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 社運發電機

【新聞稿】農地違章工廠治理接力-給賴政府的待辦清單

文/地球公民基金會

「違章工廠不准污染、不准新設、不准危害公安」,這是2019年蔡英文總統執政時期,政府向公眾許下的承諾。當時修訂《工廠管理輔導法》(以下簡稱工輔法),農地違章工廠以2016/5/20為界,在此日期後新增建的農地違章工廠皆應即報即拆。

自2019年修法後,5年來關心此議題的公民團體共召開36場記者會、發布17篇聯合聲明,23篇投書,呼籲政府落實《工輔法》,提出新增建未登記工廠與既有未納管工廠應即報即拆,經濟部應依法公開新增建與既有未登記工廠名單及清查數量,要求農業、環保、經濟部應跨部會勾稽找出中高污染農地違章工廠,輔導中高污染工廠遷離農地……等等的訴求。

蔡總統卸任滿一個月,雖然我們仍未能看到違章工廠被即刻拆除,但這4年以來我們確實看到中央各部會在治理違章工廠的態度上出現一些轉變。近年來經濟部、農業部與內政部國土署皆有針對違章工廠祭出新策略或優化既有手段。在違章工廠查處人力、效率不足的問題上,經濟部督促地方政府運用每年上億元的「納管輔導金」,加派經發單位人手,近2年已增加93名查處人力。而3年來,共查處7,684間疑似違章工廠,查處率達88%,並且在經濟部網站上逐月公佈各縣市政府查處情形

經濟部產發署在管理既有違章工廠上,更鼓勵地方政府運用納管輔導金,促使未登記工廠群聚地區周邊的零星工廠往群聚區搬遷。農業部從源頭管制農地接水接電,避免假借農業資材室之名行蓋農地違章建築之實。內政部國土署則妥善運用國土監測系統、衛星影像技術,利用空照圖抓出新增建違章建物。

然而,要達到「遏止新增建與未納管違章工廠」、「更有效的治理農地違章工廠」等目標,公民團體認為目前的力度是遠遠不夠的。各部會仍需要通力合作嚇阻違章工廠持續在農地上興建,遏止農地流失,更應建立農地工廠收攏機制,避免未登記工廠零星分布,造成農地破碎問題,不僅會持續污染農地、也製造更多火災風險,這將是賴總統與新內閣將面對的挑戰。

公開土地違規裁罰清單 遏止新增建農地違章工廠

地球公民基金會議題部專員賴沛蓮說明,地球公民基金會長期訴求遏止違章工廠持續新增,關注新增建違章工廠的查處,即便政府搬出「即報即拆」的政令,近4年農地上鐵皮廠房還是一直在蓋。根據地球公民與「g0v台灣零時政府社群」開發的「農地違章工廠回報系統」,自2020年起地球公民每年仍收到近千件的舉報案件,總計約收到3,772件。又根據農業部農地及農業資源盤查結果,近4年疑似工廠占用的農地面積高達2,433公頃(約243個大巨蛋),顯見農地新增建違章工廠的數量仍然持續攀升,農地持續流失。

近3年經濟部產業發展署公布的資料(111年112年113年國土署資料),直至今年五月,台灣的地方政府待查處7,684間疑似違章工廠,實際現勘案件量約88%,確認5,493間有違規事實,其中,近4成(2,136間)有加工營運事實,應依《工輔法》被處以罰鍰、勒令停工、斷水斷電及拆除;約6成(3,357間)沒有加工營運事實者,則應依《區域計畫法》或《都市計畫法》被處以罰鍰、勒令停工、斷水斷電及拆除。而有加工事實的工廠經過《工輔法》斷水斷電或勒令停工後,變成無加工事實的違規廠房,後續也都要交由土管單位(地政和都發)繼續依《區域計畫法》第21條或《都市計畫法》第79條被處以罰鍰,也就是5,493間都有違規事實,在還沒拆除前,都應該被連續罰鍰、斷水斷電,直到拆除。

然而地方政府的經發單位和土管單位協力查處下,卻仍有327件應斷水斷電卻未斷水斷電、5,270件應依照《區域計畫法》或《都市計畫法》處以罰鍰卻未罰鍰。賴沛蓮表示每年仍有上千件以上的農地違章工廠新增建,表示目前管制治理有漏洞,查處裁罰不夠確實,未能嚇阻違法亂紀的廠商新增建。

連續裁罰可有效墊高違規成本,促使違章工廠廠主自行拆除違建。地球公民嚴正要求賴清德總統與新任內閣,將強化違章工廠治理納入待辦清單,內政部國土管理署應公開都市土地和非都市土地違規裁罰紀錄清單,全民一起監督違反土地使用管制案件是否有落實連續開罰。經濟部產發署對新增建與未納管違章工廠應立即斷水斷電或拆除,逐月公布納管工廠申請文件的准駁情況與輔導情況,防堵不肖業者冒用既有未登記工廠身份進入納管程序。

