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工

礦工打造的礦工文史館將熄燈 數百民眾告別、地礦中心接手

文/公庫記者楊鵑如

數十位台灣末代礦工,5年前用自己的老人年金創辦的「猴硐礦工文史館」,因礦業地主不願續租,租約到期日就在6月30日。前一天6月29日老礦工們在瑞三本礦坑口前舉辦「猴硐礦工文史館熄燈會」,現場有300多位民眾參與,不捨由礦工親自營運的文史館將停止運作。

礦工們在舞台上拿著提燈,進行「熄燈儀式」,所有參與者紛紛拍照錄影留下這一刻,場面感人溫馨。

本來因隔天租約到期,必須將所有文物搬走,引發外界譁然。最後經眾人之力協調後,經濟部地礦中心正式公告將會接手租下文史館所在地,繼續推動礦業文史的保存。

現場參與民眾都能拿到文史館的最後一本書「猴硐礦工文史館誌-礦工最後一哩路」是由民團「文化保溫瓶」成員李依倪與老礦工們一起撰寫整理的「畢業紀念冊」,李依倪說完稿前還得將書稿放大用A3紙印出讓礦工們親自校稿。參與民眾紛紛拿著新書排隊要求礦工們簽名紀念,現場宛如簽名會。



熄燈不代表結束 地礦中心接手文史館 期盼讓礦業文化更亮眼

「長官跟老師們都說此刻很激動,但是我很感動。我們一個小文史館,勞動這麼多人來支持我們!」老礦工代表周朝南發言,「礦工做的礦工文史館」雖然熄燈了,但並不代表文史館結束,另一盞屬於礦工文史館的明燈,在政府、學者與眾多支持者的力挺下,會比熄滅的這盞燈更亮!

他除了感謝協助文史館的民團、台日專家學者、政府官員等,最重要的是五年來如一日在文史館運作的17位志工們,每位都是礦工,每個人都願意貢獻自己的故事,以自身經驗搭配歷史照片、挖礦器具等史料進行導覽解說,讓更多人知道礦工還在,礦工勞動史不能被遺忘。

勞動部、文化部、經濟部地礦中心(前礦務局)及共同推動礦工相關課程的雲林科技大學老師王新衡、臺北科技大學老師鄭怡雯、台灣大學老師蔡佳芬等多位學者、立委洪申翰等人也到場參與。

猴硐礦工文史館成立於2019年,開館5年來除了吸引人流進行深度了解地方文化,與礦工文史館合作課程的臺大創新設計學院兼任助理教授蔡佳芬形容在媒體報道及網紅採訪方面,更是創造了數萬人次來了解礦工歷史與文化,其中的社會及國際影響力,正是由平均80歲的老礦工們創造出來的。

臺北科技大學老師鄭怡雯表示,自己在4年前參加了礦工導覽活動為之驚艷,他看到文史館讓猴硐產業遺址活起來,「這事不能只有我知道」,於是回校後就跟北科大學生在4年間完成「猴硐礦業影像三部曲計畫」,再將影像帶到各地展演,從北到南巡迴展出。

鄭怡雯說文史館讓社會看到礦坑封坑後被遺忘的勞動史,在台灣的發展過程中不夠重視勞動者,因此文史館的存在證明了勞動者不但有能力自我表述,更有智慧團結各方,令人敬佩。他更佩服老礦工們不只說過去的故事,也介入當下的社會, 上街爭取老礦工的健康權益,「完全是我人生的典範」。

日本學者過往曾到文史館聽導覽7次,其他考察數十次,今天一位才從日本飛過來的中央大學法學部教授中澤秀雄到達現場,「因為我們希望向台灣礦工們學習」。他提到在技術體系、設備、勞動組織方面,台日礦工有很高的相似性,但是在已實現大規模生產的日本已很難見到如此完整的史料,文史館的存在讓研究學者們逐漸釐清歷史。

稻田大學教授嶋崎尚子致詞說到,自己與其他學者多次來到台灣進行台灣礦工的口述歷史,台灣礦工紀錄了光復後台灣為其經濟發展做出貢獻的勞動事實,自己預計將研究成果在今年8月出版為「台灣煤礦的現場作業歷史」一書,可惜趕不上熄燈會儀式,感到抱歉。他提到2019年文史館開館典禮上,周朝南先生說過文史館是礦工們一生心血,煤礦是台灣經濟的原動力,社會不能遺忘礦工用血、汗及青春挖掘出來的。

嶋崎尚子強調,今後如此珍貴的台灣文化財產將由公益煤礦博物館接手,我們殷切期望這份財產能夠得到更加廣泛、深入及深刻的繼承。中澤秀雄與嶋崎尚子在會後與礦工們互贈禮物,互相表達祝福。

老礦工與日本學者互贈禮物與合照。中央大學法學部教授中澤秀雄(左四)稻田大學教授嶋崎尚子(左五)

礦工們與推動礦工文化的台日學者、官員及文史團體等合影。


礦工親自解說的文史館 來一次就會來第二次

熄燈會的參與者彷彿都是礦工們的老朋友,每個人到現場都熱烈的與身穿綠色制服的礦工們打招呼。

「聽一次礦工導覽是聽不完的,來一次就會來第二次!每次聽都會有新的收穫。」與家人小孩從台北來參加熄燈會的媽媽郭星吟,說到4年前第一次知道猴硐這裡有礦工文史館,當時是因為孩子喜歡看火車而來到猴硐,沒想到途經於此發現這裡有房子,便主動瞭解並參與礦工導覽活動,此後每年多次來訪。

郭星吟提到,以前曾帶孩子聆聽其他場館關於礦工歷史導覽,但是講解者講了許多資訊有誤,他們就來到礦工文史館向礦工本人求證「女生不能進礦坑嗎?」然而礦工文史館就能看到許多女礦工的照片,礦工本人留下的史料便能證明這一點。

除了來到猴硐旅遊而發現文史館之外,也有一位在汐止工作的民眾表示,他是聽了有Podcast節目介紹到礦災歷史事件而引發興趣的。他沒想到猴硐就有礦工自己經營的文史館,今年就趕在熄燈前來到文史館3次,一定要來聽礦工本人述說自己的親身經歷。

正在攻讀博士的歐柏昇說,自己3年前來到附近爬山,發現這裡有老礦工自己開的文史館,覺得非常感動。他細數自己參與過的4次導覽活動,感動之虞也想為礦工們留下訪談紀錄。他半年前就聽聞文史館即將熄燈,他認為目前雖有個大家能接受的結果,但仍會持續關注後續發展。

今年適逢海山礦災40週年,然而台灣礦工勞權並未獲得應有的正義(相關報導),接下來民間團體目標是推動「礦工紀念日」,並與各界共同投入「礦工博物館打造聯盟」。文史館的志工們及推動者將轉以「猴硐礦工文史協會」繼續運作。

相關報導:
三大礦災四十周年仍無真相 民團要求照顧老礦工

海山礦災40週年紀念晚會 勿忘礦工

【燦爛時光會客室】第472集|不只是生命故事:《末代女礦工》與背後的政商同盟




標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