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莊旻璇
彰化「芳苑地區陸域風力發電開發計畫」規劃在彰化沿海重要潮間帶「永興海埔地」及內陸田間設置13座風機,若加上其他開發案,預計在芳苑地區設立的風機加總至少有50支,引發在地居民反彈。
政府近年來大力推動能源轉型,卻在各地引發大大小小的抗爭,究竟開發過程出了什麼問題?居民對風機抱持哪些疑慮?本集節目邀請彰化環境保護聯盟吳慧君,一起來討論芳苑反風機事件。
陸域風機進駐芳苑 恐影響睡眠、生計
芳苑的沿海地區有著全台最寬廣、生物量最多的潮間帶,同時也是牡蠣、文蛤等養殖重地,而彰化縣更是畜牧業的重要產地,以芳苑鄉為例,雞蛋產量就佔了大約全國的40%,政府卻要在農漁業密度高的地方設立風機,甚至規劃逾50支的數量,勢必對當地產業造成重大影響。吳慧君提到,開發案進入環評才會有詳細資料,有些風機不需經過環評,實際規劃的數量高於70支,彰化其他地區也有風電開發計畫。
目前芳苑已有22支風機設立在堤岸內的魚塭區,尚未進到內陸,但周邊仍有部分居民深受風機長期低頻噪音所苦,甚至曾發生風機漏油、汙染周遭魚塭,造成養殖的文蛤、白蝦接連死亡。吳慧君表示,風機進駐彰化,居民最擔心的是風機不間斷運作產生的低頻噪音及眩影,可能造成嚴重的睡眠問題,使生活品質下跌,甚至連帶影響地價,除此之外,風機噪音對動物的影響也應審慎評估,當地養殖業、畜牧業不應平白承受這樣的風險。
風機緊鄰家門邊 民眾竟毫不知情
吳慧君表示,風機開發說明會的公文大多發給村里長或鄉民代表,近期也開始發送給關注開發案的公民團體,然而實際受影響的居民卻未直接收到通知,甚至在環評會前到當地現勘時,才發現居民對開發案毫不知情,由此可見過程中雙方資訊不對等,使民眾難以參與討論。除此之外,由於政府與廠商並未提供開發案的相關資料,民眾只能從網路上蒐集資訊,然而說明會上的風機數量、環評程序皆與查到的資訊不符,吳慧君提到,原本在環保署網站上看到預計申請21支陸域風機,廠商卻在說明會上拿出另一份只有8支風機的計畫,推估原本預計設立風機的地點可能有鄰近住宅,符合環評條件,而廠商為了規避環評才做此更動。
2023年12月15號「芳苑地區陸域風力發電開發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第3次初審會議上,芳苑居民李國忠表示,廠商召開說明會時,並未確實通知受影響的居民,甚至開會前一週詢問在地的畜牧業者,還有人不知道風機即將蓋在自己的生活周遭。李國忠接著播放在開發說明會上的影片,一位來自彰化漢寶村的阿嬤控訴,現在住家附近不到200公尺處就有一支風機,風機發出的噪音導致每天晚上都難以入睡,堅決反對再設置風機。
環境議題沒進步 民眾參與待加強
吳慧君提到,「芳苑地區陸域風力發電開發計畫」中的永興專業區,同時也是漁電共生的示範場,兩者場址重疊,恐形成「上面風機、下面光電」的情形,然而環評過程卻未納入光電的影響,也未討論風機設置對畜牧業的影響,直到環保團體及民眾反映,環評委員才要求業者提出評估報告。節目主持人管中祥認為,開發帶來的危害並非完全無法避免,前提是要與民眾進行良好溝通、達成共識,事後補救反而增加成本。
目前法規規範陸域風機距離建築物500公尺以下需辦理環評,並非禁止劃設,吳慧君表示,即使有這項條件,業者仍有責任通知受影響的居民,並對開發案做更審慎的評估,否則當地居民、環保團體若未參與環評會議,很可能在沒有任何討論的狀況下直接通過這次的開發案。
10年前苗栗苑裡曾因風機設置的安全距離爆發大規模抗爭,如今又發生類似事件,難道這幾年在環境議題上沒有任何進步嗎?吳慧君認為,政府本質上還是在協助開發,民眾與政府、廠商時常處於資訊不對等的狀態,尤其近年政府大力推動淨零碳排政策,為了加速開發程序,相對難顧及到民眾參與的細節。管中祥提到,民主社會除了投票以外,「公眾討論」與「資訊透明」也非常重要,但從環境運動的歷程來看,仍有相當大的進步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