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投書】罾仔寮人物故事 —罾仔寮山的巧手畫師

文/林佳慧 (基隆人)
圖/陳嫺儒
特別感謝:中山里羅予廷里長

🌊罾仔寮人物故事-引言
「罾仔寮」(tsan-á liâu)位居基隆西岸,過去因靠海捕魚人家在此建寮曬網,因而得名。海岸線隨著築港工程起了變化後,取而代之迎來了港口最風光的時代,曬漁網的家戶也紛紛住進許多在碼頭打拼的碼頭工人們,人聲鼎沸的滾動為基隆寫下一頁精彩的繁華史。後來港口轉型讓山城慢慢靜了下來,就坐落在山腰淡淡細數雨都的過往故事。

日治時代的基隆,商業活動興起,在數位輸出尚未普遍的當時,廣告招牌、電影海報、戲台看板都是以人力繪製,街上各種五花八門的手繪看板,象徵著時代繁華、產業興盛。廣告繪製的精細度及繪製規模都考驗畫師的功力,而在罾仔寮山上,有一名專業的廣告畫師,除了多年的廣告繪製經驗,他也曾任職台船,專門繪製船身,曾經手上千條船隻,他就是鄭明和。

鄭明和生於民國 29 年,他的生母一共生了 12 個孩子,便把鄭明和送給沒有孩子的小妹扶養,從小跟著養母在罾仔寮長大。書唸到初一為止,便開始送報紙賺錢,在街頭送報的三年,見到滿街各式各樣的招牌,心生嚮往,決定以此為業,龍宮戲院拜師學習畫畫。當學徒的日子辛苦,鄭明和回憶道:「沒有領薪水,都要吃自己。」他勤奮學畫,三年後到大華戲院當「半桶師仔」,領取較低的薪水,幫戲院畫各種戲台看板及海報。光復過後,各種以手繪廣告為主要業務的廣告公司興起,鄭明和也到基隆的天馬廣告公司工作,正式出師。

進入台船帶班

退伍之後在朋友介紹之下進入台船修船部工作,鄭明和帶領十幾個人專門負責船身繪製,幫全新的船上色,也幫舊船翻修,重新繪製船身。船進入船塢之後,他會比照設計部給的設計圖紙規劃施工細節,如果是舊船,就要先用高壓水柱清潔、去鐵鏽,才能開始繪製。繪製是由鄭明和帶著他的徒弟負責抓位置、打底圖,再讓工人上油漆。進行繪製工程時,要戴上安全帽、繫緊安全索,搭好架子、高空作業車及梯子,帶上尺跟墨斗彈線,才能開始爬高爬低。台船工作忙碌,有時候三天就會進來一艘船,有大大小小的商船、軍艦、公務船,從船身的船名、型號Logo,到各種紋樣及船體上色,都由他帶領的團隊包辦。

工作帶來職業傷害

「工作時很危險,一不注意就從高空掉落,所以公司有給危險津貼。」鄭明和說。他曾有一次爬高畫煙囪,只戴了安全帽沒有綁安全帶,結果不小心摔下來,頭撞到流血,頸椎受傷但因為傷處神經密集不宜開刀,時間久了就開始長骨刺,造成他現在手抬不高,長年在高噪音的船廠工作也造成他聽力受損。

儘管身體有這些不便,鄭明和並未怨天尤人,他還十分看重人情,在台船工作的三十年,他的職稱都是「帶班」,公司曾經想升他為領版,但是要被換下來的領班是當初介紹他進台船的同事,他一直感謝同事恩情,決定繼續當帶班就好。

服務鄰里,推動太平宮整修

一直都積極與鄰里互動的他,對於罾仔寮鄰里交流中心「太平宮」的宮務推廣,向來不遺餘力。他在退休後擔任太平宮主委,任內推動太平宮各項翻修,包含宮頂、厝尾頂、辦公室、金殿及欄杆。翻修完成之後還號召鄰里做了慶成醮,是太平宮建廟以來少有的大型醮典,凝聚罾仔寮的向心力,意義非凡。

罾仔寮多長者,鄭明和雖也年屆八旬,仍常帶頭發起活動帶領長者們參與。他擅長用四色牌做成各式擺飾及家具,像是椅子、花瓶、金元寶、籃子等,漂亮又實用,開課時很受社區歡迎;他長年跳八段錦來訓練體能,也開課帶長輩一起跳。此外,他還當早起會會長、社區巡守隊隊長,對自小長大的罾仔寮,他用行動來表示他的熱愛與關懷。

更多罾仔寮人物故事:

93歲的太平宮管委
84歲的手繪看板畫師
80歲的家庭美髮老闆娘
76歲的裁縫師
93歲的柑仔店老闆娘
86歲的前船員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