燦爛時光會客室

【燦爛時光會客室】第454集|原民青年參選山原立委 「當選需要奇蹟」為何還要選?

文 / 曾霈榆

《燦爛時光會客室》在選後企劃「2024落選者系列專訪」,邀請四組小黨或獨立參選人分享參選的心路歷程、政治主張,既有選舉制度對小黨的限制以及他們的突圍之道。本集落選者邀請到布農族青年 Savungaz Valincinan,參選堪稱「全台總統級選區」的山地原住民立委,一同談談他的選舉歷程,為何特意在參選前改名為「李我要單列族名我的布農族名字是Savungaz Valincinan」?當她穿梭在全台各原民部落拜票時,有何觀察與感觸?

山地原住民選區大 參選充滿挑戰

全台共計有55個「原住民族地區」,為政府所訂的原住民族傳統居住、且具歷史淵源及文化特色區域,其中又可分為30個山地鄉及25個平地鄉,而山地鄉大致與雪山山脈、中央山脈範圍相符,並加上蘭嶼,選區範圍極大。「這次參選大家從一開始就知道勝算非常低。」參選山地原住民立委的Savungaz Valincinan 說,在面臨沒有黨籍、沒有擔任公職經驗,且沒有全國知名度的情況之下,最後竟有6840位選民投票給她,雖然感動,但仍可惜沒能拿回選舉保證金。

「山地」及「平地」原住民立委投票依《原住民身分法》規定,以「台灣光復前原籍」落在山地或平地行政區作為判定基準,可追溯至日治時代的種族註記,並非根據目前「戶籍所在地」決定,而是世襲制身分。Savungaz Valincinan認為整套選舉制度非常吊詭,許多原住民在第一次選舉時才終於知道自己是山地抑或是平地原住民,且原住民立委選區遍布全台,幅員廣大,難以照顧到每位原住民族人,都市原住民甚至散居在都會區,更難觸及到他們。她質疑原住民立委服務範圍過大,難有效代表民意,並受政黨或少數地方頭人的掌控。

👉🏽 歡迎訂閱燦爛時光會客室 podcast頻道 Youtube頻道

Savungaz Valincinan將此次選戰策略定位為「游擊戰」,仍使用最「傳統」的方式,開著車走遍全台灣的山路,深入各部落社群,尋求選民支持,某次選民見到她還非常驚訝,直說這輩子投過許多次票,卻很少看過候選人實際面對面聊天拜票。她也發現,受限於原鄉傳統社會關係緊密以及尊重長輩的觀念,年輕人在部落很難公開表態支持,因害怕造成家庭衝突,僅對親近的父母或兄弟姊妹拉票。

她認為,此次選舉的得票分配結果,有助於分析選舉過程中哪些是有效行動,將成為她執行倡議工作及未來參選的基礎,也讓她接觸到更多族人。

主持人管中祥回應,雖然很多人批評國民黨地方派系的候選人為什麼可以選得好,但從某個角度來看,他們和草根與在地的連結非常密切。「接地氣」是參選的重要基礎,特別在不同選區及文化脈絡下,如何轉譯大家意見,十分重要。

選舉前改名 訴求「單列族名」

Savungaz Valincinan在登記參選前,至戶政事務所改名為「李我要單列族名我的布農族名字是Savungaz Valincinan」,透過改名行動,將原住民身分證能「單列族名」的訴求傳達給社會,她也透漏在身分證能單列族名前,會一直使用這個名字。目前,原住民身分證上僅有三種姓名形式可以選擇,包含:漢字音譯傳統名字、漢字音譯傳統名字並列羅馬拼音及漢名並列傳統名字羅馬拼音。

「這是一個抗議口號。」Savungaz Valincinan說,在做出改名決定前思考很久,她不想被他人以「中文翻譯」來認識自己,寧可將姓名中文部分改成一串倡議口號,讓人覺得難記也沒關係,她要透過行動去達成身份證可以「單獨使用族語拼音」的目標。

