選人提出建議。
國際特赦組織在英國、瑞士、西班牙、巴西、泰國、南韓、日本等分會,都曾舉行選舉的相關倡議,這是台灣分會的第一次針對總統大選舉辦,也是讓國際組織更多關注在地人權的一個做法。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秘書長邱伊翎表示:「此次選舉備受國際社會關注,台灣的人權現況在亞太區域相較於其他國家,非常自由,但是在集會遊行權、數位平台管理、移工權利的保障、尋求庇護者及難民制度上仍落後於國際人權標準。因應氣候變遷,政府應該更積極地制定環境社會檢核機制與企業盡職調查的法規,達到公正轉型的目標。」
候選人對五項人權議題支持度不一
基於過去三年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關注的在地議題,發出了涵蓋五項人權議題的問卷,也收到了所有總統候選人的回覆了,並將各陣營的政見整理至專題網站上對比,也針對各議題與 KOL 合作錄製 Podcast 節目,促使公眾更深入地關注人權議題。邱伊翎指出,相較於先前縣市長選舉人權問卷回收情形,這是第一次所有候選人皆回覆的狀況,也代表某個程度上他們對人權議題都有一定程度的重視。
集會遊行法
針對集會遊行法其中賴清德、侯友宜及柯文哲三位主要政黨候選人皆表示支持進一步透過法規調整,以保障集會遊行權。賴同意立法規範警察對於非致命性武器的使用,侯則同意應增加培訓以符合比例原則。國際特赦組織呼籲儘快更改《集會遊行法》以符合國際人權法之標準,並促使政府在和平示威活動中,扮演協助者的角色。
台灣人權促進會王曦副秘書長表示,看各候選人的回覆,似乎大家都有共識集遊法要朝國際人權公約標準修改,然而過去經驗上,像集遊法這樣典型的執政者魔戒,在修法歷史終究是不分黨派的執政者最終都沒有實現選前承諾,因此實際上在真正成為執政者之後對法案的動向是更需要全力關注的重點。
針對個別候選人,王曦指出民眾黨的回覆沒有詳細內容,雖然在立法院有提過相關草案,但在缺乏後續推動的情況下,無法判斷實際立場。民進黨的回覆明顯希望避免警務軍事化的狀態,比對的應是中共直接控制香港的情形,但台灣的軍警早已分家,問題比較不大。而有爭議性的問題在非致命性武器的使用,賴清德指明了幾項需要關注的武器清單,包含催淚彈、閃光彈、橡膠子彈這些台灣沒有使用經驗,還有水炮、警棍、胡椒噴霧等。她表示水炮這項缺乏明確使用辦法的警械,還有符合警械條例卻在實務被濫用的警械,都需要進一步的規範。胡椒噴霧是徐國勇內政部長任內採用為警械,他口頭表示不會在集會遊行被使用的承諾目前被遵守,但同樣需要明文規範。侯友宜的回覆相當正面,並提及要針對警力進行培訓。但他本人過去擔任警察時期時,針對鄭南榕進行的攻堅行動,或者新北市長任內警方對於抗爭民眾的態度都相當粗暴,因此後續的執行才回是重點。
科技與人權
針對要求科技公司負擔責任以防止網路暴力及人權侵害,雖然三黨都同意立法規範,除了過去執政黨性防法第13條針對未經同意散播性影像的平台罰則與民眾黨的數位經濟基本法草案,皆並未進一步說明是否要求企業進行人權盡責盡職調查(due diligence)及網路平台責任的政策方針。國際特赦組織建議朝野應推動進一步的企業人權盡責盡職調查法規,從而建立以受害者為中心與合乎國際人權標準的處理機制,回應易受歧視、性暴力與仇恨言論所苦的群體需求。 國際特赦組織是從南韓 n 號房事件、羅興雅人遭遇的仇恨言論開始關注平台責任,因此首先針對的是googel Meta等大型科技產業,但當然我們也認為政府應該提供相關立法,監督企業落實人權責任。
