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
協和電廠四接2.0方案至3.0東移方案,對填海預定地、也就是基隆外木山海岸與海域生態傷害極大,台電六年多來始終僅以殘缺生態甚至刻意遮掩的資料提交環評專案審查,甚至於2023年7月專審中與當時環保署共同偷天換日,在毫無東移後填海預定地範圍之生態調查下,以2.0生態舊資料來為四接填海強渡關山,引發社會極大爭議。
長久以來,外木山海岸缺乏完整的生態調查資料,過去市政府也未投入生態調查,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以非正式組織募集社會力量,邀請專業的中研院生態研究團隊與潛水人員,實際下到填海預定地進行生態調查,發現外木山海域特有的東北角珊瑚群聚孕育東北角海域沿海豐富的生態,更孕育了東北角沿海漁獲的來源。更重要的是,這些位於東北角海中難得的珊瑚群聚,更可能是未來溫室效應、越來越熱的海洋之下,珊瑚僅剩的庇護所。
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召集人王醒之表示,此次特別邀請了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陳昭倫博士與海域生態紀錄志工一起下潛調查與拍攝,是為了要讓更多人看到海洋生態系的多樣性與連續性,尤其是協和四接預定地填築區域與基隆市的水產動植物保育區「完全重疊」,未來造成的生態衝擊不言可喻!
王醒之指出,尤其令人感到諷刺的是,民國八十八年基隆市水產動植物保育區的設置還是由時任市長李進勇公告的,明文規定「不得進行破壞水產動植物棲地環境之行為 」、「如需投放或除去水產生物繁殖上所需之保護物需申請經基隆市政府書面同意」,而到了民國一零九年基隆市政府竟然在完全沒有進行水域調查的情況下,由時任市長林右昌大開綠燈發函同意台電的四接填海造地案!而這兩位基隆市的前市長在卸任後又分別在中選會與內政部的高位上沒收了基隆人的「基隆護海公投」讓人不勝唏噓!
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召集人王醒之感嘆,基隆地區被北部、深澳、協和等三座火力電廠荼毒空氣品質近百年,長期「北電南送」鄰近縣市。「基隆犧牲了這麼多年,最後換來的還是犧牲!」如今協和四接不僅破壞「基隆市水產動植物保育區」的生態,更威脅基隆港市未來的安全與發展,且在軍港附近設置兩座大型儲氣槽更有國安疑慮!依照日前經濟部能源署公布的電力需求的評估,協和四接是否還有開發的必要性?王醒之呼籲環評委員切實評估,不要為開發而開發。
社團法人基隆市野鳥學會常務理事鄭暐在記者會中展示四接3.0填海預定地之生態調查的影片,展現不同海域深度的礁岩、沙地中,可以看到非常多不同的魚類、蝦蟹掠食者等,顯示生態非常豐富,更可能有許多目前人類科學還無法觸及的生態功能。對比四接開發單位台電刻意於環評書面資料以海洋渾濁度極高的影片刻意遮掩、掩蓋生態豐富與海洋生態功能多樣,實際水下調查的影片無疑戳破了台電的惡意破壞海洋的謊言。
鄭暐指出,填海造地對於生態環境的影響不僅是填築區的生態毀滅,對整個海洋生態系的生態功能和循環系統都有嚴重的負面影響,營養鹽循環、生物地球化學循環等,此刻都因氣候變遷和人類開發正極大地改變,海洋的複雜與奧祕,並非單次或有限的研究可以理解的,因此我們不認為海洋中的砂地生態系是可以被毀去的生態系。
鄭暐表示,開發單位一昧堅持填海造地就沒有淨零損這件事,因為零損失指的是現有的海洋體積和海洋生態功能、海洋生物個體的零損失,協和四接的開發影響,並非幾項生態保育措施可以補償的,我們實際下去填築區查看,海中砂地上的零星礁岩就是魚苗的育幼場,喜砂生物的主要棲地。在能源轉型的路上,天然氣是過渡時期的方案,我們沒有理由去永久都更海洋生物的家,更何況這樣的都更會對人類造成更巨大的負面影響。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陳昭倫博士表示,外木山海域的高緯度珊瑚群聚是台灣北部目前狀況最好的生態系。而與這片珊瑚群聚接鄰的「沙地」對於提供與珊瑚群聚的各種生物扮演覓食、躲避掠食者以及居住的角色等重要的生態角色。例如,從7月1日的探勘,我們在一支氣瓶的時間(約40分鐘)就發現許多的秋姑魚(羊魚)的小魚在這片沙地上覓食,顯示沙地的重要性。秋姑魚成魚成長之後,在礁區與沙地之間覓食其他蠕蟲類的無脊椎動物,同時也提供給其他更高階掠食性魚類的來源。其他由這次潛水志工所拍攝到的影(照)片亦支持這片看似荒蕪的「沙地」對於外木山珊瑚群聚健康重要性的說法。
陳昭倫更近一步指出,今年稍早,美國大氣暨海洋總署發布了2023至2024年可能是人類有溫度計記錄以來,溫度最高的一年。而從去年開始全球珊瑚接續的從北半球、南半球再回到今年的北半球接連的白化。然而,現在台灣從東沙環礁、墾丁、小琉球也正在經歷這一可怕的災難,更讓人憂心的是台灣周邊的海溫還沒有到達高點。如果,未來2至4週沒有大型颱風來降溫,今年將引發比2020年更大規模的珊瑚白化。這也應驗了2015年國際珊瑚礁研究的警告,如果我們不想辦法急速減排溫室氣體,讓全球均溫控制在相較於工業革命之前的攝氏1.5度之內,我們將失去百分之九十九的珊瑚礁。珊瑚礁的消失將導致人類文明崩解,因為珊瑚生態系所提供的生態系服務功能直接或是間接衝擊將近10億人口的生存。諷刺的,10年過去了,溫室氣體排放,不減反增,而以石化燃料甲烷為主的四接更是貢獻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幫凶之一。
陳昭倫最後指出,現在我們開記者會的同時,在台灣周遭的海洋,正有成千上萬的海洋生物正在接受因為人類活動所引發的氣候變遷、造成海水升溫的荼毒。除了正式生態系的完整性(珊瑚生態加沙地生態),我們應該停止任何對海洋的傷害,包括重新考慮其他可能替代四接的能源開發政策。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專職律師蔡雅瀅表示,天然氣只是「過度能源」,不應犧牲「永續生態」。氣候變遷因應法明定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協和新一號燃氣機組2030年6月才能商轉,二號機更是至2033年底仍無商轉規劃,距淨零轉型目標年,只剩很短時間;「填海造地」不僅破壞「基隆水產動植物保育區」海洋生態,並威脅基隆港市及國防安全,未來每年排碳623萬公噸、排空污1,221公噸,且燃料仰賴進口自主性低。應以節能、能源管理、儲能及再生能源等「永續四能」取代「協和四接」。
日期:2024年7月19日(五)
時間:上午9:00
地點:立法院中興大樓101室
與會者: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陳昭倫博士、社團法人基隆市野鳥學會常務理事鄭暐、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召集人王醒之、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專職律師蔡雅瀅、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發言人陳薇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