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

12歲福島少年的驕傲與悔恨 -日本教師工會抗議政治干涉輻射污染水海放教學

*圖說:36年前想出擁核標語的少年,回到標語看板下舉牌。(來源:民之聲新聞

文/宋瑞文(媽媽氣候行動聯盟特約撰述)

福島核災後,位於福島縣雙葉町弧形拱門的擁核標語「核能 光明未來的能源」,因為和核災成為強烈對比,成為不少人攝影的焦點(現已拆除)。

這個標語是36年前當地的一名小學生大沼勇治想出來的,當時還受到町長的表揚。現年48歲的大沼勇治,曾經回到他小時候想出來的標語下方,用布條舉著新的標語:「雙葉町的這個看板 永遠死亡的過去」(上圖)。

大沼勇治當年會去想這個標語,是因為導師出的作業。導師希望同學們可以用自己的作品,參加東京電力的核能安全標語募集比賽,獎品有原子筆跟便條紙。

大沼勇治的作品,從281篇投稿中脫穎而出,得到町長的表揚,雙葉町還做了大招牌來彰顯標語,當然,這也成為了他的驕傲。

可是,2011年3月發生福島核災,因為輻射污染,大沼勇治舉家到外縣市避難。現在也還住在茨城県古河市。

同年7月,他短暫地回到雙葉町的家,巴士裡的輻射計量器顯示,輻射線量高達每小時48微西弗,是國定標準的200倍以上,隔天,跟許多災民經驗過的一樣,他流鼻血,「所謂『光明的未來』,是這樣的現實。」

大沼勇治說:「希望不會再有第二個大沼勇治。」他認為自己以前是擁核宣傳與教育的受害者,「東京電力的人以前都會定期來學校上課,說的都是核能很安全。」

大沼勇治的孩子,今年剛好跟他小時候被表揚擁核標語時一樣大,然而,現在的教育現場,似乎又將重演過去的歷史。

今年3月,福島縣議會決議,要求教師不可稱呼海放的「處理水」為污染水,在此之前,有多個縣市的教師團體抗議,批評政治干涉教育。

事情的爭議,源於1月底日本教職員工會於札幌舉辦的教學研習,一名上台報告的老師,其教材把福島核電廠排放至海裡的「ALPS處理水」(ALPS為多核種處理設備)稱為污染水,還有「日本政府打算做什麼呢?」的新聞標題,「強行排放污染水」等記述。

福島縣議會裡的自民黨議員們,為此在2月底向議會提出意見書,要求教育現場與教師,對於福島輻射汙染水海放問題,不可使用「污染水」一詞。

自民黨議員的理由之一是,國際原能總署IAEA提出報告表示:「海放計劃對人類和環境的放射性影響可以忽略不計。」

另一方面,全美海洋實驗所聯盟NAML,以及太平洋島國論壇獨立專家小組,都認為東京電力的數據與分析方法有問題。海放前兩個月,後者發表聲明,建議採用水泥固化處理核污水而非海放。

*圖說:工廠工程專家川井康郎簡報,以砂漿固化方式處理核廢水,在國外核設施已有實例。圖片經翻譯軟體處理。也可參考中文媒體對他的專訪。(來源:川井康郎)

即便是海放後,日本科學者會議幹事會也在2023年10月發表聲明,要求即刻中止,應從根本解決問題,阻絕汙染水的產生(見文章:地質專業團體的具體方案)。

就像核食在日本有各種見解,去年8月日本開始排放的,經過處理的輻射污染水,在日本國內各界,也沒有一致的稱呼。

環保團體「FoE Japan(日本地球之友)」對此有一番解說

日本政府與東京電力,把這樣的水稱呼為「ALPS處理水」(用ALPS淨化裝置處理過的水)。另一方面,有的人覺得,即便經過處理,仍然殘留氚與其他放射性物質,因此稱為「污染水」。

「FoE Japan」認為,正確地說,應該是「正在處理,殘留氚等其他放射性物質的水」。但這樣敘述太長,他們給的稱呼是「ALPS處理污染水」或「處理污染水」。(待續)

※本文由媽媽氣候行動聯盟獨家授權公民行動影音資料庫轉載。

標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