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我國第二大的企業集團排放源,中鋼公司將於明日(6/19)
目前中鋼的產品約有45%,中龍的產品約有30%
中鋼仍專注於煤基高爐製程、欠缺具體轉型計畫,僅為氣候中等生
國際知名的三大氣候倡議組織:轉型路徑倡議(
- 鋼鐵產品碳排量高於歐洲、日本、韓國同業,
且2030中期減量目標不夠積極, 未能達到巴黎協定目標所需的減碳水準。 - 氣候轉型計畫(包含公正轉型)的資料揭露不足,
特別是在碳密集型資產的淘汰規劃、 低碳技術研發投資計畫上沒有具體承諾。 - 氣候政策的公共參與度不足。雖然中鋼已和供應商、
客戶以及不同產業的利害關係人展開合作,共創減碳效益, 但在國家政策、所屬的產業公協會上並未表態支持積極的氣候政策。
中鋼的長期碳中和路徑過於依賴不確定性高的碳捕捉及封存技術(
中鋼與中龍公司近年已陸續投資煉焦爐的汰舊換新、
- 未知的商業化時程— 業界近年對高爐搭配CCS的開發專案投資甚少,
多專注在直接還原鐵製程(DRI-EAF),因此DRI- EAF此低碳技術可在2030年之前達到商業化規模生產, 相較之下,高爐搭配CCS的技術成熟時間點難以預估, 不確定性相對高。 - 更高的能源需求——相較於其他低碳創新技術,
高爐搭配CCS需要更多的能源使用, 每噸粗鋼生產所需要的能源是氫能煉鋼製程的兩倍以上。 - 減碳潛力相對低——高爐搭配CCS僅大約帶來65-73%
的減碳量,然而其他多項低碳創新技術可帶來更高(85%以上) 的減碳效益。 - 長期競爭力恐不足——隨著各國相繼導入碳定價、
甚至是碳關稅政策,碳價未來可能持續攀升,到2050年, 高爐搭配CCS的成本可能高於其他低碳創新技術。
有鑑於此,我們呼籲中鋼在進行高爐相關設備的更新計畫時,
針對上述中鋼的減碳目標企圖心不足、缺乏具體低碳轉型計畫、
具體而言,台灣氣候行動網絡在此呼籲中鋼股東們,
- 應充分揭露氣候風險 – 中鋼雖在年報中說明其有針對氣候風險進行評估,
唯在年報以及永續報告書中,均未揭露碳費課徵後對該公司之影響, 亦未就淨零路徑下, 2035年時淨零鋼鐵製程便須占全球產量27%之趨勢, 分析對其財務衝擊。故應要求中鋼完整揭露氣候風險評估( TCFD)報告,向投資方說明其對於各類氣候風險的因應策略。 - 應於2025年提出氣候轉型計畫 – 台灣將於2027年施行的國際財務報導準則(IFRS)
永續揭露準則,要求企業須提出氣候轉型計畫。 中鋼作為台灣股東數量最多、資本額高達千億以上的企業, 更應提早於2025年提出。除作為其他企業之表率,更重要的是, 在多個高爐已進入大修與汰換週期下, 更需要氣候轉型計畫引領投資決策。 藉由符合淨零路徑的中期目標設定、 避免仰賴CCS的減量策略規劃以及可靠的未來投資計畫, 降低股東投資風險。 - 積極社會對話,實踐公正轉型 – 中鋼員工以及勞退基金均為中鋼前十大股東,
因此除了關切中鋼是否可落實淨零目標外,更應就其如何落實「 公正轉型」原則,要求中鋼與工會進行對話, 評估各項減碳策略對勞工就業與職安之影響,並研擬因應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