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運發電機

【新聞稿】釣魚台教育協會《重返無人島》紀實短片放映暨座談

(左起:釣魚台教育協會傅崐成理事長、林月英常理、陳美霞創會理事長、謝小芩常理(清大通識中心教授)、林聖芬監事(前清大副校長),圖/釣魚台教育協會)

文/釣魚台教育協會

紀實短片《重返無人島》說出漁民的拚生活、拚生命、拚尊嚴

《重返無人島》紀實短片今(21)日在新竹清華大學舉行校園首映暨映後座談,來自台灣各界的學者、學生以及關心保釣運動的社會人士齊聚清大圖書館清沙龍一同觀賞並參與映後座談。

本片策畫張釗維表示,1970年代開始投入保釣的漁民和知識分子如今都已年逾六、七十歲,他們在相同的年紀、不同的戰場投入保釣運動,分進合擊持續五十年,造就了許多傳奇人物,他們的故事都應該被講述、被傳頌。張釗維介紹,本片分三階段敘述漁民在釣魚台海域拚搏的歷程,第一階段是從海洋生態帶到漁民謀生計,這是拚生活,第二階段是海洋的無常所帶來的生命風險,這是拚生命,第三階段是近年來,爲了捍衛自己的漁權以及主權而揭竿而起的拚尊嚴,他特別期盼年輕的下一代可以因爲片中的鄉土語言而能夠認識魚產以及親近這片海洋,如此才能更貼近漁民內心的喜悅與痛苦。

漁民的艱苦誰人知?

曾擔任蘇澳區漁會總幹事長達二十年的林月英認為,從漁民的角度來看,《重返無人島》是很沉重的。她從小在漁村長大,父執輩皆是捕魚維生,因此從小就聽到長輩要去哪裡捕魚?天氣如何?可不可以出港?她告訴現場觀眾,南方澳漁民稱釣魚台為「無人島」,那裏的海洋資源非常豐富,尤以鯖魚是南方澳最大宗的漁獲,但林月英說捕魚的背後其實相當的辛苦。她說,1994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生效,日本立刻就宣稱其擁有的200海浬經濟海域的範圍,即便在與台灣有重疊海域爭議的釣魚台海域也依舊對我漁民強硬執法,強迫驅離我台灣漁民,在她擔任漁會總幹事期間,就與政府溝通一定要讓漁民知道哪裡可以捕魚,每次有台灣漁民被日本政府關押,漁民家屬都要面臨巨額罰款,有艘船甚至罰款高達八百萬元台幣。台灣政府劃定「暫定執法線」,但日本並不承認。漁民捕撈作業配合「暫定執法線」規定,仍難免因潮差問題造成爭議,因此暫定執法線對漁民保護效果有限。忍無可忍的漁民被迫反抗,不但在2005年主動集結包圍日本巡邏艦艇「白嶺丸」號,更在2012年日本主張國有化釣魚台時,爆發更大規模的「為生存,護漁權」海上保釣抗議行動。漁民的怒吼,震驚了國際社會,迫使日本不得不做出讓步,才有了後來的台日漁業談判,劃定可以共同捕魚的海域。

知識分子與漁民的保釣力量匯流

「釣魚台教育協會」創會理事長同時也是本片監製的陳美霞指出,知識分子的保釣運動文獻汗牛充棟,漁民的保釣運動文獻卻屈指可數,她認為日本船艦驅逐我台灣漁民,而台灣漁民群起反抗的事件,這就是漁民的保釣運動!陳美霞說2017年「釣魚台教育協會」成立後,才發現保釣運動不只是單靠知識分子的努力,而是知識分子和漁民各自登山、各自打拚,如今知識分子與漁民的保釣運動匯流起來,絕對可以展現更巨大的力量與豐沛的成果。

映後座談主持人謝小芩表示,新竹清華大學圖書館擁有全臺灣最完整的保釣運動史料,這些史料是由保釣健將林孝信捐贈其從美國帶回來大量保釣資料開始,有更多的老保釣也陸續跟進捐贈他們手邊的釣運歷史資料。謝小芩說,保釣教育的推動,就是不希望讓這些重要的歷史盡成灰,更要與漁民保釣的歷史連結起來。

清華大學前副校長林聖芬認為社會對保釣運動的認識從本來以知識份子為主,到現在能夠與漁民的保釣歷史結合起來,未來將會走出一條可長可久的保釣道路。

洞察日本狼子野心,齊心對抗不公不義

「釣魚台教育協會」現任理事長、國際法與海洋法專家的傅崐成對於紀實短片片尾提到「沒有主權就沒有漁權」的呼籲特別有感觸,他認為法律只是一種工具,如果可以深刻理解,就有信心,釣魚台就是我們的。他進一步指出,日本覬覦我釣魚台列嶼主要目的除延伸大陸架的經濟利益外,也包含戰略思考及石油礦產。傅崐成敘述了幾段史實,認為毫無疑問,日本是竊佔釣魚台。

農運詩人詹澈疾呼,日本排放核汙水至今已逾三萬噸,造成全球嚴重海洋汙染,已有諸多國家的科學家、漁民表示抗議,台灣政府與民間應嚴正抗議日本此與鄰為壑的惡行,強烈要求日本政府與東電公司停止核汙染水排放,並應針對受其影響的國家與人民進行損害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