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家豪(承辦:基隆市中山區和平社區發展協會)
位於基隆西岸的高遠新村,匯集了臺灣早年在碼頭做港務、或買賣討生活的眷屬。
這些媽媽們在人生的歷練下磨出一番好手藝,無論揉餅、捏丸、燒菜,每個人都各擁自己的拿手菜,同時也雜揉了台灣各式族群的口味。
本系列投書將細究每一道手路菜的製法,從灶爐裡的炊煙中一窺媽媽們的人生故事。
【盧美君】
民國38年於中國海南島出生。年輕時報考基隆港務局的話務員,一做就是四十餘年。擁有一身好手藝,也曾被親友推崇鼓勵去美國開餐廳,家傳的滷牛腱、自學的川味豆瓣魚,都是拿手菜。
—
三條銀白亮閃的鯧魚擺在桌板上,美君姐手裡拽著餐巾紙,伸進魚口將魚身最為羶臭的血塊與黏液一一拿除。再用指腹沾上高度白酒抹在魚身內外,仔仔細細地讓腥味被酒精給揮散。「我這是上海式的作法,食譜是我和鄰居學來的,有一次在他家吃到驚為天人,怎麼魚能這麼酥香美味。」美君姐以磁碗底磨刀,得要鋒利才切得平整,她說這魚得用刀切出最大斜面才好,便以斜四十五度角從魚頭處依序片到魚尾。
熏魚起源於中國江南一帶,雖名為熏(以煙燒烤食物取其香氣。)卻是油炸而成。因著重冷吃,味道講求乾淨,熏魚不適合使用油脂豐厚的魚種,鯧魚、鮸魚、鯰魚皆合適。熱起油鍋,美君姐先拿木筷伸進測溫,等到筷旁起了小油泡就將方才片好的鯧魚片放下。表皮不需抹粉,直接素炸,也不能求快,家庭火力唯忌同時大量下鍋,以免油溫降低過快。用高溫把水氣逼出,魚得要炸得透、骨肉炸得焦酥,用瀝網撈起時可以聽到魚塊乾酥脆爽的聲音正是最佳時機。
魚塊得趁熱沒入到醋汁裡,讓表面因遇熱而張出間隙的孔洞迅速吸附醬料。美君姐的醋汁調得簡單,唯醬油、糖、白醋三項,滋味不過鹹,也不酸嗆,反而些許的甜口讓熏魚冷吃時顯得更迷人,像是吃不膩的小零食。泡醋汁時只須注意是否魚塊各處是否都有浸到,三十秒就可以馬上撈起,放到盤上放涼等待享用。
「我四十歲那幾年曾經跟傅培梅學過作菜。一開始是因為先生的妹妹從美國回來,連連稱讚我的手藝,鼓勵我到美國開餐廳做廚師,當時內心當然還是有起些漣漪,我才想到要再去廚藝教室多學幾個菜。珍珠丸子、蔥燒鯽魚、魚香茄子……我還有一道拿手菜是川味豆瓣魚,第一次在外面餐廳吃到就試著回來自己做做看,魚肉先煎後蒸,再另起鍋以熱油炒香豆瓣醬,最後淋到魚上,就變成最好吃的豆瓣魚了。」
民國59年美君姐到基隆港務局以擔任話務人員(接線生)受訓,笑說那時得要記好多電話號碼,得要以雙手並用來應付眾多來電。話務的工作一路做了40多年,如今早已每人人手一支行動電話,曾經五六人的總機團隊,都在時代的進程裡轉調職,最後也只剩美君姐一人繼續做到退休。
或許是工作的經歷,美君姐很能說菜,每一道菜的步驟、技巧與吃法她都熟稔再三能夠滔滔地說出她的理解;同時她也自信,那是長年來從旁人的讚賞中所累積起的底蘊,看她做菜宛如真的在看傅培梅做菜一般,能把大菜烹得家常,在家常裡卻也有細究。
放冷後的熏魚醬汁吃得更進去了。比起剛炸好時的狀態,魚肉冷過顯得更加緊實,肉絲裡更帶著醋甜香,而邊緣酥化的部分更是在嘴中一嚼就化掉,留下濃郁的韻味。因為是淺漬,所以不重口反而耐吃,配上酒類更是在正餐前極佳的開胃小點。美君姐笑說大家有口福,今天用鯧魚下了重本,恰好進來廚房的媽媽們人手一片,連聲稱讚,還呼朋引伴叫還沒吃到的人快來吃吃看。
最後因為要拍照,美君姐拿著一整盤熏魚在鏡頭前,她人站的直挺,眼神熠熠:「我是盧美君,這是我做的熏魚,真的又香又好吃!」她的聲音裡帶著對自己食物的自信,和著熏魚的香,被記在每個吃過她料理的人心裡。
【食譜】
熏魚
食材
白鯧 -1隻
醬油 -5湯匙
糖 -2湯匙
白醋-2湯匙
步驟
1.魚肉洗淨,去除內臟血塊等腥臭部位後,全身抹上米酒或高度白酒去腥,並以斜刀切片備用。
2.將醬油糖白醋放進盆中混和。
3.起油鍋,等到油溫約180度左右,將魚片一片一片依序下鍋,等到魚肉金黃酥脆後撈起,迅速浸到醋汁中翻拌吸收約三十秒。
4.將魚片放涼後即可享用。
更多好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