管中祥認為,這是非常重要的行動策略,命名事實上具有高度政治性及認同。過去因政治力量介入,用漢人的文字去命名原住民,破壞了原住民既有的文化秩序與文化習慣。

出身原漢家庭 高中時期認同產生變化

Savungaz Valincinan在台北出生,爸爸是漢人,媽媽則是來自南投縣仁愛鄉的布農族。從小生長在都市的她,小時候尚未有出原民認同,直到高中時因為家庭經濟狀況出現問題,想取得原住民福利身分,因此父母討論讓她改從母姓,沒料到當戶口名簿上多了原住民的註記,世界看她的眼光竟瞬間反轉。她舉例,體育老師曾質疑她為何跑不快,讓她產生「原住民為什麼要跑很快?」的疑惑;或者當成績不及格要留級時,老師曾跟她說「你是原住民學生,要再給你一次機會」,讓她納悶為什麼原住民需要再多給一次機會;在高三時,也曾因為考試加分而被同學用異樣眼光看待。

現在的Savungaz Valincinan,已經歷過一段認同浮沉的時期,她認知到成長過程中,自己太少機會成為一個布農族人,因而決定選擇使用布農族的名字在社會生活。「我要用我剩下的生命,去成為一個完整的布農族人。」她表示,在原住民社會裡,因為長期殖民與外來文化影響,許多族人常會不解為何她要去挑戰社會,她希望自己的行動能讓年輕原住民或者下一代在使用自己的族語姓名時,不需承受異樣眼光,讓大家都認為每個人擁有不同姓名及文化背景是理所應當的事。

投入參選 渴望成為制度內「裡應外合」的人

Savungaz Valincinan有參與社會運動的豐富經驗,也曾擔任立委助理,她發覺所有的社會倡議最終走向的結果是「改變體制」,許多社會問題皆涉及法律修正與政策,這些都是立法委員的權責,因此此次參選她想嘗試能否進到體制內,成為跟體制外裡應外合的人。此外,她也希望自己能夠代表青年力量,擾動原住民僵化的政治環境。

Savungaz Valincinan表示,長期以來原住民立委與區域立委始終分開選舉,導致都會區原住民始終得不到當地立法委員或各層級民意代表的照顧,原民相關的法案也很難通過。在參選過程中,她更意識到族人會因就學、工作等因素在原鄉與都會區流動,這個狀況在原住民青年身上格外明顯,常伴隨著原鄉文化認同、在都市與原鄉夾縫間生存的難題。

Savungaz Valincinan表示,許多候選人常以「青年返鄉」作為他們的青年政策,但實際上她非常反對,她認為「返鄉不是身體買一張車票回到原鄉」,而是青年在原鄉能被家族及部落所認同,並且找到存活的方式,並非易事,這些政策對原住民青年的想像太過單一,難以給他們穩定的發展資源。

傾聽族人心聲 滿足基本生存需求

跑選舉的過程中,讓Savungaz Valincinan有更多機會傾聽族人的心聲。她提及,原鄉的經濟、土地及交通道路問題是最多族人向她分享的議題,原保地借名登記、出租給漢人的狀況層出不窮,且原鄉道路維護資源不足,儘管居住人口不多,仍應滿足最基礎的通行需求。另外,「狩獵」也是族人十分有感的議題,她坦言山上狩獵活動非常蓬勃,卻因法規限制常出現「如果今天看你不爽,我就去檢舉」的狀況,但狩獵對許多族人來說是理所當然之事,更是生活的一部份,不該被國家法律所限制。

在參選前,Savungaz Valincinan已有很長一段時間回到部落學習文化,以及協助族人解決與釐清法律問題,給予能力範圍內的幫助。這段時間以來,她驚覺「近用權」的概念非常重要,許多族人曾碰上法律問題,卻不懂該如何申請法律扶助,當中的資訊落差難以想像,她希望未來即便沒有任何公職的身分,仍能持續協助部落擁有更對等的資訊,這將是她接下來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