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運發電機

【新聞稿】「2023島嶼聲耕音樂工作坊」政治受難者前輩傳唱生命之歌 思親歌謠滿載盈淚親情

文/國家人權博物館

國家人權博物館「2023島嶼聲耕音樂工作坊」12月9日舉行年度壓軸場,邀請白色恐怖受難者張則周、周賢農前輩、受難者家屬黃新華、藍芸若、高英傑老師齊聚一堂,透過沈浸在音樂歌謠裡的生命故事,重現走過威權、邁向自由民主的臺灣人權事蹟,鼓舞年輕民眾共同珍視並實踐當代人權價值。

壓軸場主題聚焦「御風拓路先行者的盈淚親情」,邀請年逾90歳、50年代受難者見證當年白恐苦難,周賢農前輩和難友家屬凃貴美、簡淑姫女士,於開場時共同合唱新竹初中國文老師黎子松前輩獄中創作的勵志歌曲《木棉花又開了》,傳承不幸蒙難黎老師的信念,即使遭逢逆境,仍要堅持對於美好人生的堅持。

張則周前輩回憶就讀臺大時,因為參加政府舉辦國語講習班而被捕,不僅因此與家人分隔,刑滿又再被送往小琉球職訓隊延訓。張前輩努力上進,重獲自由後繼續完成學業,並於大學校園講授生命教育。張則周前輩特別發表兩首詞曲新創作品《生命真奇妙》、《生命沒有第二次》,鼓勵臺灣推動轉型正義同時,要致力提升全民教育素質,啟迪心智,彼此學會尊重,使社會朝向良善的進步方向發展。

黃新華、藍芸若老師的父母親均為白恐政治受難者,黃新華老師年輕時總是聽到母親哼唱《教我如何不想他》,直到六張犁白恐墓園發現父親黃賢忠的墓碑,她才第一次體會到父親偉大的身影,也在歌聲中感受母親對父親無盡的思念。藍芸若老師則演唱母親藍張阿冬前輩教唱的獄中之歌《母親的呼喚》及追憶父親藍明谷前輩和母親相戀時的懷舊曲《幌馬車之歌》。

來自嘉義阿里山鄉的高英傑老師,帶來父親高一生前輩的經典作品《長春花》、《春之佐保姬》,當年高一生前輩於阿里山鄉長宿舍喜獲人生第一台鋼琴時,眼睛望著宿舍外搖曳的福祿考花,雙手就彈奏起自創的《長春花》,這首歌從此成了一家人每到黃昏時就會合唱的歌謠,滿載幸福的家庭回憶。後來高一生前輩於青島東路軍法處看守所蒙難時,還特別創作《春之佐保姬》勉勵妻子春芳女士幻化為保護神,一同守護家園和山林田野,歌曲中對深愛的故鄉有著濃濃的不捨。

人權館表示,「2023島嶼聲耕音樂工作坊」獲文化部國家語言發展方案支持,以多元國家語言口述結合音樂歌謠的互動工作坊模式,深入彰化、臺南、高雄校園傳唱受難者的生命之歌,並以親情、友情、愛情等單元主題,刻劃白恐受難者與家屬間難以言說的綿綿情誼,激起年輕世代更加珍視臺灣得之不易的自由、民主、人權。

左起政治受難者家屬凃貴美、受難者周賢農前輩、家屬簡淑姬合唱黎子松前輩獄中創作曲《木棉花又開了》。

 

政治受難者家屬藍芸若獻唱《幌馬歌之歌》送給在天上的父母親及甫辭世的蔡焜霖前輩。

政治受難者家屬黃新華(中)重現母親楊環前輩思念遭槍決父親黃賢忠前輩的歌謠《教我如何不想他》。

政治受難者家屬高英傑演唱父親高一生前輩獄中送給母親的歌謠《春之佐保姫》。

政治受難者張則周前輩講述獄中遭遇,以自創曲《生命沒有第二次》期勉臺灣社會不再重蹈白恐歷史覆轍。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