台北市婦女救援基金會杜瑛秋執行長針對性影像外流的數位性暴力議題則指出,台灣雖有立法規定處理的行政執行機制,但實務上被害人的性影像被散佈在境外小型網路平台不斷轉傳散佈,政府單位往往因為找不到境外網站平台負責人相關資訊而難以強制執行;同時只有台灣境內和極少數企業例如 Meta 願意提供行為人個資,也讓相關的起訴與定罪難以進行。她建議應劃整合性的三級預防策略,不能只有救援跟防堵,還要分別從國際合作、立法,針對大型與小型的平台進行治理,最根本的則是從網路使用者的教育著手。希望各候選人更加重視數位性暴力的議題。
杜瑛秋認同民進黨回覆中指出「濫用言論自由所導致歧視與傷害,是需要負責的」,並肯定國民黨強調歐洲的相關法案。她如何進行國際接軌是相當重要的,因為網路平台是無國界的,只在國內相對優先。針對民眾黨的回覆,她提及如何處理個資也是我們相當在乎的問題。因為面對仇恨與歧視的言論或私密影像,大型平台雖然願意配合下架,但是不願意提供行為人個資,導致起訴困難,導致起訴困難,相關資訊仍然持續流傳。
難民法
在難民法的部分,國民黨及民眾黨皆明確支持立法,民進黨卻認為此議題須待社會共識。有鑑於國內的尋求庇護者已經越來越多元,國籍數量來到。24 種,難民法及相關配套的需求越來越顯著,民進黨也曾在2005年提出難民法草案,2016年一讀初審通過,行政院更將難民法草案列入2024年的國家人權行動計劃目標之一,此回應顯示出競選團隊對此議題之了解缺乏。目前,中國及香港個案有《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港澳條例》可用,其他國家個案則缺乏明確法律授權,使得第一線人員再面對其他國家個案時,困難重重。
邱伊翎指出「亞太地區每年都會有政變或示威衝突,像是土耳其、緬甸,泰國的學生運動面對的鎮壓,再加上俄烏戰爭,讓許多人需要尋求庇護。這些人在台灣也會面臨無法更新護照的問題,如果缺乏制度只會讓這些人的處境越來越困難。」
台權會難民專員賴彥蓉表示,執政黨經常強調人權立國作為治國願景,但賴清德的回覆當中,卻完全未考量台灣應訂立難民保護制度,僅一直拿未具社會共識作為不立難民法的藉口,卻未曾做出努力,讓大眾對於難民這個全球關注的人權議題有更正確的認識,而是錯誤地導向國安風險,是最令人失望的回覆。
香港反送中發生期間,很多抗爭者逃到台灣尋求庇護,在兩年後才有對應的機制。更好的做法是直接制定難民法與正式的庇護申請機制,才能夠因應緊急事件。實際上台灣作為一個海島國家,很難有大量難民的湧入,而目前已在台灣的庇護尋求者因為無法取得正式的難民身份,也很難取得工作、醫療等基本權利,反而就要一直依賴社會救濟。
其他兩位候選人的回應雖然對於難民保護制度都非常正向,但台灣至今難民法草案提案共有 12 次紀錄,裡面僅有兩次是由國民黨籍的陳學聖與陳以信立委提出,一次由民眾黨黨團提出,其餘大多數是由民進黨籍立委提出,其中兩次還是來自民進黨的副總統候選人蕭美琴。希望侯柯兩位候選人對於難民保護制度的建立,不是只有口頭支持,而是需要更多具體行動。
移工權益
在防範家庭看護工及遠洋漁工免於受剝削處之議題,民進黨總統候選人選人則是表示現行《就業服務法》已有保障移工權利,但對於移工無法自由轉換雇主、家庭看護工沒有休假、未享有最低工資、遠洋漁業漁工出海時,未能享有對外通訊權利,二者經常淪為人口販運被害者的受害族群,皆未提出較較明確的立法或修法方向,對於企業人權的盡職調查也沒有明確立場。候選人多以「人力」的角度來看待移工問題,缺乏「人權」角度的思考。國民黨候選人同意立法,民眾黨同意修法。國際特赦組織呼籲候選人更深入了解移工的工作風險與制度問題,並提出進一步的規範。
「移工沒有選票,更需要總統的高度來看待這個議題。」桃園市群眾服務協會移工政策處主任汪英達表示,雖然民進黨政府確實有回應 NGO 對於移工權益的訴求,但幅度跟速度都不足。因此當賴副總統的回覆內容,幾乎就是重複勞動部八年來的施政重點內容時,對於更新現況就是毫無幫助,也看不到任何對現在移工嚴重剝削與強迫勞動的反省。疫情期間移工的人身自由遭到嚴重剝奪,移工至今仍面對高額仲介費用。
汪英達指出,其他幾位總統候選人都缺乏移工政見,也說明了移工從來就不是政治人物施政重點。其中侯市長反而提出過「無證移工就地合法」這項國內眾多移工團體在新冠疫情之初的2000年就提出過的呼籲,是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發言,但也僅只於此。他也指出柯文哲在回覆態度上雖然支持移工權益,但希望透過加強與中國的貿易來改善移工處境的主張是無法想像的,對於實際上擁有勞動專章的台美二十一世紀貿易協定卻完全不提。
氣候變遷與公正轉型
關於氣候變遷公正轉型的議題上,三黨候選人都認同轉型過程應重視對於弱勢族群的影響,我們樂見各陣營的回覆都正面肯定推動進行淨零轉型時落實公正轉型的必要性。但針對現行利害相關人諮商與公民參與相關的機制不足處如何推進,尤其是易受影響的脆弱群體如何鑑別與對話,各陣營皆缺乏進一步的具體的論述與主張。我們呼籲不管中央或地方政府,應該將利害相關人視為共同推動氣候行動、能源轉型的共同夥伴,共同進行方案的規劃與執行,而非等待被告知與補償的個別民眾,並在制度與程序上提供對應的明確參與與決策權利。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研究員林彥廷表示,稱許三位總統候選人對於台灣氣候政策下的公正轉型重視,也能了解台灣目前公正轉型遇到的困境為能源轉型與產業轉型政策,且需要衝擊評估、碳定價、綠色金融等政策工具、與政府預算的支用來支持,保障被衝擊的弱勢族群權益,但是否真能對應到目前台灣推行公正轉型政策的現行狀況似乎還是有些落差。
雖然三黨對於氣候行動與公正轉型都表達了正面態度,但林彥廷指出「在產業轉型與結構路徑不清楚的前提下,沒去處理科學園區的開發對於水電的高度需求,或未來水泥、鋼鐵、石化等高碳排產業的減排轉型路徑很難真正看出背後公正轉型的真正狀態。」他進一步補充,台灣在 2030 年的減量目標上相對落後國際標準,賴清德延續國發會 37% 的低目標,侯友宜提出稍微好一點的目標,柯文哲則完全沒有任何討論,希望總統候選人能夠針對台灣在淨零轉型上提出更清楚的目標與路徑。
台灣大選受國際矚目
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秘書長邱伊翎發言提到:「國際社會相當關注台灣的大選,尤其在過去幾年間許多國際的媒體以及國際非政府組織在台灣設點,除了就近觀察兩岸的政治情勢外,也更能深入地了解台灣社會以及人權運動。中國人權持續惡化,香港國安法實施後,烏俄戰爭爆發,使得台灣成為國際關注的焦點,也在區域人權的發展上,台灣越來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因此無論選舉的結果如何,台灣都不應該人權進展向後退。我們如何透過制度改變及立法,讓台灣在區域人權的推動上,作為人權推動的助力,而非阻力,是所有執政及在野政黨,還有公民社會應共同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