制定退場機制 阻斷農地工廠偷排污染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副秘書長曾虹文表示,2019年公布修正的《工輔法》,採取全面納管和就地合法的原則。令人憂心的是,並沒有制定符合公平正義且有效遏止污染的退場機制。4年前我們不斷強調依照現行法規,偷排有毒廢水的工廠,都可以拿到工廠登記證就地合法,不只對乖乖守法的企業不公平,也不會對工廠管理產生嚇阻作用。

從已取得特登的疑似農地工廠裁罰紀錄可見,2010年至今,共有227筆涉及污染被開罰的事件,其中113筆是特定工廠登記辦法生效後發生的。隨著納管數量增加,污染違規的數量也跟著增加,平均每年是過去的三倍,其中有36家是累犯,取得特登後的累犯有28家,甚至有業者取得特登後仍持續偷排,前後長達三年。也就是說,這些會違規的農地工廠,根本不怕被罰!

相較於工業區的工廠,農地工廠被特許用較低的成本在農地上運作,一旦排放污染,對環境、食安造成的危害更大,理應受到更嚴格的污染監督與管理,甚至發生污染就應強制搬遷。但我們要問,偷排有毒廢水的工廠都可以就地合法,什麼等級的污染,才要搬離農地?污染農地的工廠有沒有退場機制?

經濟部在協調會表示,根據《工輔法》第25條,只要環保單位做出「勒令歇業」處分,就會撤銷工廠登記證。曾虹文說這根本是經濟部與環境部共謀設計出一個假的退場機制。因為實務上,環保單位幾乎不會做出「勒令歇業」處分,就算偷排有毒廢水,頂多是「勒令停工」,只要改善就可以復工。呼籲經濟部,把農地安全、糧食安全放在優先順序第一位,盡快制定一套合理且有效遏止污染的農地工廠退場機制,不要再踢皮球卸責給環境部、也不要再打假球了!

強制工廠加裝消防設備 保障消防員與民眾身家安全

消防員工作權益促進會會員代表柯廷儒表示,違章工廠所衍生的問題不僅影響生態環境,更關乎消防員與民眾的生命安全。因此本會要再次強調兩點,希望政府儘速落實相關政策。

首先,針對既有未登記工廠合法化,本會認為,違章工廠相較於合法建物,結構較不穩定,其消防安全設備應適用更嚴格且具有強制性的標準。然而,去年(2023)內政部訂定的《輔導既存工廠自設滅火設備及替代設施指導原則》,卻缺乏強制力,導致許多工廠在消防安全上依然存在隱患。唯有透過強制性的輔導和檢查,才能確保每個工廠都能達到消防安全的標準,保障消防員、工廠內的勞動者和周邊居民的生命安全。

其次,針對違章工廠拆除的問題,本會呼籲建管部門加快排拆的步伐。違章工廠不僅違反了建築和環保法規,更在消防安全方面存在極大的風險。這些工廠通常缺乏基本的消防設備和逃生設施,一旦發生火災,後果將不堪設想。只有儘速排拆違章工廠,才能從根本上消除這些潛在的消防隱患,維護公共安全,別再讓農地工廠火災成為消防員的噩夢。

賴政府新內閣的農地違章待辦清單

違章工廠不是只是單一部會的職責,他需要管理工業行為、管理農業用地、管理土地使用分區的主責機關們跨部會協力處理,盡最大努力降低農地上違規使用帶來的風險與危害,以達維護國土秩序及保護農地的目標。

因此,地球公民基金會、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及消防員工作權益促進會要求賴政府確實執行以下待辦清單:

  • 內政部國土管理署應公開都市土地和非都市土地違規裁罰紀錄清單,檢討過去4年斷水斷電率執行不力之原因。
  • 經濟部產業發展署對新增建與未納管違章工廠應立即斷水斷電或拆除。
  • 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應制定合理且有效遏阻污染的納管工廠之退場機制。
  • 內政部應檢討《輔導既存工廠自設滅火設備及替代設施指導原則》,強制工廠依照此原則裝設滅火等消防設備。

閱讀秘書

納管輔導金:每年由申請納管的既有低污染未登記工廠繳交給地方政府,專款專用於未登記工廠管理、輔導及周邊公共設施改善。農地違章重災區-彰化、台南、台中、桃園、新北、高雄,每年收取約1~5億納管輔導金,請參閱 20220309二萬家農地違章工廠要查50年!24億補足稽查人力,兌現320斷水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