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運發電機

【新聞稿】福島核廢水入海一週年的呼籲

文/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2024年8月24日是福島核廢水排放入海一週年的紀念日。在過去一年日本已經進行了7次海洋排放,目前第8次排放正在進行中,並預計在今年內再進行3次排放,此舉代表福島核災仍是進行式,只是日本將核災的代價轉移給太平洋居民。8月22日福島核電廠也開始嘗試以機械臂來取出熔毀2號機的燃料棒碎塊,但由於核燃料棒的高輻射與技術問題,導致本次計畫又延宕,目前推估熔毀機組中總共有880頓熔融核燃料。如果取出計畫持續延宕、失敗,恐將影響原定2051年除役的計畫。

由於日本的排放計劃預計將持續30年,這不僅對當前生態系統造成威脅,還會影響未來幾代人。為了對此事引起更多關注,多國公民團體於2024年8月18日舉行了線上論壇,呼籲立即停止排放。論壇的參與者包括來自日本、美國、馬紹爾等國的公民團體,如受影響社區及盟友工作小組(Affected Communities and Allies Working Group)、廣島廢除核武聯盟(Hiroshima Alliance for Nuclear Weapons Abolition)、曼哈頓無核世界計劃(Manhattan Project for a Nuclear-Free World)、馬紹爾教育倡議(Marshallese Educational Initiative)、無核行動(No Nukes Action)、核子時代和平基金會(Nuclear Age Peace Foundation)、核子觀察(Nukewatch)、扭轉趨勢(Reverse The Trend)、日本地球之友(FoE Japan)及理解核政策的廣島青年選民團體(Kakuwaka Hiroshima)等。

日本政府與東電的問題

日本地球之友秘書長滿田夏花在論壇上指出,日本政府和東京電力公司(東電)在處理核廢水問題始終是「謠言製造者」。官方和東電聲稱「核廢水經由先進液體處理系統(Advanced Liquid Processing System,簡稱 ALPS)處理後,已去除大部分危險的放射性同位素,排放對人類和海洋生物的風險微乎其微」。然而,科學界對此表示質疑,認為該系統無法有效去除如碳14、氚、鍶90等核種。碳14的半衰期超過5700年,會以固體、液體或氣體形式存在。氚是氫的同位素,其輻射水與普通水化學特徵相似,一旦排放到海洋中,氚會進入生物體內,對生物造成長期影響。鍶90如果進入人體,會在骨骼中引發骨癌或白血病。政府一再忽視核廢水對生物的風險,這使得相關人士感到憤怒和擔憂。

根據日本地球之友的報告,截至目前累積放射性物質的排放量包括:稀釋前處理過的污染水54470立方公尺、氚約8.6兆貝克、鍶90約2200萬貝克、鎝99約6900萬貝克、碳14約7億3000萬貝克、碘129約9600萬貝克以及鈷137約2200萬貝克。日本政府至今仍堅持「核種濃度恆定」的假設,認為所有儲水槽中不同核種的濃度是穩定的,只需測量部分核種便可評估風險。日本政府僅檢測核廢水中的29種核種,其餘還有39種核種不檢測。但在今年8月起新增檢測鎘113m,原因在於今年二月在進行處理前的污染水自主檢測中竟然發現微量存在,因此從8月管制檢測與評估的核種增加為30種,顯見其「核種濃度恆定」 的假設的不可靠。

國際的聲音與批評

美國俄勒岡州漢福德清理委員會的成員Laura Feldman在論壇中分享了她的擔憂。漢福德是曼哈頓計劃的一部分,長期以來生產核武等級的鈽。自1944年起,漢福德在哥倫比亞河釋放未經處理的核廢水,對該河流造成了長期污染。Feldman指出,美國計劃在2050年將核電發電量增長三倍,並且將恢復鈾礦開採,這讓她更加關切福島核廢水問題。她強調,美國社區和福島的命運息息相關,並呼籲停止從福島核電廠向太平洋排放核廢水,以保護海洋。

馬紹爾教育倡議的代表Marcina Langrine也在論壇上發言,指出馬紹爾群島長期受核武試爆影響,居民對輻射的危害並不陌生。她批評日本將核廢水排入海洋的做法,認為這與馬紹爾群島經歷的核試爆造成的生態災難類似。從1945年美國對廣島、長崎的原爆,到1950年代在太平洋、澳洲和法屬波利尼西亞的核試爆,都對環境造成了嚴重影響。Marcina Langrine批評日本政府和東電繼續向太平洋排放130萬噸核廢水,無視生物與海洋的健康,並質疑國際原子能總署的標準和評估。她認為國際原子能總署在這一問題上存在利益衝突,未能提供有力的科學證據支持日本的排放計劃。

日本公民團體仍持續反對

來自「別用核武攻擊太平洋!保護我們的海洋」公民委員會的代表指出,福島海岸附近的黑潮和親潮會攜帶核廢水,這可能影響全球範圍內的海洋。黑潮是北太平洋最強的洋流,起源於菲律賓海岸以東,經台灣,最終在福島海岸附近與公海分離。親潮則從北海道沿海向西南方向流動,部分洋流與黑潮匯合。福島核電廠排放的核廢水經這些洋流擴散,對全球海洋造成潛在污染。他們強調,日本政府不應故意污染海洋,呼籲停止排放核廢水

「理解核政策的廣島青年選民團體」代表表示,自該團體成立以來,他們一直努力理解核武和核電的影響,並與受害社群進行交流。該團體主張日本應正視輻射對生物的影響,並支持《禁止核武器條約》。他們批評日本政府在核廢水問題上的立場與反對《禁止核武器條約》的立場皆是為了維護少數人的利益。該團體強調,作為唯一遭受原爆影響的國家,日本應該簽署該條約,並呼籲政府停止核廢水的海洋排放。

福島核災尚未結束,需持續關注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強調,福島核廢水排放問題並不只是單純的廢水處理問題,根本問題在於日本政府仍堅持發展核工業與核電政策,意圖淡化核災後續影響。排放核廢水對海洋的影響不僅限於太平洋地區,更會跨越國界和世代。對於日本排放的計劃,太平洋島國論壇(PIF)的獨立專家小組報告指出,該排放計劃不符合國際原子能總署制定的《普遍安全導則第8號》(GSG-8)的要求,即所採取的措施需考慮利益超過對社會的損害。專家小組成員之一,夏威夷大學Kewalo海洋實驗室主任羅伯特·里士滿(Robert Richmond)批評,該計劃對海洋環境影響的不確定性,儘管他認為排放不會摧毀太平洋,但仍需密切關注。

東電過去不良紀錄也加劇了公眾的不信任,2013年東電報告稱300噸受污染水洩漏入海,儘管聲稱儲存罐很安全,隨後日本政府承擔了管理責任,並承諾未獲得利害相關人同意前不會排放廢水。然而,2023年決定排放時,當地漁民和鄰近國家感到被忽視,引發了抗議與反對潮。2011年5月,福島有16萬4865人因核災被疏散到福島內外的各個地點。截至2024年5月1日,福島縣仍有2萬5959名居民作為避難者生活(大多數在縣外)。截至2024年5月31日,東電已支付的總賠償金額為約710億美元。

綠盟強調,福島核災仍尚未結束,仍有許多日本與國際的公民團體持續關注與反對日本的排放作業。對此,綠盟主張日本政府與東電應該立刻停止排放作業,並與利害關係人重新對話。

標籤: